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考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普高没过线,职校又不想上,这是考生跟家长都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中考成绩好的学生毫无疑问是读高中,中考成绩差的学生走职业发展道路。中考成绩不上不下的学生是最难的,去职校不甘心,读高中又比较费劲。
考生难,家长更难,因为大多数的决定都由家长来做。这是影响孩子前途命运的一次抉择,决定没做好,孩子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所以,没有哪个家长敢轻易下决定。于是,很多家长都在观望,结果等来的却是各个高中跟职校招生结束的消息,孩子没有学校可上,这就比较危险了。
当孩子的中考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要迅速了解中考招生规划,尽快做决定是让孩子读高中还是选择职校。可以问一下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喜欢学习,中考没考好是因为发挥失常,可以想方设法让孩子读高中;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想尽快毕业,可以考虑让孩子读一个职校。无论哪种选择,适合孩子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两种选择当中,必然有部分考生选择读职校。我国的职校有很多,每所职校的综合实力是不同的。家长给孩子选择职校的时候,一定要选一些综合实力强、专业过硬的职校。下面,老师就来具体说一下职校的择校标准。
1. 看开设的专业
学生到职校说白了就是学习技术去的,技术也就是专业。如果选择的职校没有这个专业或者这个专业不是王牌专业,那么这一定是一次失败的选择。所以,选择职校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开设的专业。如果选择的专业正好是职校的王牌专业,每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那么这所职校可以考虑一下。
2. 看办学历史
看完职校开设的专业之后,接下来就是看学校的办学历史。在学校的官网上我们一般都可以查到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先后经历了什么变革,我们都可以查看到。相对来说,大家都喜欢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因为办学历史越长,各专业越成熟。如果是刚刚成立的学校,学校正处于摸索阶段当中,孩子很容易成为学校成长道路上的牺牲品。
3. 看师资力量
选择职校的时候,同学们还要看学校的师资力量。一般每所职校的招生简章上都有师资力量。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办学实力的最好证明。如果都是一些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差不到哪去。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专业、办学历史等都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到,家长可以直接看招生简章,也可以去官网查询。
4. 看硬件设施
家长要清楚,孩子去职校是学习技术去的。所以,职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关键。如果孩子学习的专业没有配套的实训基地,孩子只学习理论知识,缺少实操经验,那么必定是学不好技术的。软硬件设施是办学实力的证明,家长要提前了解清楚。
5. 看校风学风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的校风学风是隐形的,是无关紧要的。其实不然,校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校风优良、学习氛围强的学校学习,孩子很容易成才。相反在一个学习氛围不强,学生整天滋事的学校学习,孩子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老师有话说:中考成绩出来之后,孩子没考好,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情,家长着急也没有。这个时候家长要迅速制定方案,看孩子是选择读高中,还是走职校。未来的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收集学校信息,综合学校的各种情况,给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跟好的专业。专业、学校选定之后就好好学习,只要好好努力,无论哪个舞台都能光彩照人。
1
比尔·盖茨说:“我用一种叫做‘兴趣’的钥匙打开了成功的抽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要说:“兴趣是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
六岁那年,他参观了一个园艺场,他对那些芬芳的花朵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感到惊奇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谁会想到,就是这次美丽的邂逅,改变了14亿中国人饮食的命运。从那一刻起,那芬芳的花朵和那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一直激励着袁隆平。也正是对“水稻杂交”的兴趣使他放弃了在武汉重庆发展的机会,来到农校,一呆就是十九年。于是,当那场饥荒横扫着中国大地的时候,他为中国编织了一个水稻梦,并许诺要倾尽一生去完成它。袁隆平,用自己的一生奋斗着农业,用一粒种子改变着世界,竟只源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与兴趣。
史蒂芬·乔布斯,这个未读完大学的人,仅仅凭借着自己对电脑与科技浓厚的兴趣,在一间废旧的车库里快乐的完成着一些大公司的订单。乔布斯在制造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所有的产品必须美观且精致,它不应仅仅是众不同的,它要超乎人们的想象。”乔布斯所创造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乔布斯的兴趣,让“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为世界的惊喜。
兴趣如一个魔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西汉时期,司马迁因李陵之事惨遭腐刑,谁也不认为他可以承受得住。可对历史的痴迷却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患上“卢伽雷氏症”这一医界奇症后的斯蒂芬·威廉·霍金,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宽慰这个不幸的人,不曾想,对物理世界的神奇与数字世界的奥妙的兴趣却支撑着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黑洞”“灰洞”“宇宙的起源”让他成为科学界的巨人。还有“无臂钢琴师”刘伟,“舞蹈女王”邰丽华……
读着向阳成长的青藤,打开成功的抽屉,我们将“兴趣”珍藏。
2
拔节,积淀,储藏,慢慢成熟,慢慢长大。
阳光铺展在甘蔗墨绿色的茎杆上,苍翠而自然,就像我那个长大的梦想,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悄悄流溢……
爷爷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在屋后种了一小片甘蔗林。每当甘蔗长成的时候,他总拉着我的手到那里饱食一番。
他用洁白的大牙劈开坚硬的外皮,递给我白嫩的甘蔗芯。我放入口中咀嚼起来,渣缝间溢出的甘甜的汁水滑过我的喉咙,满口清新。我眯着眼,微笑着。爷爷也对我笑着,他抚着我的头,皱纹堆叠在一起,眼眸中吐露着对我深沉的'爱。我把手伸到爷爷宽大的手心里,他轻轻地将手一翻,我的小手就紧紧地包覆在里面,那感觉,切近,温暖。
甘蔗一天天长高,一次次被砍倒,不断地拔节。我也在这不短的时日里,渐渐长大。
正午,我步入甘蔗林,信手砍倒几株成熟的甘蔗,坐在湿软的泥地上慢慢掀开外皮,想吮吸那久违的甘甜。蓦地,我不禁将口中吸入的酸汁吐出。我怔怔了好久。那时候,我就像被戏弄的花猫,不知道原本的甜汁为何因此变了味道。
后来,变得睿智了,变得成熟了,我才明白:甘蔗的糖分是叶子经过光合作用传送至茎杆慢慢积淀下来的。所以,最末的一端最甘甜。也许爷爷是熟知这个道理的,所以童年每次接到手中的甘蔗才那么甜润。
那我们的成长呢,不也是慢慢积淀,慢慢努力,慢慢经受挫折而不断向前的吗?也许缓缓,渐进积累下来的才最珍贵,最耀眼;也许只有我们最初打下的根基才会使生命的鲜活不断融入成长。
生命就是这样慢慢衍生,慢慢补充的历程。就这样,怀着理想,怀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调动全身的力量,在时间的匆匆洗礼中我学会慢慢成长。
慢,是人生最初的姿态。成长需要日积月累的填充,不断让整个人生变得芳香、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