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完整的教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认真写好教案,教师可以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彩那天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彩那天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阅读单元导语,读后交流:这组课文我们要学习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学习本组课文?
2.谈话导入:单元导语中说“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真诚待人处事的故事。
3.指导读好课题。注意“中”的读音。解释“彩票”和“中彩”。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组课文学习的起始,从阅读导语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组课文的专题和学习方法,为本组课文特别是这篇课文的阅读导向。解释“彩票”和“中彩”,为理解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1.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读的时候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和段落。
2.指名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流畅。
3.交流感受: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读读特别令人感动的句子。(课件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成年以后,我领会到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分别引导女生、男生和全体学生齐读母亲的教诲。)
[设计意图:通读课文这一环节容易疏忽。我试图把通读课文和感知文意、感受文情相结合,使学生不是为了通读课文而通读。]
5.默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6.提出疑问。教师随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然后梳理共同性的问题。
7.预设:这些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母亲教诲的含义是什么”和“父亲为什么要把汽车给库伯先生”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读书自问题始。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质疑问难,还要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培养梳理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受
1.面对极具诱惑的奔驰汽车,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获奖汽车是留下自己用,还是还给好友库伯。)
2.父亲能留下心爱的奔驰汽车吗?如果父亲选择留下汽车,有哪些理由?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理由一:生活拮据需要汽车。
语言材料: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我们家生活穷困,缺钱?(“六口人”和“一人”的对比以及“全靠”可以看出父亲维持全家生计的压力特别大,“维持”表示我们家生活只能勉强继续下去。)
(2)指导朗读。带着父亲维持全家生计的压力特别大,我们家的生活勉强维持下去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理由二:父亲酷爱汽车。
语言材料: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1)怎样的“喜爱”称得上“梦寐以求”?
(2)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白天想、晚上想,甚至连做梦也想的呀。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理由三:儿子迫切希望留。
语言材料:课文中讲中奖了,我兴奋极了,父亲却不高兴。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我为什么兴奋?当时我怎么想?)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我会向母亲倾吐、诉说些什么呢?)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理由四:无人知晓可以留。
语言材料:母亲让我仔细……是打给库伯的。(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穿行,了解父亲留下奔驰汽车也是有理由的,从而衬托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3.正像同学们刚才谈的一样,已经领来的奖品──一辆奔驰汽车,生活拮据需要它,自己酷爱它,儿子支持留,无人知晓可以留,好友富有可以留……理由似乎很多,最后,奔驰汽车留下了吗?(还给了好友库伯。)
4.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理由一:善良母亲支持还。
语言材料: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一大笔财富。”(从母亲对生活的感恩和对子女的教诲两方面感受母亲的善良。)
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道德难题。”(想象母亲和父亲的交流,感受母亲的善良。)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从母亲巧妙的方式中感受母亲的善良。)
理由二:诚实本性使他还。
语言材料:母亲让我仔细……是打给库伯的。(第8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父亲的诚实?(“有淡淡的k字、留有淡淡的痕迹和听到他……是打给库伯的”感受父亲的诚实。)
(2)抓“擦”感受父亲的矛盾心理,感受父亲的诚信。
这个“k”是谁用橡皮擦过的?为什么父亲会去擦“k”字?擦掉“k”字父亲能心安理得吗?擦掉“k”字就是擦掉什么?(起码的道德、良心、诚信、志气、比金钱还贵重的财富……)
[设计意图:“擦”字的深究很有必要,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父亲的矛盾心理,感受父亲做出选择的不易。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必须做出选择,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5.理解“一个人只要……一大笔财富”和“是啊,中彩那天……最富有的时刻”的含义。
四、随文练笔,升华感受
1.练笔:我们忘不了这位善良纯朴的母亲,我们忘不了诚实守信的父亲。读了《中彩那天》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你一定有话想对这位父亲(或母亲)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小结:让我们像文中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多一份诚实的品德,多一点守信的品质。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富有;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灿烂。
中彩那天的教案篇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②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③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②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二)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三)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④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彩那天》知识点
精彩语句赏析:
精彩语句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赏析:经济上的拮据算不得什么,只要精神上有了一定依托,对人诚实、有信用,就相当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精彩语句2、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赏析:父亲梦寐以求自己有一辆车,但当有了一辆车时,内心却充满了矛盾:把车还给库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还是占为己有?父亲左右徘徊,拿不准主意,所以说遇到了道德难题。
精彩语句3、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
赏析:父亲经过考虑,把车还给了库伯,做到了诚实、守信用。虽然我家经济上仍然困难,却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那就是为人诚实、讲信用。
叙述方式: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清楚、具体。文章语句含义深刻,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中彩那天的教案篇3
《中彩那天》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或理解词句)
1.默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提问,最后归纳如下:
(1)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3)可以看出,那个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5)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6)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3.小组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学习讨论,如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提出来,组员共同学习、交流。每题可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4.班上汇报、交流。
(1)为什么中奖后,父亲开着车,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上的遗责,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把车给库伯先生,自己今后的生活依旧贫困,美好的愿望很有可能成为泡影,但”我“的精神世界是轻松的、愉悦的、富有的。到底选择哪条路呢?此时的”父亲“心里复杂矛盾极了。)
(2)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是昧着良心把本应属于同事的奖品车留给自己?还是讲诚信,把”梦寐以求“的奔驰车让同事开走?这是一个”道德难题“。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得把车交给已经忘了在彩票存根上做记号的同事,如果自己把车留下,就是虚为的表现,就有愧于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3)”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非常想把得到的奖品——奔驰汽车据为己有,好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扭转家庭贫困的处境。)
(4)为什么我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家有钱,他不会在乎这辆车的。而我们家穷,这辆车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即使爸爸留学生下这辆车也是有理由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5)为什么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父亲却显得特别高兴?
(在得与失面前,父亲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终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诚实、守信的思想占了上峰。当父亲看着奔驰汽车被开起时,心里如释重负,因此显得特别高兴。)
(6)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父亲打电话请同事来取车,正说明了父亲诚实,守信用,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所以说那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三、综合阅读,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思考: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对妈妈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2)本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3)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
2.班内交流。
(1)交流体会。
(诚实、有信用,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往往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公与私,利与弊,名誉与金钱面前很难做到。然而,”活得诚实、有信用“就是说的、做的跟内心想的要一致,克服再大的困难,再大的痛苦也要兑现对别人的承诺。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就会相信你,信赖你,愿与你交朋友,愿与你一起共事。与此同时,你不但无愧于心,而且心中充满了快乐与幸福,而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充实,就是一大笔用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2)本文的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使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3)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
(①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②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从4个角度提出问题:
a.针对课题提问;
b.针对课文的中心句提问;
c.抓信课文的重点句提问;
d.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问。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故事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和父亲的神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文章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了解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体会父亲在还车与留车之间的矛盾,感悟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想象中拓展文本。
一、设置悬念,激发矛盾,为探索文本内涵铺垫
课的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情境:假如你梦寐以求的事成了现实,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理所当然地会觉得高兴、快乐。此时我再以图片的形式出示文中的“我”,同学们同样看到了“我”的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后我又似是随意地提了一个问题:你那么兴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面带笑容纷纷畅谈此时内心的想法。至此,学生喜悦、兴奋的'情绪已经完全被激发了出来。“那么父亲是不是同样满心欢喜呢?”我又立刻出示了父亲的图片。从图片中同学们都看到了父亲神情的严肃,“我”的兴奋,父亲的严肃,这是十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也自然地激发起了学生的疑问。课的导入水到渠成。
在接下来解读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留车理由和还车理由两个方面入手,自然引出矛盾并不断激化矛盾冲突,使学生置身于这种矛盾冲突中,切实体会父亲的为难,在矛盾中感悟父亲的高尚品质。因为矛盾故事才显得跌宕起伏;因为矛盾才显得父亲品质高尚;因为矛盾,学生才学得更加投入。
二、发挥想象,拓展延伸,深化文本解读
阅读本篇文章,我们不难感受到父亲在中奖时的为难,这在父亲严肃的神情、细微的动作中都可以解读到。那么父亲曾经都有过怎样矛盾的想法呢?这在文章中只字未提。而要切实感受父亲的为难我们就必须走进父亲的内心。这就给了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因此我在课堂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这位父亲,你在擦掉这个“k”字时,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有了之前留车与还车的矛盾,此刻学生再写时,应该说都能再现父亲当时心中的为难,再次激化这种矛盾冲突。而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又安排了一个拓展想像:假如有一天库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目的在于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父亲的诚实,延伸文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使学生对道德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学生的目的。植根于文本,拓展于生活。
三、不足及反思
纵观整堂课,其实还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改进。整堂课下来,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的。如果说是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那显然是大而空的。语文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我们的语文课除了要彰显文本的人文性,更不能忽略其工具性的特点,而在执教本课时,就语文其工具的特点我并没有发挥好。其实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另外课堂上我觉得文章的矛盾冲突可以再突显些,真正带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以自己实际的体验,站在父亲的角度去亲历矛盾的过程,这样课堂就会更精彩!
中彩那天的教案篇4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父亲矛盾的心理,体会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多媒体
三、板书设计:
诚实
父亲战胜道德难题
正直
四、教学过程:
(一)抓关键词,直入突破口:
1、释:梦寐以求
2、说说课文中“梦寐以求”所在句子的意思。
3、生造句,并说说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的心情。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我们会极度兴奋,那么当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他是否和你们一样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理解父亲矛盾心理,体会父亲高尚的品质。
1、出示自习题1:
第一天父亲 我 (1)听课文录音2—5节,划出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父亲与我的表现。
(2)生交流。
(3)通过课本剧的演示去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和我的表现。
(4)生质疑。
过渡:(教师归纳一下学生的疑问)
听录音第6小节,听听母亲是怎么说的。
2、提出课文中心问题:
(1)“道德难题”是什么意思?
(2)齐读6—12节,父亲碰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3)师介绍奔驰汽车,然后提出辩论:父亲该不该把车还给库伯?
(4)透过母亲和我的对话,去理解父亲矛盾的心理,体会这一道德难题难在何处。
a 分角色朗读。
b 讨论。
c 交流。
d 教师通过多媒体小结。
过渡:但是,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我,中彩当天就给库伯打了电话。
3、出示自习题1的后半题:
第一天第二天父亲 我 (1)指名读14—15节,其他同学划出父亲还掉车后父亲和我的表现。
(2)生交流。
(3)体会父亲的品质。
(4)学生自己解决课始提出的两大疑问:
a 父亲中彩了,为什么神情严肃,而且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b 为什么我向父亲祝贺时,父亲却咆哮着要我滚开?
(三)创造性地延续课文的内容:
1、设计:当库伯知道了这事的前因后果后,如果他打电话给父亲,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生自由找伙伴交流。
3、生进行电话内容演示。
(四)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总结全文。
中彩那天的教案篇5
设计理念:
一、培育语文素养:创生自由的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本课教学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言于心,以心化言。
二、弘扬创新精神:走向生命的自由天堂
语文教学要具有生命活力,就要选取最本质最精华的内容,融进自己的教学
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中彩”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辨,整个教学注意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变化和矛盾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闷闷不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跟彩票有关的话题。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中”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读
第几声?“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请打开课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确生字的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生字新词较多,都认得吗?我请一组的同学来接力读,如果他读得
正确,咱们就跟着他一起读两遍,如果他读得有问题,咱们就帮助他纠正。你们认为哪些字是需要提醒同学格外注意的?
1、刚才朗读了一遍课文,你们从文章中都了解到些什么内容?
2、小结过度:咱们对文章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
字中去品读、体会,去感受文本带给我们的心灵触动。
三、读文悟道、品评故事
(一)以“彩”切入,激发矛盾。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那个“彩”就是指的?(出示汽车图片)
2、这是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啊?(预计:崭新、昂贵、漂亮、让人羡慕、父亲梦寐以求的)
3、这样一辆汽车,现在就属于你了,喜欢吗?那你认为父亲会喜欢这辆车吗?
(1)知道什么叫梦寐以求吗?(训练读)
(2)引读:是啊,白天干活时,父亲想的是————
晚上睡觉时,父亲想的是————
坐在餐桌边,父亲想的是————
看着人家开车,父亲想的是————
这就叫梦寐以求,谁来读读这句话?(训练朗读)
(3)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可现实的条件允许他梦想成真吗?(扣:拮据)
越是生活贫困,那份渴望越是强烈,所以他梦寐以求的是————(生接读)
(二)探究心灵,想象写话
1、终于有一天,幸运之神降临了,父亲中彩了。拿起书,自己读一读文章的3——5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中彩后我和父亲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心情会截然不同呢?
2、拓展想象,练习写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内心矛盾极了:_______。)
(三)抓住矛盾,引发思辨
1、是啊,父亲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小小年纪的我明白他的心吗?我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文章的6、7、8三个自然段,你们给推荐一下!
2、出示: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练习朗读)
3、母亲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一个淡淡的k让我们明白了父亲神情严肃的原因,原来这车本应属于库伯。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毅然决定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回扣: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4、那为什么你们最终又决定将车还给库伯呢?
(出示)虽然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是他更求的是。
5、当情感的天平失去平衡的时候,父亲选择了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正如母亲所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希望我们记住这句话,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