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改革绝对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这其中中考升学率降至50%又是其中的重头戏。政策落地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家长在焦虑、迷茫中不断观望,担忧着孩子未来的出路。
对于国家来说,在确保引导系统培养出当今和不远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么,就要保证大多数人的成长之路宽度基本相同。 从2021年开始,参加中考的中学生只有一半能考入高中,而剩下的一半只能进入中专、职校等学校。社会普遍认为,要考上一个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个名牌本科院校,进入高中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到中专、职校学专业、学技能,早早的就断绝了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上好的大学的梦想。而现在的国内大学,经过本世纪初的扩招和发展,招生名额多,其招生规模基本等同于中考考入高中的人数,致使很多人都认为进入高中的学生大部分能够躺着进入大学,而进入一个好的高中,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名牌大学。于是,由高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提前到了中考的命运之战。坊间,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初级中学读书的认同议论越来越多,选择去专注教学成绩的民办初中上学的学生开始增加。而在社会上,组织和公司对学历的关注和要求有加大之势。在很多地方的公务员和事业编招聘中,本科学历是基本要求;大多数企业对文职、管理和技术岗位的招聘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一些大企业甚至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家长们普遍都认为,要想让孩子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必须要上一个大学,哪怕是学费高、教学质量低的民办大学。中考升学率降至50%,为了让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宽度相同又各具特色,家长们期盼:一是调整中专、职校和大学里的专业。让中专、职校的专业更实用,更有前瞻性,不要学完就过时,不要毕业了还要再重学重考技能证才能胜任工作;让大学里的专业与中专、职校的专业更好的对接,让这些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里继续深造。二是引导社会改变对学历的要求和看法,而更加注重业务能力素质。倡导在各类招聘中,降低对学历的要求,根据完成实际工作要求加大对招聘中业务技能素质的测评,以能取人。三是对学历提升的院校和机构进行规范,让更多的实用专业能够进行学历提升,让通过自考,成考,远程,电大等方式取得学历的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并被社会所认同。四是强化人才与就业之间的引导。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统计,清华大学毕业直接就业中七成进入体制内。为了户口和薪酬,到大城市中小学任教的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比比皆是,这些中国顶级院校的最善于学习的学子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热情和意愿明显不足。国家在调整这些基础开发岗位薪酬的同时,应在大学阶段就加强专业设置和定向培养力度,让优秀的人才在进入大学后有目标、有方向,甚至有补助,学有所专、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