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们期待更多教育美好

时间:2022-01-19 作者:Cold-blooded

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教育大事件,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教育走到又一个十字路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互联等颠覆性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格局走向多元,传统教育从概念到理念,从方法到模式都受到极大挑战,人的培养与社会变革需要的平衡,现有的教育体系已显得难以维系。

2022,我们期待更多教育美好

2021年,“双减”政策带来教育的阵痛,让整个社会无所适从,学生迷惑,教师疲惫,家长茫然,教培机构溃散,管理者左顾右盼,一切的发生似乎一场社会大考,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学校、学生、学习和人的发展。考试、课程、作业等一系列的改革,让人真切感受到现有的教育体系发展到极端,已然成为社会和人性的桎梏,变革成为必然。

教育,从来都是带给人们希望。我们也期待在2022年看到更多教育的美好。

2022期待教师能真正减负

“双减”之后学生减负了,家长减压了,然而承担着“双减”任务的主要群体——教师们,正默默承受着一些“煎熬”。

仅从最基本的工作时间来看,从早自习到课后服务结束,部分老师在校工作时间接近12个小时,在学校时,除了正常上课外,老师要应对学校临时或间隔组织的各项会议或各类班级事务,还有放学后的课后服务,工作量呈直线上升态势,晚上到家后,老师还需要随时回复学生家长信息,处理班级特殊情况,有时还要准备公开课,撰写各种论文、报告、小结等。

尽管教师们都明白,课后服务工作是在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但有时身心俱疲的双重压力难免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也难免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教师群体也需要更多关爱。

诚然,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在,“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情怀也是每位教育者站上讲台的初心使命,“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期待的“燃眉之急”,但老师们教育的热情却不该被超时超量的工作和压力而消磨、透支。教师是“双减”的主力军,他们的“后顾之忧”更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民教育》一篇文章中写到:“双减”执行好不好,先要回答教师“想不想、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不只是负重承载者,理顺心气,厘清步调,成为主动推进者,才能推动课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2022年教师能真正减负,能缩减工作时间,减少非教学性工作任务,让教师能真正的减负。

2022期待学校能真正安静下来

让教育安静点儿是每位教育者的共识。只有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

但是,要真正做到安静是不容易的,有太多因素裹挟了教育,扰乱了学校。张克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学校教育自身总是希望有些彩头让大家都知道。

比如宣传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学霸,其实搞这些彩头很多是向着利益而去的,即便向着教育而去,也只是向着教育利益而去的附属品。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度检查考核、不当干预。

政府办学,接受一些检查和考核是必要的,纳税人的钱可不能花得不明不白,花了没效果更不行,这就需要检查、督查和考核。但如果过度,就又走偏了路子。

三是媒体和社会参与过度。

全社会都来参与教育本身是好事情,但有些人却唯恐天下不乱,见风就是雨,以讹传讹,搞得教育杯弓蛇影甚至人人自危。这就需要办学者有定力、有能力、有智慧去应对。

如何应对呢?坚守教育底线,遵循教育规律,知道应把学校带向何方,把学校的教育做成什么样子。如果人云亦云,那就麻烦了。

2022年,我们期待学校能真正的安静下来。在安静的校园,教师安静教书才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不盲从,富有智慧的教师站在讲台,学生才可以安心地学习。

2022期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在过去的教育中,有些教师把教育单纯地认为是传授知识,甚至于在现在的教育中,某些教师重视高分,认为只要学生掌握深奥的知识,成为渊博的学者就是学生奋斗的目标、教育的目的。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正是这一错误的教育思想使如今的学生走上社会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一切得从头学起,面对生活的挫折他们无所适从,灰心丧气。教育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服务于生活。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要适应社会的潮流,他们必须掌握各种生存的本领,这其中不止学习知识,也有各种生活的技巧,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生活,取材于生活,拓展于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成功。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是什么?马卡连柯曾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那么,当今教育目的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目前实施了“双减”政策,但是当下的教育还是更多的以教材为目的;以教育方法为目的;以分数为目的;以作业为目的;以管理为目的。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下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以致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悲哀。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自己,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期待2022年大家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更多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林小英副教授曾说过:“教育也许不应该是适者生存的模式,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应该越给人以希望”。我们想说:教育应给所有的人以希望,不论是经济发达还是不发达”。

2021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但教育一直都在不断的前进发展中,教育会越来越变成大家所期望的样子,2022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教育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