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不会有健全的发展,为了上好相关的课堂,我们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案,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最新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1
课题:做家务的能手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
教学过程:
一、 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表演
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
1、整理书包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 一组:做糖拌柿子; 二组:黄瓜凉菜; 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九、教学后记
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经常去做,并且做好。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
主动、经常做家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2
一、设计说明
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是学生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法呢?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在活动中渗透”对学生来说特别有效。为此,我设计了以《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二、活动设计
名称: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
形式:游戏;
适用年级:二、三年级;
目的:
①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困难时应勇敢地面对。
②以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并在游戏中渗透一些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
⑴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游戏——对诗。
树林是( )的集体;繁星是()的集体;大海是( )的集体;学校是( )的集体;二(3)班是( )的集体。
⑵教师小结:对呀,二(3)班就是我们的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有吴高泉,有邵珊……还有朱老师。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天天都会碰到许多事,你能自己处理好吗?
⑶进行心理测试。(用手势表达心中的情感:高兴、生气、发火)
①同学主动把铅笔借给你。
②小红的铅笔掉在地上,你帮她捡起来,她却说是你弄掉的。
③在活动课上,五年级的大哥哥抢走了你的垒球。
⑷主持人小结:集体中不可能只有快乐的事,也会有令人伤心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⑸小品表演《抢球桌》。
⑹《金华晚报》小记者采访当事人的心情。
⑺主持人讲话:是啊,每个人都会碰到令人伤心的事,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话,你一拳,我一拳,就会让更多人伤心啦!
⑻介绍“五指图”,渗透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⑼再次采访小品中的当事人:你再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
⑽主持人讲话: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一下,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那样,你就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⑾班主任讲话: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勇敢地面对,不但要想想自己,也要想想别人,更要想想集体。只有开动脑子,才能想出好的处理办法,让我们的集体永远充满快乐。
⑿活动结束:(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让学生为能化解彼此之间不愉快的事而握手)。
四、活动延伸
在班级中设置“悄悄话信箱”,并定期举行“我来帮你”活动。
五、活动总结
⒈本活动设计以“渴求满足的心理需要原则”为出发点。
孩子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孩子与人交往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扰情绪的烦心事,这时,孩子又会产生解决困扰的需要。本活动设计就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应勇敢面对,开动脑子想出良好的处理方法。
⒉本活动设计以“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为贯穿线。
怎样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可以分三步:倾诉——解释——教育。然后,学生能够真心倾诉前提就是他必须有心理安全感。因此在设计时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
⒊本活动设计遵循了“发展性的原则”。
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堂活动课的设计只能给学生提供有限的指导,而学生心理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实践方可形成,为此,在活动结束后设计了“悄悄话信箱”和“我来帮你”活动,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在反复尝试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的:
1、情绪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教育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一个欢乐的小学生。
2、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准备活动中所要用的各种情景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情绪情感,遇到不一样的事,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我的不良情绪,这样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不会感情用事,今日我们学习树立自信心,做情绪的主人。
(二)学习如何控制倾情绪
A、关成的学习成绩退步了,应当如何对待
B、小花是怎样对待跳绳失利的
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2)议一议
如何调控自我的不良情绪呢
A、宣泄法。B、转移法。C将心比心。D、挫折不必须都是坏事。
3、活动明理
师:王小燕爱生气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生气影响身体健康。
生:生气容易使人得病。
生:生气容易影响同学关系。……
议论时,如果时间允许,可多请几位同学谈谈看法。
(三)学会树立自信心
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张海迪是怎样克服困难,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
2、议一议
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
生:过低估计自我、自卑心理作祟、怕自我笨手笨脚,被人笑话……
师:之后,丁丁怎样做的成功了没有
生:在龟爷爷的帮忙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忙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明白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忙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我不行,是自卑的表现;之后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当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树立自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4
课题:把快乐带给大家
一、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活动,明白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别人,同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别人帮助,走出困境,摆脱烦恼的快乐。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活动,认识帮助别人自己才快乐的道理,学会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二、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第一幅画:小丽手里拿来起50分的成绩单哭了。
第二幅画: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第三幅画:壮壮生病躺在床上。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遍。
教师讲李素丽阿姨“肋人”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路娜同学和李素丽阿姨且人的故事中,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只要你把快乐带给了人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老人、残疾人行走时有困难,就立刻去帮且;发现同学学习有困难,主动去帮助;发现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要关心、疼爱和照顾他们。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讨论题为:
A、 路娜怎样把快乐带给别人?
B、 你向李素丽阿姨学习什么?
C、 你想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大家的人吗?
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向李素丽阿姨和路娜同学学习什么,鼓励学生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
2、想想说说
教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一分钟,然后说说你怎样把快乐百叶窗给同学?怎能样把快带给爸爸妈妈?怎样把快乐带给老师?
目的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把快乐带给自己周围的人。
3、观察论谈
教师将一件事的两种做法编为“情景一”和“情景二”,并写在纸板上挂到黑板上。
教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扮演红红,请一位同学扮演妈妈,我旁白,我们三上人把纸板上的故事念一遍。
教师:“情景一”中,红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情景二”中,红红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红红的做法对与不对。
4、想想谈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A、 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最高兴?
B、 你何时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C、 被你帮助的同学为取得成功而快乐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请大家想一分钟后,再谈谈上面三个问题。
目的是让同学谈谈自己帮助别人后的情感体验。
5、想想填填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先默读一遍,然后在空白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通过填字游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实践指导
1、故事接龙
教师:现在我们请五位同学到讲台来,每人在讲台上抽一张卡片,然后的卡片上A、B、C、D、E的顺序站好,用两分钟时间将卡片上的一段话记熟。最后五个人衔接着讲完一段完整的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2、演讲
教师把演讲的题目和内容要求写在黑板上。
演讲的题目:《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演讲的内容:
A、 关心他人,使人感到快乐。
B、 帮助别人成功,使人快乐。
C、 同情、宽容他人,使人快乐。
D、 有且人为乐的情感。
E、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大家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我们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主支地以帮助别人,使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做,你就把快乐带给了大家。
六、课外活动
在课堂上,你没有来得及演讲,回家后,你向爸爸妈妈作一次演讲表演。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5
一、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点、培养自己的注意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面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二) 学文明理
(1) 教师读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2) (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三) 学生活动
1、 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老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
A、要用眼,仔细看。
B、要用耳,仔细听。
C、要用脑,勤思考。
D、要动口,敢发言。
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 走迷宫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 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通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
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
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己。
C、怎样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老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四) 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