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大保安的成群逆袭,你怎么看?

时间:2022-02-20 作者:Indulgence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有些职业因为人才辈出使得我们有一些时候对这份职业的看法、评价都发生了某些变化。

对于北大保安的成群逆袭,你怎么看?

例如提到“外卖小哥”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很期待自己遇到的外卖小哥是否也“身怀绝技”?

而提到“保安”尤其是提到“北大保安”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总会觉得后者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甚至有一种不管“北大保安”做成了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有一种“理所当然”“果然如此”这类感觉。

例如曾经荣获中国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的北大保安甘相伟。

2005年甘相伟毕业于一所职业学校,2007年在北大担任保安工作,2008年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大中文系,2011年获得中国年度十大影响人物的荣誉,2012年出版了《站着上北大》一书,2018年成为了武汉传媒学院的辅导员。

也是保安的张俊成(算是最早的传奇了)、贾晨晨、苑竟元……

还有马上要拿到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学历曾经以掌握15000+英文词汇并可以流利与人英语交流而走红的许文龙吗。

据统计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多名保安考学深造,有很多人不但获得了大专、本科学历,甚至也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还有人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

不少网友表示“我也想去北大当保安!”“我这就退学去北大当保安!”……

而面对保安们的“不安分”,更有网友调侃道:“不要再卷了。”

大家看到这样的励志经历都会由衷赞叹的,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励志典型也会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动力。

回到我们的基础阶段,当下最最焦点的问题肯定就是“双减”。

面对“双减”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几乎所有家长都渴望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完成“学历”,尽量避免孩子中考结束之后就被分流到职业。

事实上在过去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大都是因为中考“分流”所带来的压力,所有围绕着“择校”“报班”“补课”等等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压力、负担无不是为了解决“中考”的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控制一定的“普职比”是不可能改变的,这跟我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或者干脆说得简单点就是控制“失业率”等问题密不可分。

所以注定了会有一大批孩子只能走职业的路线。

有人会把“中职”看成了“终点”,但也有人会把“中职”看成是另外一个“起点”。

没错,确实是有一些孩子存在“晚慧”的孩子,在现有的体制中使得他们这种“大器晚成”的孩子可能会在关键期错过了非常重要的机会。

但“北大保安”们的励志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自己不放弃,上北大也是一样可以实现的!

当然了,说这话其实有点“太早”了,最适合说的时机应该是在中考前后,尤其是中考结束后很多家长、学生很沮丧的时候。

但我觉得提前想想这个问题也无妨——当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想通这个事情,还是会给我们要求孩子、孩子的心态带来一些影响的。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说孩子的负担来自于这个来自于那个,但实际上孩子自身对我所担心的事情很少会“感同身受”,更多的孩子之所以觉得“重要”“严重”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我们做家长的影响。

说得简单点就是孩子身上的学习负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把很多学习的事情变成了负担,然后又把这些负担以“为了你好”的名义施加给了孩子。

不是说不可以这样做,只是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好不要太直接、太功利、太有进无退……

我们表现得越是急迫、焦虑,对孩子们来说就越容易做不好我们所期待、要求的事情。

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我们都看过很多的励志、逆袭案例,也感叹过很多、称赞过很多,这些除了能够坚定我们对成功、胜利的信心之外,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应该看到除了渴望孩子获得更高的成绩,培养孩子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品质,是非常重视的事情。

当然,小孩子才做选择,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会选择“都要!”,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