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下发通知,双减政策后又迎来“双增”,家长心里喜忧参半

时间:2022-02-06 作者:Kris

国家实行“双减”政策,一直都希望能够减轻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能够让学生度过快乐的童年。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很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同样暴露出很多问题。

教育部下发通知,双减政策后又迎来“双增”,家长心里喜忧参半

各地“双减”政策已经执行有半年之余,我们明显发现各地的校外培训机构纷纷消失,曾经火热的辅导班,起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踪迹,家长的经济负担确实有一定程度减轻。

学校方面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老师并没有教授超纲的内容,所以学生们普遍感觉到自身的负担变轻。从这里来看,双减政策正在奏效。

现在各地的行长都已经来临,教育部为了防止培训机构死灰复燃,避免各地的家长再度进入到盲目的报班热潮当中,要求各地的教育部门继续加强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督,针对公益性的辅导机构,都要制定详细的价格表。

更有比较激进的省份,各种措施还引起网络热议。比如河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的中小学生自愿签订承诺书,如果有违规补课的行为,将有可能记入到诚信档案。这种措施,也让很多家长感到不满。

教育部下发通知,“双减”政策再次升级

我国大型的校外培训机构已经进行转型,中小城市里面存在很多小型的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依然做着各种学科类的培训班,并且咱见家长服务以及校外拓展等形式进行违规补课。

202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各地落实“双减”政策,巩固好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良好成绩,避免各地的培训班在寒假期间再次出现。

笔者发现,这是教育部2022年第三次提到“双减”政策,说明国家对于各地中小学生的减负还是非常看重,2022年将会继续落实,并没有松动的痕迹。

国家政策的出发点非常好,但是是否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民间却是颇有争议。有很多家长都提到,自从国家实行“双减”政策以来,感觉学生的成绩整体出现下降,学校也并没有公布成绩以及排名,只是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家长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在班级里面的排名,学校方面更是没有提及。学生们可以不在意成绩以及排名,但是作为理性的家长,却必须要面对,毕竟这可能会关乎到将来的升学考试。

家长存在的两个疑虑,“双减”,未能够解决

第一,中考分流政策存在,学生还有升学压力,双减政策只是减去学生平时的作业,还有校外的辅导班。但是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中考现在实行分流政策,只有50%左右的学生才能上普通高中。

如果学生的成绩没有达标,将来就会在中考以及高考当中被淘汰,没有机会读大学,人生前途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家长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如果成绩出现下滑或者各个科目有短板,也需要利用辅导班进行补习。

第二,学校老师的教学,并没有保障。现在各地的老师都在执行双减政策,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实际上考试的难度并没有降低,特别是我们的升学考试,只会变得越来越难。

还有部分教师重点放在课后讲,需要学生缴费报班,才会把内容讲完。这些存在的现象,都让家长们感到担忧,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不信任。特别是部分学生的成绩出现下降,家长们肯定就会想方设法弥补。

写在最后

如果“双减”政策只是压制学校的作业以及校外辅导机构,家长们对于校外培训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也会让家长更加焦虑。特别是学生的成绩较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巩固,可能就会更加落后。

因此,很多家长都觉得学生们想要更加努力学习没有错,想要参加辅导班,也是个人意愿,并没有必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