暑假正是考研党奋笔疾书的关键期,也是沉浸式学习不可多得的大段时光,然而就在大家全力冲刺之际,有一部分准研究生每天却可以“游手好闲”,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就是保研党。
保研党和考研党一直被拿来作比较,无论是含金量还是导师喜爱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二者究竟有何差别?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保研和考研”哪个含金量更高,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要说保研和考研哪个含金量更高?这恐怕又得引起一番纷争,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低人一等”。
选择考研意味着和更多竞争者抢更少的名额,选择保研则代表着和更牛的大佬去竞争更优质的学校,哪个难度都不低。
保研党觉得自己含金量高也不是无中生有,毕竟保研党都是万一挑一。
保研不用准备枯燥的专业课,也没有漫长的备考阶段,表面上看似非常轻松,然而想要保研成功,却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很多保研党从大一就开始着手准备,因为保研最看重的就是专业成绩,所以从大一到大四都不能松懈,无论是课上表现还是课后作业,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别人在放松,保研党却只能埋头苦学,很多保研党都是四年无逃课记录的优秀学生。
保研对综合成绩要求甚高,所以该参加的活动也不能落下,大创、数学建模比赛、大学英语竞赛……哪一个都是重要加分项,所以当别人花前月下时,保研党只能委屈巴巴地泡在图书馆。
总体来说,想要在毕业时保研成功,就要从大一开始未雨绸缪,大学四年都要比别人更为辛苦、充实,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加分项。或许也可以这样说,保研党就是用大学四年的艰辛换来最后一刻的荣耀。
而考研党也觉得自己丝毫不逊色,毕竟艰苦备战也是一种意志磨炼。
考研党也觉得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丝毫不逊色于保研党,当下“考研热”不断升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在2022年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
在这样庞大的基数中,能真正上岸的人都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人都沦为考研气氛组,想要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对于很多考研人来说,备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磨炼,有人备考期在一年左右,有的人则是两三年,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之下,全靠自觉力克制自己,可见备考过程十分艰难。而真正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更是佼佼者,含金量又怎容诋毁?
那么,保研党和考研党哪个更具有含金量?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毕竟哪个选择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绝对高低之分。那导师为何偏爱保研党呢?这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导师为何更偏袒保研生?背后原因无法反驳,考研党要勇于迎难而上虽说保研党和考研党二者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在导师眼里,他们却更加偏爱保研党,这是为何?
因为在导师眼中,保研党的综合能力要比考研党更为突出,导师看重的只是个人能力,而非读书方式。
在大多数导师的认知里,他们觉得考研党的应试能力会更高,实践能力就有待考量,而唯一能直观看出其能力的方式,就是复试。但一般复试时间非常短,完全达不到导师可以熟知你的程度。
而保研党的考察手段就会丰富很多,他们可以通过夏令营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也会加深对保研生的了解,喜爱程度自然与日俱增。
可见,考研党想要在保研党中杀出重围就要下更多功夫,勇于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导师的青睐。
尤其在复试时,学会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不要让自己这块璞玉被埋没了。
最后预祝所有考研生备考顺利,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