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5篇

时间:2022-06-03 作者:Lonesome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预先撰写的文字载体,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需要考虑与时俱进,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2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2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5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1

设计意图

中班《跳舞的树叶》这一主题对幼儿来说,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索、思索、尝试的一个主题。主题活动拓展了树叶的功用,在自然界,落叶归根,最终滋养了树木。树叶里有无数的遐想和快乐。该活动内容符合季节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在与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身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体验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从而更深刻得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落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来自于西方音乐大师巴赫的《小步舞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良好的唱歌习惯以及音乐表演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地处农村乡镇,树叶是孩子常见的自然物,在闲暇散步时,在外出游戏时,随风而落的树叶都会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探究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另外,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表情来进行表达表现与创作,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通道感知、图谱理解、欢快学唱等方式,带领幼儿进入自由、快乐的氛围,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同时,引导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大胆地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共舞中,幼儿不仅能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身体动作的感受,更能互相传递快乐的情绪,分享其中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五、展示

鼓励幼儿像小树叶一样尽情起舞。

六、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简评

1、这是一节欣赏活动,步骤清晰,难点突出,比较具体形象。

2、这节课的效果不错,只是觉得树叶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乐理常识以及作曲家的生活背景。

活动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跳舞的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跳舞的树叶》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让孩子欣赏了歌曲《跳舞的树叶》,并要求他们说出歌中唱了什么,每当他们说出一句歌词,我便将这一句唱出来,对于没有说对和说全的,便再次播放录音让他们听一遍,最后,幼儿终于将一首歌补充完整。这时,再次播放CD,幼儿轻声跟唱两遍。在孩子们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有表情地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2

一、设计意图

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的反出现,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中班幼儿乐意听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能感受音乐,掌握音乐旋律。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我力求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结合幼儿好动,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我将游戏融入于活动中,借助据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我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也是丰富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二、说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重难点剖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是韵律活动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以多种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让幼儿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咿呀咿呀哟”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但不是每个乐句都有,这让幼儿辨识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运用图谱,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咿呀咿呀哟出现的规律,同时通过一些动作提示,眼神交流,帮助幼儿辨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激起幼儿兴趣,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知识准备

课前对幼儿进行“锯子”这一词的理解,并积累一些锯木头动作的经验,帮助幼儿在锯大树游戏环节中,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物质准备

1、小动物图片

用开场时的环境创设,这些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与小动物打招呼时更真实,从而引起幼儿兴趣。

2、图谱

用于环节二中寻找反复出现的乐句,图谱的直观地出现,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地感知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3、纱巾

纱巾在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各个游戏情景中它都以不同的游戏工具出现。

4、音乐CD

四、说活动过程

五、说活动特色

(一)趣味盎然,使教学活动富有特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营造了有情有趣的“童话世界”,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锯木头、洗澡……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

(二)纱巾的创意运用,使活动充满挑战与发展价值。

一方面纱巾色彩鲜艳,能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既有趣又不干扰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符合幼儿的特点。另一方面,纱巾轻盈多变,能挑战幼儿想象、创造能力,时而纱巾变为大树、锯子,时而变为毛巾、浴球等等,孩子们在与纱巾的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固定乐句,并大胆进行表现。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3

一、活动的选材

茶壶是孩子们身边随时可见生活用品,应该说孩子们是相当熟悉的。同时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歌词风趣,以拟人的方式给予了小茶壶生命,很适合孩子来表演,个人认为十分适合中班幼儿来学习。

二、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具体目标是:

1.熟悉歌曲和歌词,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茶壶,感受歌曲的风趣,活泼。

2.通过小茶壶和茶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

是理解和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

四、活动的准备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更具趣味性,游戏性,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幼儿对茶壶已有初步的认识;教师韵律表演;活动前幼儿尝试过各种茶杯的动作模仿;茶壶PPT

五、活动的过程

1.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无论是什么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活动以“教师跟音乐表演,请孩子们猜猜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开始,老师的表演,猜谜的形式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愿望,为顺利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2.三大活动环节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观察、理解——熟悉、表演——合作游戏三大环节进行。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

1、通过教师的表演以及茶壶图片的展示,抓住茶壶的外形特征“矮又胖”,并初步尝试用动作表示“小茶壶”。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并表演。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歌曲与动作表演进行了整合,在“按节奏念歌词”“初步学习演唱歌曲”的同时,都进行了肢体的模仿。因为孩子们是好动的,而通过肢体模仿也是让孩子理解记忆歌词的手段之一,在使孩子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同时,也解决了动作表演,可谓一举两得。

3、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游戏快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倒水的声音。在这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倒水的声音,模仿这种茶杯的`外形,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最后是合作游戏活动,先是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扮演茶壶和茶杯,然后是个别幼儿与其他幼儿分角色扮演,最后让幼儿自己找伙伴两两合作分演角色。

3.活动延伸

活动中孩子们接触的是“又矮又胖”的小茶壶,为了不使幼儿思维局限,在活动的最后我特别出示其他不同形态的茶壶,让孩子们认识到茶壶的多姿,了解到茶壶并不是只有“又矮又胖”这一种,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继续表演的愿望。

六、活动的遗憾

1.原歌曲是一首英文歌,始终找不到原歌曲的伴奏,曾经尝试将英文歌歌词用相关软件弱化,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用钢琴弹奏录音,虽然音效比较清楚,但是始终及不上专业的伴奏来的感觉好。同时因为我考虑到孩子们又要学唱,又要表演,有意识地将速度放慢了一些,使得歌曲的“欢快活泼”体现不够。

2.孩子们在表演中没有将倒水的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并未及时引导,使在游戏时缺少了些趣味性。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4

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XXXX|X—X—|,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幼儿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钢琴伴奏,幼儿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幼儿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幼儿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幼儿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幼儿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

学习词:蹦。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

(6)交换,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