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其实可以理解为,强迫帮助家长和孩子有远见,在高一做出职业规划。
因为,选了不同的科目,就定了孩子不同的职业方向。所以,现在选科的纠结,其实都是因为这个职业规划没做好!
只选物理,还是物理化学双选!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物理化学双选的好处,就是能报的范围广一些,最主要的是,高考志愿能报医学。如果只选物理,医学就很受限制了。但是,你跟孩子沟通一下,在他的规划里,他打算学医啊?如果他不打算学医,选政治,地理,赋分后成绩更好,就没必要非要物理,化学双选。
所以,我们现在选啥科目,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以后想从事啥职业啊。在所选的科目和职业之间的那个桥梁,就是高考志愿填报,选的大学专业啊!
新高考选科,需要远见!高一选的科目,两年半以后,会在高考的分数上体现出来,更会在高考志愿填报体现出来。
更会在大学四年后就业的时候,体现出来。
这前后将近七年的影响,你没有远见,你不懂规划,你只看眼前那点事儿,能行吗?
从找工作角度往回看,我家孩子是进体制内,当公务员,还是去国企烟草公司?还是进体制外,互联网公司。这不同的选择,对应大学不同的专业,那这个不同的专业,对选科要求自然也不同。最直白的例子,中文法学,容易考公务员,但是,要进互联网公司,计算机,应用数学更好。
远见,更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比如我们规划了好好地,学医的道路,但孩子适合当医生么?
这个适合包含两方面。1.孩子喜欢当医生么?2.孩子的能力能当医生么?
举个简单例子,孩子晕血的话,肯定当不了医生啊。
所以,我们要去做职业规划,要考虑孩子的喜好和能力。
比如孩子喜欢写剧本,想学戏剧文学专业,但是他的创意能力,太一般。那就导致他怎么努力,都取得不了好成绩,那他在这个行业挫败感,特别强!
但是孩子的喜好会变,孩子的能力也会增长。所以,我们可以动态地去看。
不过呢,有些核心的内在的性格是不会变的。比如喜欢和人聊天的孩子,你规划他去做会计,这种机械重复进账,出帐,肯定不会开心的。再比如,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研究的人,你非要让他规划做董事长助理,这种八面玲珑的职业,那肯定也会很抑郁。
所以这就是职业规划的两个核心,对内,我们得了解孩子,对外,我们得了解职业发展。
这样,才能定下来,新高考到底怎么选科。
不论12种组合,还是20种组合。
关键在于,这个组合里,包含了孩子的职业规划的方向,而孩子又能赋分后成绩很好,这就是好的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