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乎人生命运和前途,作弊只会自毁前程,相关教训忘大家牢记,诚实守信发言稿2篇

时间:2022-06-09 作者:lcbkmm

6月8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公安机关迅速侦查,现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不存在考前泄题。上述通报称,对所涉考点,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并将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同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该考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

高考关乎人生命运和前途,作弊只会自毁前程,相关教训忘大家牢记,诚实守信发言稿2篇

此外,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还通报称,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相关部门迅速查明几起事件原委,或“系考中作弊”,或“系恶意编辑‘占坑帖’”,认定“不存在考前泄题”,且采取有力有效之补救措施,这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好在这只是几起偶发事件,牵涉不广,影响不大,不会波及更多考生。毕竟,一旦涉及考前泄题,不仅会扯出更多的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也会导致很多无辜考生的努力功亏一篑,伤害考试公平。

纵如此,这些事件也绝不能轻易放过。即便属于偶发行为,但必须记取其间的共性教训,以求彻底杜绝今后再度发生此类“低级错误”。

一者,历年高考,堪称监考最严。人防之外,还有技防,更有不定期的抽查、巡查、突击检查等。这种顶格的“严”,本身就是对公平、公正考试秩序的呵护,也因此,在公众心目中,高考毫无例外地有着崇高的地位,足以让人信任、让人放心。然而,如此层层设防之下,甘肃这名考生居然可以轻松地把手机带进考场,轻松地拍下数学试卷,轻松地发布上网,这件事彻头彻尾透露着蹊跷,疑点丛生。

考点入口,失守;考场巡查,失守;通讯屏蔽,失守……层层关卡,形同虚设。通报称,将严肃处理失职失责人员,这个自然不在话下,但首要的是先把千疮百孔的监考漏洞堵上。

事实上,类似带手机事件,此前也曾出现过。去年高考期间,武汉一考生就将手机带入考场并藏于草稿纸下拍题,于开考46分钟发至某培训机构寻求答案(未获)。可见,严格考场秩序,仍任重道远。

再者,“占坑帖”一惊一乍,虽系捕风捉影,恶意制造事端,但经舆论场发酵,也会对众多考生及家长产生定向心理暗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如此一再强化负面印象、渲染炒作所谓“黑幕”,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误解,动摇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信任,属于公然挑战公众的底线。对于此类行为,不仅要严厉惩处当事人,相关平台也要加强审核,及时处置。

对任何涉及高考的舞弊行为,都必须“零容忍”。根据教育部2012年修订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试作弊不仅成绩无效,“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亦“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

高考从来不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的事,也动辄牵扯到整个社会敏感的神经。维护高考公平,关系到每一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社会能否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揪住这些偶发事件,深入调查,加强应急,完善监管,不负公众信赖。

1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

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一个国家政权的真正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收入,也不完全取决于军队的力量,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品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诚信的社会品质,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高尚的品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魅力所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走向强大的理由。

诚信是上天赐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许多人不能通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也有许多人通过了这场考验,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这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没留下些什么;通过得人也会消逝,但他们却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试想,如果社会缺失了诚信,每个成员都将生活在恐惧、步履小心的怀疑境地:早上起床吃早餐你会问,牛奶是不是病奶牛产的?包子里面的肉是否可靠?听到某着名公司产值大增的新闻报道,你不禁要问是媒体虚假宣传还是公司的战略浮夸?去银行存钱,营业员把你递的钱从验钞机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看是否有假币;去超市买东西,对找你的钱看了又看,担心遭到暗算……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难怪时常有人对某些真实的消息产生怀疑,甚至有调查显示,“信用危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2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同学们都听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这些话讲的都是诚实守信。诚,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发生了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古代的曾子杀猪不失信于孩童、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商鞅立木为信推新法等等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更有流传的《狼来了》、烽火戏诸侯、温州鞋匠……这些不诚信的例子为我们敲醒警钟。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一条广告。一位男士到超市买水果,看到一盒非常新鲜的橘子,上面写着“香甜可口”,价格是四十八元,男士买完打开一看,全都是烂的,男士大喊:“你们的诚信呢?”这条广就告诉做生意的人们,要想把生意做得强大,首先要对顾客诚实守信,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换来的是顾客的怀疑、斥责,更是对自己信誉的败坏。

有人或许认为这件事和我们没关系。其实不然,这和我们息息相关。如果商贩、商场经营者、饭店老板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那我们买了变质的食品、饭菜,质量不合格的衣物、甚至房屋、交通工具岂不是很危险?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做到诚信,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那么,整个民族素质就会前进一大步。在此,我呼吁,诚实守信,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