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寒窗苦读十二年,就是为了能在高考的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博得广阔的未来。
但正所谓“一分一操场”,这句话放在高考之中似乎显得格外真实,毕竟高考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事情也不少。
在这条“赛道”上既有成功者的欢呼,自然也有落榜者的失意,更别提高考是个十分考察心态、临场发挥的分流考试,学生出现考试失误与大学失之交臂的情况也很多见。
因此在“冲刺”的最后关头,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捏着一把汗,不希望自己出现任何的“失误”或者意外来影响心情。
随着高考规则逐渐完善,对学生的审查也更为严格现如今关于高考的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地进行,特别是“3+1+2”的新高考模式,更是让不少同学都直呼“太难了”。
毕竟当纯粹的文理学科被拆开后,如何重新排列组合才会对自己最有利,成为了高二、高三学子需要关心的话题。
而且在新高考模式下,只有语数外三科采用的是实际卷面分,“1+2”部分采取的则是赋分制,这就导致学生之间虽然卷面只相差一分,可在赋分后,省排名整体就会掉出去一百来名,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希望最终的结果出现一点不如意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就希望能够通过“钻空子”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有利的资源,争取在高考中发挥出“超常水平”,借助一些“外挂”进入理想的大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部门对于“公平”二字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考的规则也在逐渐完善,比如22年高考就对考生新增了“身份限制”,如果不符合报考条件,就算是同学们成绩再优异也白搭。
2022年高考“门槛”升级,有三类学生将会无缘高考高考是件严肃的话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起步的高低,自然不能马虎进行,因此对高考考生的身份进行限制,也是利好之举。
★处于停考期的同学没有报考资格
什么叫“停考期”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学生在大型考试中作弊,或者协助他人作弊被发现后,由于性质比较恶劣因此被处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不允许参加各项考试。
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对于靠着作弊取得优势的人都没有好感,因此学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会着重培养考生的品德,所以正处于停考期的学生自然也就没有资格报名了。
★拥有大学学籍的同学连网申都无法通过
有人说高考没有“后悔药”,但在现阶段,高考复读人数其实已经组成了相当庞大的群体,甚至有很多考生明明已经被录取,依旧心存不甘,希望再拼搏一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同学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报到,大学学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在9月末、10月初左右就可以在学信网上查到相关信息,因此这个时候同学们作为大学生再去报名高考,网申就没办法通过了。
毕竟这会不仅会引起大学资源的浪费,还会占用其他同学的高考名额,所以大家如果真的想要复读,还是要提前跟大学说明情况取消学籍,再以高中生身份参考。
★想凭借着“高考移民”走捷径的同学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一直存在差异性,所以有些家长就打算借此机会钻高考的空子。
先让学生先在教育发达地区念书,等到“临门一脚”的时候再通过转学籍的方式,以高分在教育发展程度不高,或者有政策倾斜的地区抢占为数不多的名校资源,可这种行为无疑是影响了教育公平性。
不过,现在这种“高考移民”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例如天津等地区已经发布了高考相关通知,对于考生的“学籍户籍”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须要达到三年以上才允许在当地进行考试。对此不少家长也表示:这样限制还挺合理的。
高考会有这样的要求也无可厚非事实上,高考作为我国相对公平的考试,其初心就是为了让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竞争。
它不需要身份背景、人脉资源来“加持”,全凭同学们的“硬实力”说话,因此这也是为什么高考备受寒门学子的青睐。
所以为了保持高考的这种公平性以及纯净性,在期间设置多条限制要求也是合理的,毕竟“钻空子”、运用“旁门左道”的形式都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未来发展。
更重要的是,如果相关部门不加以制止,钻空子的行为恐怕情况会愈演愈烈,甚至形成一条看不见的“产业链”,这无疑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