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如何为孩子们做好全方位的防护?
各位家长
以下几点提示务必牢记
一、预防新冠
非必要不前往有本土疫情的地区。
教育孩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一米距,不仅可以防新冠,还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教育孩子外出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公共物品,尽量避免前往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
为孩子备好外出所需的口罩、纸巾等用品,适当备一些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在没有洗手设备时可以用于清洁双手。
二、预防近视
督促孩子少玩手机多运动,确保孩子每天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督促孩子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坐姿正确,脊柱正直,身体不前倾,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合理安排孩子的膳食和睡眠: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同时还要保证孩子的良好睡眠(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预防溺水
家长/监护人是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有效看护最重要:近距离、不分心、不间断。
近距离:看护孩子时距离要近。学龄前儿童在水里或水周围玩耍时,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保持在一臂之内。
不分心:看护孩子时要专心,不能看手机、看报纸、看书、看电视、干农活等。
不间断:看护孩子时不能离开。如需离开,应指定一名成年人替您看护孩子,注意不能委托未成年人看护儿童,因为未成年人没有看护能力。
家长要带孩子在有救生员的正规游泳池游泳。
杜绝危险行为,教育孩子不在江、河、水库、鱼塘等危险水体戏水。
教育孩子如遇有人溺水,不能盲目下水施救,应使用“叫叫伸抛法”救援。
叫:大声呼救;
叫:拨打110、120报警;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将身边的竹竿或衣服伸过去至溺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家长要学会识别危险环境。脸盆、水桶、澡盆的水要及时清空;储水缸、水井要加上儿童无法打开的盖子。
四、道路交通安全
教会孩子交通安全知识,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做低头族。
在过马路时,家长要牢牢握住孩子的手腕,相比牵手,抓手腕可以抓得更紧,不至于孩子调皮挣脱或手部出汗滑脱。
骑车出行时要正确佩戴头盔(未满12周岁儿童不能骑车上路)。
婴儿和儿童在乘车时需要使用与其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保护装置。
五、居家安全
01 预防高空坠伤
阳台和窗户要安装护栏,护栏高度≥110厘米,护栏间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
教育孩子不做攀爬阳台、窗户等危险行为,以防坠落。
02 预防烧烫伤
打火机、火柴、热水壶、高压锅等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以免孩子手指碰到发生电烧伤。
教育孩子认识烧烫伤物品,如:明火、热水、热汤、热水瓶并远离,牢记火警电话119。
03 预防居家中毒
对家中药品以及各类腐蚀性化学剂、鼠药等物品做好标识,妥善存放,使用安全包装,放于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
不要用饮料、矿泉水瓶装有毒液体,以防孩子误服。
暑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刚进入夏季5月份时,学校发放了关于夏季安全的一封信,进入6月份学校又发放了一封关于夏季安全的一封信,头几天同学们又和学校签订了书;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按照书中你的、要求自己。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违反书中要求的并报告老师(或学校)的开学后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暑假即将来临,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在进行重复强调一下几点:
一、做到防溺水“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独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如发现其他同学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水边游玩,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报告。
二、注意雷雨天气安全。不在下暴雨、打雷期间外出或登到高出。外出时要注意避开大树或者危险建筑,远离雷电可能带来的伤害,不到易发生洪水(溪河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不到危房里活动停留。
三、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游玩嬉戏,不准随便横穿马路、闯红灯;严禁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车辆等运输工具;严禁骑自行车违规载人,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路。
四、注意饮食卫生安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买街上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吃瓜果必须洗干净,吃冷饮要适量,不暴饮暴食。
五、注意防触电安全,消防安全。不操作危险性高的电器,不玩火,不乱拉电线。
六、注意外出活动安全和在家安全。有事外出或参加活动,须向家长打招呼,要让家长知道自己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区域、地点游玩。还要注意防范不良分子的侵害。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让他们进门,提防陌生人敲门、家庭如何防盗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高高兴兴过暑假,平平安安回校园。
暑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夏季已至,暑期来临,对学生进行夏季游泳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
首先应该树立防范意识。中小学校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如闭路电视、黑板报等,结合溺水伤亡事故的案例教育学生;通过告家长书、校讯通等方式提醒家长严肃担负起监护的责任,教育子女严禁在上(放)学途中和节假日私自到河边、山塘水库等处嬉水游泳,不擅自结伴到沟渠、水潭等不明水域游泳或者游玩,特别是农村的男生;教育孩子不准在不会游泳的朋友、亲戚带领下去山塘水库游泳。据了解,今年以来的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无人看管的河塘及中小学的男生中。
其次是提高救助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救助方式,比如,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当在游泳中出现危险时,不要慌张,要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及时向路人求救;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贸然下水救助,应立刻呼喊或拨打110等求助电话。当溺水事件发生后,要迅速清除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口、鼻中的杂物,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同时尽快联系家人和医院。据了解,今年来的多起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
总之,夏天是学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把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仅仅当成是走过场,而是要用血的案例告诫学生,管教好孩子,教给他们实用的救助方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