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了了上学时期,班里有个女生学习特别认真,上课的状态很好,而且每次上完课就会借成绩好的同学的笔记来整理,书上的笔记写的满满当当的,并且大多数课间时间她都在座位上认真的刷着题。可是每次考试,成绩基本就一直处在倒数。我们都感到很奇怪,明明她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就是提不上去?
在学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排名的前后相对来说是对学生的激励,当我们的排名进步时,说明这段时间的付出有了一定回报,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学习的激情与自信心,并激励着我们继续去努力学习。这是大家都最想要的结果,并希望继续保持这个理想的学习状态。
但有时候发现付出与回报并不会成正比,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时,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努力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我努力还是没结果?
在这里了了想告诉大家:努力一定有用。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人的成功,都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你努力了就会有成果。虽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时间花了,也努力了,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成绩依然没有提高,怎么办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今天了了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学习方法,希望对你的成绩有帮助!
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怎样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清楚的自我认知
制订计划前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着相当客观的评估,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一个人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他就可以把扬长避短,通过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加之自身的努力,把原本的优势扩大十倍、甚至是二十倍。
2、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适当,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 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
所以目标要与自己能力相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举个例子,如果你化学成绩在20,30分,你想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冲到80分,这几乎不太可能。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我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在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了要提醒各位同学,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
把握好学习的3个环节
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确实是学习上至关重要的环节。具体怎么做?
1、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同时也可以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课堂上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2、课中听讲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所以我们要抓住课堂,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同时也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课堂上的45分钟,只要认真听,比课后学习80分钟90分钟还重要。
3、课后复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尤其是在做习题之前,复习巩固会为我们做习题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很多学生课后没有养成复习的习惯,只是考试前才会去复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复习应该融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及时总结与反思
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无数次的考试,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次对已学知识的检测。真正优秀的学生不应该只关注分数,更需要认真地做好考试的总结与反思。毕竟考试的最大作用就是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