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保持优秀,每个学业阶段其实都不存在绝对的轻松。初中生的学习节奏可能相比高中生而言没有那么快,但是面对中考的压力,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尤其是那些中等生,考得好可以顺利进入普高,万一有什么差池没能挤进普高,哪怕交钱去民办也不可以,确实会令不少家长为子女而担心。
中考普高升学率控制在五成,很多家长为子女焦虑其实每个地区的中考升学率都是不一样的,而根据中考普高与职高比例的规划,会逐步实现“五五”分流。这样做是为了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走向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毕竟每个人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同,成绩优异的适合深入学习理论;成绩普通的早点学一门技术也可以。但是因为目前很多职高的管理和风气让家长不太放心,所以对子女考不好的担心也开始增加。
就在今夏的中考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多个城市的普高录取分数线有明显上涨。除了出题难度略有下降,其实也跟学生们整体都在进步有不少关系。
如今重视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了,真正“不学无术”的孩子也越来越少。初中生毕业生年龄也只有十几岁,为了让他们避免去职高,很多家长一面担忧一面努力“鸡娃”。
中考生“分配制”预在2022年实行,家长可以更安心了对考不上普高的焦虑,可能困扰着很多初中生及家长,不过2022届的中考生总算是迎来好消息,“分配制”即将正式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同学们的压力。
也就是说,会按照不同初中的考生人数、教资水平等因素,配比一定数量的升学名额,即指标分配制,也就是原来所说的“保送生”。
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点是:分配制将惠及更多“不选择生源”的初中,我们知道有些地区的优质教师和生源被极个别“牛校”占据,让普通的初中总是处于劣势。
当分配生的名额向这类学校倾斜后,能保证更多普通家庭的学子,可以获得更多进入高中的机会。这对于平衡教育资源有很好的意义。
同时,中考分配生的比例也会继续上调,从原来的五成左右升至六成。这样的比率也说明,初中生们升学的难度有了降低,进入普高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难了。
中考看似“不起眼”,可能否进入高中、进什么水平的高中,却直接影响着以后准备考大学的学习效果。分配制推进以后,家长就可以更加安心了。
初中生需理性看待“分配制”,保持良好成绩才是取胜的法宝虽然中考指标分配的确能缓解一部分考生和家长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了复习过程。即使提升分配名额,也绝不是代表全部学生都能去普高。
而且各地和各校的配比是不一样的,考生们想要确保自己进入普高,还是要重视学习效率,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争取让成绩保持在稳妥的范围。
在很多教育水平不错的地区,其实每科只考二十几分的初中生已经大大减少了,有些同学本来也是有一定学习水平的,最后因为与普高线差几分而失之交臂,太可惜了。
如果平时能够多一些积累,把知识掌握得更通透,把中考时常出现的典型习题能训练得更熟练些,可能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如今对中考考生升学的复审变得更严格了,曾经有些家长花很多学费让孩子去私立高中,以为这样可以蒙混过关。可后来被查出了学生没达到普高线,必须退学。
虽然站在家长角度会感到很无奈,但规则就是如此,我们不能通过旁门左道获得读普高的机会。所以无论何时,让学生的实力提升到标准的水平才是最保靠的。
同学和家长都要理性看待分配制,不可因此而松懈,好成绩才是制胜法宝。想要在同龄人中有足够的优势,“吃得苦中苦”是必须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