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技能,教案的编写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部编母鸡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母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懂得母爱的伟大。
3.对比老舍的《猫》,体会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母鸡。(出示母鸡图片)母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说说它给你留下过什么样的印象。
在老舍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3.学生汇报。(我一向很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生齐读这两句话,请你们根据这两句话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指生答)
5.会学习的学生会思考,会思考的学生会提问。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1.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边汇报边指导朗读。
(2)理解词语: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师问: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鸡?生(讨厌)
(1)指生读。(指导朗读出讨厌的语气)
(2)齐读。
3.母鸡一开始“令人讨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段落
1.作者为什么后来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2.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部编母鸡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的休止。
3、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音乐,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胸饰
三、活动过程:
(一)《母鸡孵蛋》音乐律动进场。
(二)学习歌曲,认识3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个小鸡的叫声。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害羞的小鸡——用轻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1)发现与棒棒鸡的图示区别。
(2)用图示表示害羞鸡的轻。
(3)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
3、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听,他在干什么?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3)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4、集体学唱3只小鸡的叫声。
5、分角色进行演唱。
6、创编歌词引导幼儿进行演唱。
7、听伴奏离开活动室。
部编母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提供的细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3)学看大图书,萌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
难点:联系前后书页的因果关系,了解故事发展的原因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画书一本、自制图画书19本,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猜测故事的情节。(8分钟)
1、出示图书的封面:“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叫《母鸡萝丝去散步》,你在这本书的封面里看到了什么?”
2、“那你来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什么呢?”(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猜测)
二、认真观察图片的细节,并尝试根据观察来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15分钟)
1、第一次尝试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页:“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出来散步了,一只饿得发慌的狐狸正悄悄地跟在它的背后。萝丝走过院子,你在这幅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2)“母鸡萝丝会被吃掉了吗?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请来猜一猜,说一说。”(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3)小结:“原来画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如果你看仔细了画面还能讲出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
2、出示池塘、干草堆、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图片(ppt)分组猜测
1)“萝丝散步还绕过了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了篱笆、钻过蜂箱,在这些地方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先挑一幅画面仔细观察一下,再来猜测故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幼儿自由交流
3)教师每幅图片选择个别幼儿讲述。
三、师生完整阅读,感受作品的幽默和风趣。(7分钟)
1、师生一起看图书,完整地讲故事(可以请个别幼儿讲述)
2、“关于这个故事、这本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延伸活动
1、在区角中投放自制小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
2、提供图书的扉页,请自制一本小连环画,配上自编故事;
3、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我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通过想象来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幼儿体会故事的诙谐幽默。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不能很好地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述,有时能用他们特有的肢体语言来讲述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排列母鸡散步经过的路线图,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再现故事的诙谐幽默。从幼儿的排列来看,他们都已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于他们能看着画面来完整地讲述故事,还需让幼儿多练习讲述,才能达到要求。
部编母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
2.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x过……。
3.感受和体验故事的诙谐、幽默,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若干;
2.《母鸡萝丝去散步》课件;
3.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这幅图上有谁?看,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是怎样的?
二、观察画面,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1.观察画面,了解农场里有哪些地方
2.观察画面,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x过……”。
3.自主阅读,了解母鸡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情
(1)狐狸想干什么呢?母鸡萝丝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
(2)幼儿自主阅读。
(3)幼儿交流。
4. 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讲述。
(1)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狐狸怎么样了?
(2)母鸡萝丝绕过池塘时,狐狸怎么样了?
(3)母鸡萝丝越过干草堆时,狐狸怎么样了?
(4)母鸡萝丝经过磨坊时,狐狸怎么样了?
(5)母鸡萝丝穿过篱笆时,狐狸怎么样了?
(6)母鸡萝丝钻过蜜蜂房时,狐狸又怎么样了?
5. 回味感悟,给故事起名。
(1)你觉得是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和怎样的狐狸?幼儿讨论。
(2)谁能帮这个故事想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三、观看动画,体会乐趣。
四、延伸活动,迁移经验
狐狸没抓到母鸡露丝,它很不甘心,它还会跟着母鸡后面,那母鸡露丝和狐狸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部编母鸡教案篇5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天赋。《母鸡下蛋》的音乐很有节奏,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欢快的音乐,并尝试用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体验教学相长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接唱感叹词,体验歌曲中诙谐的生活情趣。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创编简单的节奏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
3、感受大家在一起游戏的美好情感。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孵蛋的动画片。
2、录音机、磁带《母鸡下蛋》歌曲。
3、草窝、鸡蛋、鸡冠,每人一个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以主人给母鸡和小鸡喂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利用母鸡和小鸡的叫声进行自然练声。
2、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小鸡是从哪来的?""今天呀,黑板后有一只奇怪的小母鸡又想生蛋了!你们听……"
二、熟悉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
师:"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呀?"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用歌词进行归纳。
2、教师扮演"小母鸡",再次演唱歌曲,孩子熟悉旋律。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师幼共同回忆歌词。
(1)、"小母鸡坐在哪儿下蛋呀?"
(2)、"小母鸡下蛋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呀?"教师引导幼儿表现高兴的心情。
(3)、"小母鸡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诉人们呀?"教师引导幼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说唱。
3、幼儿以个别和小组的形式表演母鸡下蛋情景,其他幼儿随乐伴唱,师将"小母鸡"下出的鸡蛋逐一放入竹篮中。
四、演唱歌曲,表演小母鸡下蛋的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师:"今天呀,老母鸡为大家准备了许多草窝,请所有的小母鸡一块来下蛋。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五、尾声师:"小母鸡们生了许多的鸡蛋,我们赶紧去告诉好朋友们快来捡蛋吧!"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地调动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但在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环节里学习中,如果用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仔细分析歌曲我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如果让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