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参加了一次专业培训学习,讲师中有一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在课上,他给我们举了一个案例:一所学校的一位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教师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重要考点、知识前后联系等,洋洋洒洒、连贯紧凑,学生反应良好。公开课上完后,教师面对微笑,准备接受评课教师的赞誉。该特级教师则反问:既然是实验专题,学生学完后,对实验操作(实际动手)有没有帮助呢?这节课,对学生发展有多大作用呢?
诚然,在应试和学生素质发展上,我们应该进行怎样融合,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应该能够经得起应试的检验。
几年前,我们一行校长学习班到上海一所中学进行跟岗学习,期间,听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语文课。同行的一位女校长是语文学科,课后评课时,对课堂的流程、环节提出了几点意见。同时听课的还有华东师大的教授,该教授对女校长的意见却不以为然,认为年轻教师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到了学生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不应该囿于流程和形式。我想,这大概就是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教育观念差异。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反思,我认为,教育观念的先进性无论是对教师个体,还是对教育决策者,都至关重要。对教师个体而言,“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根本,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一位教师的一生有可能影响几百甚至几千学生,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
而教育决策层的教育观念就更为重要,他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办学策略和培养方式,也会影响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更深层次的会影响社会阶层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