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要用对方法正确引导

时间:2022-03-29 作者:Cold-blooded

青少年攻击行为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时期是攻击行为的高峰期,36%的中学生受到过身体攻击。

孩子犯错家长要用对方法正确引导

攻击行为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以及适应社会有着消极的影响,还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对此,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呢?

首先,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都较弱,情绪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再加之较强的自尊心,就容易出现用“拳头找回自我”的现象。

其次在宽容层面上,有些孩子缺乏包容和谦让的品质,也会导致青少年一遇到自己看不惯或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可能对别人大打出手。若放任孩子如此发展,不加以让孩子收敛,他们的脾气就会愈加暴躁。

最后,就是家庭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打架斗殴的孩子的家庭氛围都不是特别融洽。家庭结构的破坏或长期的分离以及家庭成员的敌对等,都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外在环境方面,例如:老师体罚学生、校风过于宽松、影视作品中暴力元素过多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内心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在生活中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那么者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呢?优秀的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四个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父母在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避免攻击性的言行,不以暴力解决问题。

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融洽的家庭环境。并引导孩子有一颗包容的心,尽量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第二、情绪疏导。家长要留意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变化,不定时地向老师了解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或者孩子在学校出现打架斗殴的行为,应及时问清楚原因,并帮助孩子克制冲动和愤怒的情绪,切记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

第三、针对冲突提供解决策略。对于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针对性地模拟出孩子在学校可能会突发的事件。例如孩子遇到同伴受了欺负、被同学捉弄、被老师体罚等情况,应如何正确对待。

第四、分析讨论暴力信息与画面。可与孩子一起讨论新闻或影视中出现的暴力信息与画面。针对一些画面帮助孩子了解暴力所带来的伤害,并分析除武力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