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要进入尾声。
在双减政策的约束下,义务内的中小学生,不得进行学科类辅导,一时间导致家长和学生倍感压力,随后相关政策也在陆续实施,取消学区房、降分录取比例提升等。
这一系列针对界的改革,都在证明一件事,就是中国的界“大变天”了,以往的学习、升学概念都被打破,现在都用不上了,同时也提升了职业的地位。
将这些事情关联起来,都是在说明以往优质稀缺,学生为了争夺所谓的优质,家长不惜花重金购置学区房,使得逐渐形成了恶性竞争,毕竟应试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双减下的界“大变天”,优质将普及,家长也能放心了双减政策落地后,不仅取消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还会陆续取消学区房,实施就近入学,将学生放在统一的位置上,进行随机分配,学生被分到哪所学校,就在这所学校上学。
为的就是学生在共享优质的同时,也能省去家长需要花巨资购置学区房,也能间接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压在学生肩上的担子,往往成为学习路上的阻碍。
要知道家长投入得越多,就越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更高的成绩,过去是因为优质资源匮乏,很简单的道理,一大帮孩子抢一块“饼”,自然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学校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优质生源,因为在国家实施相关政策的要求下,想要开办一所学校,必须要具备4个条件,分别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还有对学校的管理;师资配套,这些对学校而言,都是稳定性非常高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公立学校而言,都是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进行的,最后一个就是生源。
任何一所学校想要获得知名度,主要还在于生源质量,这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成绩,只有成绩高的学校,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当高中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时,界就趋近公平。
双减有序进行的过程中,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如今我国的界已经大变天,以往的学习、升学观念,都不再适用现在的学习生活。
个人分析:
2021年对所有的中小学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学生再也不用放寒暑假,还要奔走在各个补课班之间,学生们回到家,也不用熬夜写作业到很晚。
国家将相对公平的界还给了学生,希望学生们都能有机会接受优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理想,而不是通过比较哪位家长更愿意投钱来决定。
继双减后,哪些政策已实施或即将实施,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1、分配生制度
要求普通高中在招生过程中,将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中的“一部分”,分配到城乡初中学校,特别需要向偏远、薄弱的初中倾斜,分配比例占在50%~60%之间。
做到所有城乡、偏远地区的初中生,也能有机会到城市重点高中上学,也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优质的资源,分配生制度让很多学生看到了希望,随机入学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会低。
2、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新开,已开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
为了保证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仍然不用承担巨大的学习压力,国家实施的双减政策,直接将校外补课班这条路堵死,对于已经开办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不关停,要不转为非营利性机构。
要求转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培训,不得有资本参与运作,更不能上市,直白些说就是从双减政策实施开始,不用想在行业再多赚一分钱。
3、增加职业类院校,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目前,国家急缺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2021年开始已经有5所本科院校,直接和职业类专科院校合并,统称为职业技术大学,属于职业类本科院校。
比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等,他们培养的都是新兴行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贯穿云计算、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都在职业技术大学的教学范围。
总结:国家对领域的改革,并非像广大家长和学生看到的全是弊端,实际上不过是政策刚开始实施,学生还不适应新政策下的概念,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优势也在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