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等信息?

时间:2022-01-11 作者:Anonyme

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评价指南强调,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等信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人们对应试教育语境下学校教学现状的形象调侃。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成果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和有效办法,“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却有悖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办学宗旨的偏颇显而易见。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就是要正本清源、纠偏匡正,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相较于搞启蒙、开智力和打基础的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追求高分数、炒作升学率的“打拼”意味尤为浓厚。尽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年年都要发布“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的相关“禁炒令”,但炫摆高考成绩、热炒“高考状元”的不良风气却难刹难减。究其原因,与对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机制欠缺科学不无关联。

作为应试教育的标志性表现,普通高中热衷追求“升学率”和热炒“高考状元”的评价体系,其本意或许是要为同级别学校和同龄学弟学妹树立起勤奋、励志的榜样。但细究其弊大于利的偏颇之处及负面效应,却是不可小觑。高考通常只是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其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尤其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品德素养。过分炒作“高考状元”,难免会给社会和学校传递出“一俊遮百丑”的偏颇信息,这显然偏离教书育人的教育主旨。

高考是一次性的,成为一方状元只是小概率的偶然性事件,其能力未必就一定优于与之相差无几的同龄学子,热炒状元难脱“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对同样付出辛勤努力的多数学生颇显不公;高考仍处人生初始阶段,是否“人才”还需看步入社会后的现场实战,毕竟从“高考状元”到“职场达人”还有不小距离。尤其是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沧桑巨变,炒作高考“升学率”或荣膺所谓“状元”,更难具可比性和炫耀底气。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不科学的评价导向阻碍了教书育人的宗旨践行和真正的人才培育。比如,在评价内容上,就会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良现象;在评价方式上,也会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有失科学;在课程教学上极易抢赶教学进度、随意增减课时、擅自改变难度和调整进度,甚至干扰到学生的正常作息和充足睡眠。这显然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而现实中不少高分低能和“状元”泯于众人的事例,更佐证了“唯分数、唯升学”的有悖规律和有违科学。

距2022年高考不足半年。相较于此前三令五申的“禁炒”通知,《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无疑更具导向性和治本意义。而确保“指南”照进现实,还需相关配套举措的务实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