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行业重新洗牌,“学区房”彻底消亡?

时间:2022-03-31 作者:Iraqis

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都会选择优质的学区房,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学区房房的意义还存在吗?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一起来看看吧。

2022教育行业重新洗牌,“学区房”彻底消亡?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为儿女求学买学区房。不管是古代的孟轲母亲,还是现代的大多家长,都把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与以后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富有的家庭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继续保持比较好的社会地位,而贫困的家庭则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逆袭”,改变自己的人生。

于是为了帮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家长们甘愿贷款砸锅卖铁也要买下一套学区房,即便心知肚明的就是学区房并不值得那个价钱,大多数学区房都是老破小。

虚高的学区房价不仅破坏了房产市场,更是破坏了教育本身的公平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大呼”不公平“!

因此,取消学区房,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而近期,教育部就下发了整顿学区房的相关文件,让天价学区房炒无可炒!

01、教育部发布新通知,将改变学生的入学方式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下发了一份《教育部2022年工作报告》,对“免试就近入学”提出了具体主张。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其中指出:

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政策。深入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修订出台学籍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三个词汇,瞬间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几个词具体该作何解释?

“免试”,指在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以任何目的进行选拔性考试,无论是哪所学校都采取片区式报考就读。

“就近入学”,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中心进行片区划分,只要是在片区内的学生都能就读这所学校。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教育部门是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确定的划片范围,只能确定相对科学的划片规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

“全覆盖”,就是只要是满足入学年龄的学生都能100%的入学,相信这个新政策是所有家长都盼望的。

其中“公民同招”也值得留意,它是指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展开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公民同招”主要是为了制止少数学校愈演愈烈的提前“掐尖”招生行为。

在新的规定下,原本的学区房制度将进一步被推翻,大家都必须根据片区划分就近安排。

学区房的明确学区划分已经不存在了,在小学附近购买房产变成了赌博,如果距离所上的小学距离近你就有可能上这个学校,但是也有可能不上这个学校,有可能让孩子进入到想进的学校,也有可能孩子会被安排到普通的小学和初中。

02、学区房和就近入学有何区别?

然而,面对这一措施,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家长则是愁容满面,原因是“就近原则”和曾经的学区房概念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

很多家长认为,“就近入学”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取消学区房的概念,只是以另一种名头走“老路”。

其实部分家长的这种想法是比较偏激的,从前的学区房是有特指的小区,而现在的新政策,是指学校规定范围内小区。

事实上,“就近入学”和“学区房“概念的区别很大。

学区制:以学校为基点,划定学区,以户籍为入学凭证。

就近入学:以居住地址为基点,划定入学选择范围,以居住证明为入学选择依据。

举个例子:

在学区制下,我房子的户籍所在地对应的学校是唯一的,我户籍在这里,我就可以入学户籍对应学区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拒绝我孩子入学。我户籍对应的是A学校,我的孩子适龄以后就去A学校报道即可。

在学区制下,我居住的周围3公里以内,可能有A、B、C三个学校,那我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一所学校去报名,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报名这3所学校的学生如果超过了自身接收的额度,那么多出来的怎么办,即A学校额定100,B学校额定120,C学校额定130,即总计额定接收量是350人,但是今年的适龄儿童达到了500人,那么谁能入学谁不能入学,就需要一个评判标准,这里就有几种情况,户籍在,房产在户籍不在,租住在本区域......

作为学校,总要有标准,那么比较合理的就是,用户籍、房产等来区分。有人说可以考试啊,这也正是教育改革所摒弃的一个方面,所以是不可能的,不然就又回到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了。

所以,就近入学和学区房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虽没有巨大的改变,但在一定意义上阻止这学区房对教育的影响,让广大学生可以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03、三大制度,成学区房改革大潮开始的有力前奏

① 多校划片政策

多校划片,是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户口在这个区域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入学时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中的其中一所报名。

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也就是说,如果该所学校报名人数没有超过其计划招生数,则照单全收,如果超过计划招生数,则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分配名额,未被摇中的学生将被就近安排到区域内其他还有招生计划的学校。

同时,这也意味着划分片区内学校质量不确定。但只要是学生在划分区域之内学生就一定会有学可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教育的公平性。

② 划分区域内的学校内部条件的不确定性

就近入学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学生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而学校的内部各种条件都是不确定的。

学生报名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会就读哪所学校,其实这样充满“未知数”也是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③ 教师轮岗制

2021下半年,教育界出了很多大事,除了“双减”,5+2课后服务,还有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轮岗制度,就是在所有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们在各个学校轮流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某些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先后开始试行该制度。

师资力量是吸引家长的关键,如果师资力量变成流动状态,各所学校之间差别变得越来越小,家长便很难以此为由,为学生转学籍到别的区域。

这样一来,既平衡了各大学校的师资,又大大减弱学区房的优势,学区房可能会彻底“退烧”。

以上三个制度,极大可能在就近入学政策下全面贯彻,巨大减弱学区房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影响,彻底瓦解学区房的概念,狠狠遏制住天价学区房的劲头。

04、不拼学区房,家长还可以在这些方面支持孩子学习

随着各项教育政策的出台,家长再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了,”家校共育“的理念,将成为很多父母应该重视的一点。

没了学区房之后,没钱的家长弹冠相庆,有钱的家长却叫苦不迭,认为自己有本事却没办法为孩子选择一条更好的路。

然而,教育是一场需要苦修的旅程,习惯走的捷径,总有一天会被山石激流堵塞住,唯有阳光大道,才是可行的道路。

不拼学区房,家长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支持孩子的学习:

① 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教育不是苦口婆心唠叨可以,讲道理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想让孩子对学习有积极性,不如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在学生做作业时,家长也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② 帮孩子拓展课外知识

对学生来说,知识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样也在书本外,家长可以在学生的假期带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到课本里提到的名人故居、历史古迹去看一看,让学生可以实地感受文化的力量,也可以带学生到科技馆去参加各种活动,建立理性研究思维。

③ 做好时间规划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管理都是“盯紧”或者“陪读”,让学生只负责学习的事情,其他的都由家长照顾,让学生对时间安排失去了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应当处于逐渐“放手”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帮助学生自己去安排学习时间,以便应付以后繁重的学习任务。

没有了择校热和学区房,教育资源的分布将会更加公平,每个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都会越来越好。

而且,虽然重点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确实要比普通学校好,但是小童君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就算上了重点学校,将来也未必能保送重点大学,学区房、教育资源都是外在条件,只有自己真正努力才能给自己迎来美好的将来。

不管在哪里上学,孩子自身的努力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