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花费了时间以及精力去报名考研,以后却没有认真准备,这些学生肯定是不能够上岸的,但是更多的却是那种悉心准备,挑灯夜读也成为陪跑者的学生。
现在的考研落榜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我国研究院校招收学生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参考者非常多。这些能够成功上岸的学生,自然成了赢家。但是到最后,他们会发现,真正的赢家是不需要参加考研,就能够去到研究院学习的。
一、含金量更高的保研生
在很多人看来,想要读研就必须参加考研,经历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够上岸。但是有些重点院校,往往会有学生占据这些学生的研究生名额,他们就是保研生。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申请到研究院的学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参加统考,只需要通过院校的考核以及达到标准。
在其他学生埋头苦读、挑灯夜战的时候,这些学生往往都能够非常轻松,因为他们是特别优秀的,对于本科毕业的事项早早就解决了。保研生并不是给关系户走后门的,而是这些学生真的很优秀,在研究生比例当中,这些学生的占比是最低的,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也证实了保研生含金量更高。
二、“考研”和“保研”一样是硕士,待遇一样吗?内行人道出背后实情
我国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倾向于应试教育模式。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都是凭成绩说话,哪怕在考研的时候有复试的环节,但是如果笔试环节都没有到达标准,怎么可能参加面试呢?
大部分学生在考研方面,都必须从大二或者大三就开始准备,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复习的更加充足,保证一次上岸的几率更大。之所以很多学生落榜,就是因为他们准备的时间不充足,往往都是临时抱佛脚。
对于保研党而言,他们能够顺利的申请到研究硕士学位,自然而然是经历过了重重难关的。不管是申请还是考核方面,都比考研的学生要准备多一点。所有的保研学生,他们在大学期间都不能有挂科的记录以及成绩必须名列前茅,有些院校还要求这些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大部分的重点院校给这些学生保研的名额,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本校就读。哪怕是招收其他院校的保研生,也有院校的限制。所以这些学生,想要保研,必须考入重点院校。
研究生的选拔方式有几种,也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上岸以后,得到的待遇不可能一样,因为他们的含金量不一样。更多的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学生,他们很希望这些学生在申请名额的时候,也选上他们。
三、研究生待遇的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学生还需努力学习
这些学生考上研究生以后,要研究课题,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没有一定的扎实基础,是不可能顺利毕业的。这些学生往往都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才能够提高自己顺利毕业的几率。而院校对于导师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多一点人才出来。
对于理工科类的导师而言,他们更喜欢保研生,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基础更扎实,也特别愿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考研生往往是为了提升学历才考研,意味着他们不一定能够帮得上老师的忙。
有些学生之所以能够得到保研的名额,也是因为他在本科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好的导师,这些导师看见了学生有一点天分,而且也很刻苦学习,自然而然是非常愿意让他继续留下来深造的。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到研究院,得到的待遇又有哪些不同。对于这些研究生而言,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够顺利毕业,特别是希望能够继续读博的学生,要学习那些保研生尽早的申请硕博连读。
学历的贬值贬得只是普通的本科或者是民办本科,对于这些重点院校的学生,如果能够顺利的从大学毕业出来,除了专业的需要,完全没有必要深造。所以要尽早的出社会攒经验才是更现实的。
笔者寄语:这些研究生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进入研究院的,只要他们取得了研究生的学位,在就业的时候就绝对有优势,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是所有研究生梦寐以求的。但是没有付出、没有努力就没有回报,在读研的三年,一定要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以及认真学习的刻苦态度。
1
倾心于大树百年的沧桑、厚重,一柄剑凝视树干已经有一顿饭食的光阴,将背上的重剑拆卸下,怒然双手抓握剑身,挺举过头顶.双眉紧蹙,怒目圆睁,重重在肩头用力,一柄厚重的玄铁重剑便侧卧于一柄剑的脚下。剑身弹起的土灰弥漫于眼前的视线中,大树略显缥缈更兼烟雨的沉香。希望渺茫却又似乎出现在眼前,剑身振动两颤随即停止,发出"嗡嗡"之音。这声声鸣叫在一柄剑而中似乎是嘲笑,又似乎在斥责他的卤莽行事。
莫笑前朝科举子,飞跃龙门岂等闲?
"我行了这远的路,路途中的每一步我都近乎对理想做苦苦哀求,这背上用重金在铁匠铺打造的宝剑,胯下悬赏得来的汗血宝马,加之四处觅寻得来的经书宝典,然而,为何在我远远地望见你高大的身影的一刹那,我那不争气的理想生了羽翼一样从口中,从耳中,从眼中,从我身体里一切可钻之处,蔼蔼青烟般地升到九霄之外。我的佩刀遗失了。不,定是你派人偷去的。握在手中的只不过是一把不知从何方抓来的跛脚人用的拐杖;胯下的汗血马也不知在疾驰的哪一片段销声匿迹的;背上的青铜宝剑转眼加重分量,没有了神器的武威和光泽,这些徒然增添行进中的负担而已。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过去的永远过去了,而需要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考研,当我们没有经历的时候,会将它奉为神灵,而当我们真正经历之后,感觉它又是如此的平常。我对不少朋友讲,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坚持几个月好好地看书都能够在考研中获得成功,因而我们都能成为考研的英雄。然而,一个人考研为了什么,一个人能否始终具有考研时的精神,可能会比考上一个研究生重要得多。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规划,有精神的人是能够考上的,而能够考上研究生的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人。
考研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也许毫无改变,但它所给予一个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历练,它能够让人懂得如何生活,能够让人始终有梦,也让人不断地成熟和具有理性,这些可能是终身受益的。
三年的大学生活和近一年的考研历程,让我能够在理想和现实中获得平衡,也正是现实给予了我奋斗的勇气与毅力,理想给予了我在现实中拼搏与崛起的动力。有梦的人,活得幸福和充实,融入现实的人,活得洒脱和踏实,而能够在理想和现实中生活的人,是超脱的幸运的也是成功的。
又是新的征程,又会在现实中继续理想之梦,但无论如何,我们会以道家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儒家的信念寻求梦想,我们明白:梦,是一道绚丽的彩虹,总会在风雨之后。
2
复试结束快一个月了,回想去年的现在还在自习室里迷茫,学习。回想这一年挺有意义的,不管结果怎样。每个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都会变得无所畏惧,会更加坚强。
下面是自己对考研的一点认识。先从考研动机来讲,不管是为了一份好工作或是想出国,都要为自己找一个能坚持考研的理由,这样才不会被一点小的挫折而吓倒。
本人考研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想有一份稍好的工作。关于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在此不必多说。自我感觉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挺重要的,到什么时候看完哪几本书,不至于前松后紧,到最后还有该看的没看。
另外心态很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少则准备半年,多则一年多,难免心情不爽。关键是要学会调节自己。我认识的好几个同学平时学习真的很不错,但由于心态,所报院校等个方面原因发挥不甚理想,确实可惜。可能说都是这么说的,只有你自己亲身经历时才会感受的最真切。我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比较平稳。但到了十二月份后老感觉自己不行(可能与学习的深入有关)考不上了这样的心理感受。对自己的自信心下降。这是最后面临的一个最大考验,过后问了几个同学他们也都曾有过相同的感受,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都一样的。关键是看你以什么心态面对了。自己的经验是不要担心考不上怎么样或考上了怎么样。平常心对待,只有这样你才有时间考虑怎么复习,怎么解题,不然慌慌终日还哪有心思复习呐。我们的老祖宗曾说过“神静则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告诉我们拥有一个平和而宁静的内心是多么的重要(但在欲望超多的今天,这好像不容易做到)。
关于学校的选择。人往高处走麻,当然是学校越牛越好。例如一般院校的报考211,211的报考985等等,至少不能比本校差吧。更重要的问题是学校的选择,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读研最大的区别可能在出国机会和读博继续深造上,如果仅仅为毕业后一份好的工作两者的区别是不大的(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就是看自己的实力了,那种好学校都想去,报考此类学校不是大牛至少你也得是小牛吧。公共课得中等偏上吧(考名校的基本要求)。还有要看地区,热点地区热点学校慎重报(对一般院校学生来说很不占优势)。全国公认的学习好去处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当然以上说词很片面的可能一些名校不在这些地方却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例如哈工大等还有很多,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个人感觉211高校和本校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本科就是211或985的,那你肯定得有更高追求的。不要一厢情愿的往高处报,报的很高可能在报名时很有成就感,但是这一时的快感远不及参加复试来的幸福。光报的高没用,根据自己的实际能考上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自己一年对考研的认识。不管结果怎么样希望每位考研人都能有所领悟有所进步,至少我们曾一起奋斗过,考研都坚持下来了,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吗?!虽然考上了,站在新起点上看却还是一条一眼望不见尽头路,不知能走到哪儿,不知这路好不好走。不管工作还是读研,我想感受都一样吧,有点迷茫和彷徨,就像刚读大学时一样。
考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里要非常感谢我的同学和老师们,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