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不论家庭多么贫困,一生中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努力学习考上“对”的大学,学习到喜欢的专业,二是娶到一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媳妇。
读大学,它可以决定农村孩子的未来道路是否走得艰辛,也可以改变命运;一位好媳妇,能让你安心工作,家和万事兴,可这两件事都非常难做,尤其是通过高考上大学。
01以现在全国高考录取率90%以上来看,高三学生确实容易考上大学了,可本科录取率不足40%,211/985高校招生录取率不到5%,考生想上本科院校是比较难的。
尤其像河南高考,百万考生,本科录取率在36%左右,能考上二本院校就“阿弥陀佛”了,考上民办本科院校就值得举杯庆祝。
可是各个大学实力有高低,大学学习环境不一样,专业又有冷门热门,因此有一些考生虽然分数能上二本院校,可并不想报考,然而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报考,搞得自己十分郁闷,结果上了大学后又心有不甘。
有一位大一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您好,我是大一学生,河南农村考生,今年以理科高考成绩460分被一所民办院校录取了,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读了半年后,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喜欢这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决定退学复读,父母也同意了,可父母有点伤心,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
河南理科考生,460分,基本上读不了公办本科院校,只能上民办院校,可读了快半年了,却想退学,刚开始我是想不通这位大学生的想法,而经过深入沟通,才明白他退学的理由。
02高考志愿报考,如何去选择大学和专业,大多数考生是不懂得,父母也是听一些课、咨询一些人而给孩子做参考,而且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并不太关心大学实力、专业冷热、未来就业等情况。
这位大一学生报考志愿时也是如此,父母只希望他能上大学,一点也不关注他想学什么专业,并且父母从亲戚朋友那里听说“国贸”专业不错,毕业后可以到沿海城市工作、可以考公务员、考银行单位,就让孩子报考,迫于父母的压力,学生又是个乖孩子,就“认”了。
而且这位大学生说,高考时心里比较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才考了460分,若是按模考的水平,考550分应该没有问题的。
高考成绩一出后,自己就非常不满意,也不想填报报考志愿,可父母不愿意,说“河南考生不容易,能上本科院校就非常不错了”,还让亲戚劝我,我也没有办法,只好按父母的意愿填报大学志愿。
虽然说民办院校学费有点高,一年学费在23400元,可父母依然支持我去上民办本科院校。
不过到大学学习将近半年时间,我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是因为我是理科生,喜欢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课程,对经济、会计、税收等偏文科性知识难以理解;二是听学姐学长说学校的国贸专业就业率不是太好,很多国贸专业毕业生都是从事销售工作,并不是大家所说的考公务员、去银行当“白领”;对专业的不喜欢,也让我越来越不想学习了。
其次,学校的学习氛围真不好;我有一些同学考上211/985高校的,他们的朋友圈是听某某大咖老师讲课、23点的图书馆、早上五点操场的读书声等等学习照片。
而我所读的大学,连个像样的图书馆也没有,走到校园里就能看到众多学生情侣手牵手,上课回到宿舍就看到舍友在玩游戏,所处的环境都在影响着我,我真不想在如此环境下读大学了。
最后,这位大一学生说:“除了所读大学的专业和学习氛围外,自己心里对高考成绩还是有点不甘心,我相信我能考上重点大学”。
03其实,对于这位学生的想法,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年我都会收到一些大一新生想选择退学复读的咨询,毕竟大学实力有高有低,学习氛围也不相同,再者就是经过半年大学生活的体验和学习,学生自身也会认识到专业、大学之间的差距,继而萌发出退学复读的想法非常正常。
而这位大一新生的退学复读,父母刚开始是反对的,可孩子不愿意上大学了,家长也是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只不过父母心里有点难过。
学生也给了他父母的联系方式,他父母也主动加了我的联系方式,用语音聊了很长时间。
他父母的第一句话令我非常吃惊,他妈妈说:“老师,您好,孩子的事是我们错了,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一直很听话,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应该相信孩子,更应该支持孩子复读一年,不给孩子留遗憾,而现在浪费了孩子半年学习时间,我们心中有愧啊”。
我和学生家长聊了几次,知道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也支持孩子退学复读的决定。
我告诉家长别太在意过错,既然孩子下定决心退学复读,就支持孩子吧,给孩子找一个好的高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好好利用时间提升学习成绩,争取2022年高考考上满意的大学和专业。
04河南考生考上本科大学十分不易,对于读大学半年而想退学复读,一般我是不支持的,可听了这位大一新生的话语后,我支持了。
之所以把这位学生的问题写成文章,我也是想告诉高三学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不是儿戏。
不管我们高考成绩是高是低,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时,父母和孩子要充分沟通、交换想法,父母要清楚孩子想读哪类专业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孩子支持孩子,而孩子也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去告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不会出现上了大学而退学复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