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的适切性还包括了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需要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99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299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发现、感受和体验生活的中的美。
3、学会分享,感受参与的乐趣,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4、感受节日欢快的气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节日环境布置
2、事先通知家长准备各种水果,水果刀、漂亮的果盘(平盘)等物品。
3、牙签、手绢
4、背景音乐(本班博客的背景音乐,家长都很熟悉和亲切)
活动过程:
1、引入:
明天就是元旦了,首先祝愿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元旦到了,小朋友们又长大了一岁,变得懂事了,也漂亮了,你们笑起来真好看,小脸像苹果,眼睛像葡萄,嘴巴像樱桃,对了,我给忘了,你们都是水果宝贝,对不对?你们是不是非常喜欢吃水果呢?那我“采访”一下你们,单独提问: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小朋友们喜欢吃这么多种水果,说得老师都馋了,老师在这里藏着很多水果拼盘,你们想看吗?好!看完了之后,我们就和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儿做水果拼盘,咱们今天一饱口福,吃个够!好吗?
2、看课件: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盘
3、和家长一起做水果拼盘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家长用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孩子)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4)为拼盘取名字。
(5)拍照
4、分享活动:
自助式品尝水果拼盘。
请小朋友用牙签取水果,并送给辛勤养育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或者送给老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5、延伸活动:
(1)在区角进行小型的此类活动。
(2)幼儿不挑食,多吃水果、蔬菜。
活动反思:
在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孩子们专心致志,在家长的帮助下,纷纷完成自己的作品;从中孩子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孩子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完成作品后,相互观赏,这不仅让孩子经历一次美的享受,且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想象,使孩子们打开眼界。相互品尝让整个活动温馨而愉快,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肯定,加深了家园联系。
299教案篇2
在孩子的眼中,球是个十分搞笑的“东西”,他们喜欢玩球,也能玩出各种花样:轻轻碰一碰圆圆的皮球,它就会向前滚动,碰到东西又会反弹回来;花皮球能够像陀螺一样在原地旋转,球上的花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还能够用手拍球,力气越大,球就跳得越高……在玩球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手眼配合等潜力,教师要创设多种安全、有序的球类游戏,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一、婴幼儿行为分析
●孩子们在玩“赶小猪”的游戏,只见琪琪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抓着皮球一步一步向前推,但是皮球却不“听话”,总是滚到其他地方,琪琪只好一向跟在后面追,抓到皮球后,他紧紧地抱着皮球回到原地,又专心地推起来。
分析:托班孩子很喜欢玩滚球游戏,但他们手部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潜力较差,不能将球较准确地推到预定位置(方向),滚球时还常会出现手指将球挑起的现象。由于球会向不同方向滚动,不易控制,这也激发了孩子们玩耍的兴趣。
●佳音戴着小白兔头饰,不停地从筐里抓起纸球向“大灰狼”使劲扔去,扔一个纸球嘴里就说一声“打你”,她发现有几个纸球没扔出去,就又重新捡回来,用力扔出去。
分析:不停地扔球和捡球是托班孩子乐意尝试的一种游戏方式,由于游戏中融入了故事情节和主角,使孩子很容易投入到游戏中。重复扔球和捡球的活动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孩子两臂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锻炼幼儿手腕的关节,还能提高身体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亮亮把一只皮球夹在两腿中间,慢慢地向前挪动,没走几步,皮球就滚落到地上,他急忙跑过去抱起皮球准备再夹时,胖胖夹着纸球稳稳地从他身边走过。他看了看胖胖夹的纸球,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皮球,立刻转身跑到放球的地方,选了一只与胖胖一样的纸球。
分析:活动中孩子不停地调换球,看似是一种“喜新厌旧”的行为表现,其实却反映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观察事物差别的意识和潜力,他们从中能发现各种大小不一、材质不一的球在活动中的不同玩法,并在不断调整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的支持行为
1.在球类玩具中可放置一些像报纸那样比较柔软的纸,以及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口袋等,让孩子动手制作纸球。教师可引导孩子把纸捏成球状(教师协助用透明胶贴好);也可请孩子将剩余的纸或散落在地上的纸捡起来,装在口袋里,扎紧口袋做成球,供孩子们踢着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玩的需求,又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构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带给各种玩球活动中的辅助物,如纸棒、灌了水的可乐瓶、球网、大灰狼的纸板、圈等,所有的工具及材料务必是光滑的、安全的,大小、长短、高矮要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摆放位置要便于孩子取放。工具的配置要有大有小,颜色上要有差异,能帮忙孩子构成大小匹配和色彩辨别的意识。
3.在玩球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用心地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孩子一齐探索各种球的玩法,经常和孩子一齐交流“你喜欢什么球”“你会怎样玩球”等,也可借助身体部位或各种材料来设置障碍物,增加玩球的难度,体验球的不同玩法和一球多玩的乐趣。
4.为了让孩子尽情地玩球,教师还能够设置一些游戏情境(如赶小猪、小兔打大灰狼等),带给一些头饰,引导孩子投入到主角中,用球作为工具,透过扔、滚、抱、踢、推、拍、投等动作练习,提高孩子玩球的兴趣并发展技能。
5.在场地上放置各种大小不一、材质不一的球。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平行游戏的特点,因此各种球的数量要充足,以满足所有孩子玩球的需要。
三、活动推荐
1.冬季不要在水泥地或结冰时玩球,避免摔倒受伤。夏季可在阴凉处进行玩球游戏,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提醒孩子在活动中、活动后适量喝水,活动中关注出汗多的孩子并及时帮其擦汗。
2.玩球时教师要巡回观察指导,当孩子出现危险动作时要及时引导、劝阻。活动中教师不要将要求强加于孩子,以顺应孩子为宜,持续孩子快乐的情绪和活动的兴趣。
3.在孩子兴趣消退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带给新的材料,透过示范和启发等方式激发孩子产生新的玩球兴趣,鼓励孩子们玩出新花样,并在快乐的'情绪中敢于尝试难度更高的玩球游戏。
4.游戏中教师不要忽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物归原处、不在地上爬、不用手中的物品攻击同伴等。为了便于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在放置球的筐上可用图片或照片给予提示,帮忙孩子在游戏后能主动将球放回原处。
5.可透过“家园之窗”或其他方式,向家长宣传亲子玩球的益处和作用,并推荐多种游戏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一齐玩球,共同感受其中的乐趣。
◆材料准备:晴朗的天气里,在场地上放置各种大小各异、材料不同的球类及一些辅助物品,如篮球架、球拍、纸棒等。在另一片场地可设置一些障碍物,如独木桥、拱形的山洞等,让孩子尽情玩耍。
◆观察要点:孩子喜欢玩哪一类球(羊角球、大小充气球、小足球、实心软球等);玩球时出现哪些动作(扔、滚、抛、踢、推、拍等);玩球时的动作是否协调;是否有与同伴一齐玩的意向(模仿别人玩、和别人一齐玩)。
附:游戏活动举例
活动一:滚皮球
◆材料准备:大纸箱、小滑梯、皮球或纸球。
◆观察要点:孩子是否能较准确地将球滚进纸箱内;孩子在活动中有没有产生新的玩法和行为表现。
活动二:传球
◆材料准备:皮球一只。
◆观察要点:孩子对传球活动是否感兴趣;偏爱哪一种传球方式;孩子之间是否有语言交流;孩子在活动中有没有产生新的玩法和行为表现。
附:小群众活动举例
玩皮球
◆活动目标
愿意摸摸、说说、玩玩皮球,初步感知皮球的特征,体验玩球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三种颜色(红、黄、绿)不同触感和大小的皮球,布袋。
◆活动过程
1.感知皮球的特征:引发孩子对皮球的兴趣,观察皮球的特征。
2.玩皮球:引导孩子滚皮球、抛皮球、钻山洞(多样玩法)。
3.念儿歌:欣赏儿歌,尝试边念儿歌边玩球。
4.结束:送皮球“回家”。
299教案篇3
教学片断:
(1)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
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
拔-15℃。
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1:+10、-20。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0算是自然数。
生2: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99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板书:画家牧童)
2、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板书:大人,小孩,画画,放牛)
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回答交流。
3、教师小结:
大画家画了《斗牛图》后,小牧童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指出他的错误。大家都呆住了,然而,画家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4、认识画家:
⑴ 你了解戴嵩吗?
⑵ 从哪些句子看出他很著名?将句子画下来。
⑶ (课件出示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⑷ 练习用一就说话。
⑸ 课件出示我知道中有关戴嵩的内容。
5、过渡: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斗牛图》是怎样画的呢?
三、对比感知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画家画画的句子。
⑴ 课件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突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指名读,老师评,学生互评。
(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⑵ 边表演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⑶ 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思考:
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⑴ 出示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用称赞、赞扬的语气)
范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互评。
⑵ 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图上还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谁的眼睛亮:课文里有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找找看?
4、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⑴ 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练读牧童的话。
⑶ 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
人们的表情怎样?又会说什么?
⑷ 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5、指导:
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
此时,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戴嵩的画错在哪里?
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老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相机板书:谦虚、勇敢、实事求是)
2、对比感悟:
戴嵩和牧童有什么不同?
3、小结:
他们年龄不一样,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五、拓展延伸: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六、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向我们展示了大画家的谦虚、崇高与伟大,展示了小牧童的率真,敢于挑战权威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大人 小孩
画画 放牛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299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二、活动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创造性地模仿)。
299教案篇6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大雪这个节气的由来和地理、气象、农业特点;
(二)认识大雪这个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三)动手制作人造雪。
内容
(一)由来涵义
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到大雪这一天,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降雪量不一定很大。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二)大雪物候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大雪纷飞了。
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的平均温度约在-20℃至-5℃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或暴雪。
中国古人将气温下降的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从小雪节气到大雪节气雪量不断加大。这时的雪一般来讲下得越多越好,对于来年地表水分的积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时的积雪,一可以给冬小麦保温保湿,防止冬季干吹风;二可以储存来年生长所需水分;三能冻死土壤表面的一些虫卵,减少小麦返青后的病虫害发生。但雪太大,也会对一些设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一些农事活动仍不能放松。
(三)大雪传统
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滑冰嬉戏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四)人造雪小实验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雪量的增加,但是在南方,雪非常罕见的,就比如我们在上海的小朋友即便是下雪了,也很快就融化了。小朋友还能记得自己上次看到雪是什么样子的吗?
但是不用担心,老师今天想到了一个神奇的办法,不但能看到雪,还能让雪堆积起来!想不想知道呢?那就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学习一下人造雪的制作步骤,自己动手创造自己的小雪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