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育政策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蝴蝶效应,这次也不例外。相较于2020年已经开始实行的“公民同招”,“就近入学”更能触动亿万家长的敏感神经,因为它很容易让人关联到“学区房”这一敏感话题。那对于“就近入学”,“学区房”的价值为何呢?
从长远性来看,“就近入学”政策的推进是为了解决择校热、打击“学区房”,但最重要的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虽然政策中提到“完善学校划片(即“多校划片”—一房对应多校)”及“研制集团化办学”,但这并不能真正打消家长对“学区房”的渴望,因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很容易影响到学校资源的配置。要知道,早期“学区房”概念的提出正是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简单来说,以上海为例,区与区、以及同区不同镇之间教育资源也是有差异的,这么多年学区房的影响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倾斜。好学校周围的学校,相对来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使“一房多校”也还是“学区房”有利,即使“集团化办学”也还是掌握优势教育资源的集团所办学校附近的“学区房”有利。从现阶段来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仍是主要矛盾,新政策的提出反而短期内助长了“学区房”的威风。若不能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落实”教师轮岗制”,这些政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综合看来,目前政策的提出反而对“学区房”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