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已将近半年多的时间,各地陆续出台了关于双减的具体实施细则和督导工作方案,开展了双减工作的一些督导调研和推进工作。
教育部也建立了每半月通报双减落实情况的工作机制,所以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已经大幅减轻,基本上达到了是国家双减政策所规定的一年之内见成效的目标。
但是,在双减实施过程当中,不少家长其实还没有完全适应双减的政策,
他们认为双减是为了让学生少学习,为了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就是不完全正确。
因为双减不是为了让孩子减少学习,而是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家长,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的确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都落实得很好:小学一二年级不组织纸笔考试。其他年级可在学期末安排一次考试,初中年级可结合实际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而且不允许留家庭作业,在晚上9点前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作业。
老师也不再允许在各种群里面布置作业了。所以目前的状况的确给广大家长和社会一个印象,那就是学生不要学习了,要更多的减少学习。
实际上这只是双减的表象,双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直接的改革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多的让学生和家长扛起教育的责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与此同时,还要把教育回归本质,所以双减并不是为了让孩子锦上添花学习,而是为了要孩子更好的学习,要孩子更快乐的学习,这才是双减的最终目标。
作为家长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建议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不要把他单纯地理解成是减轻学习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要从长远来看,就是要积极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加压的意识。
不能学校放松了学习,对孩子就放松了学习,这是很不好的一个后果。
因此虽然学校没有布置作业,老师也没有布置作业了,但是该教给孩子的知识还是要教,该辅导的作业,还是要辅导。
不能够完全把责任丢给学校,丢给老师,而是要承担作为父母应该要承担的教育责任。
第二,深刻把握双减工作所带来的长远的影响。
实际上在很早之前,这样类似的工作就已经开展了,只不过当时没有叫这个名字,当时是叫做减负。
现在这项政策要落实落地,那作为家长来说,就要看到他长远的一个影响,要从孩子参加高考,读大学的这个角度来谋划长远的工作。
最好的状态就是告诉孩子今后你要进行高考,必须要打好现在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以后,才能够不断的学习好,才能够在高考的竞争当中取得成功。
因此,现在虽然不能参加培训,也不能超超纲来进行学习,但是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之下,还是可以给孩子适当地扩展一些知识面,拓展一些学习的难度,这是对将来的发展有好处。
第三,要积极担负起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任。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学校里需要,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加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毕竟这样的学习习惯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不是说短时间就可以学得好、学得到位,而是要长期积累,从小抓起。
那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就一定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孩子今后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我看来双减他不是为了减少孩子的学习,而是要孩子更好的学习,让家长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