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多元文化的融入,通过教案的整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捉蜻蜓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捉蜻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教师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要一起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1)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2)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幼儿游戏,体验快乐情绪。
(1)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
(3)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捉蜻蜓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小蜻蜓》,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同学用心倾听歌曲感受三四拍子旋律,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示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示自身保护蜻蜓维护益虫的道理。
二、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三、通过自编小蜻蜓动作扮演,增强同学的自信心,激发同学的编创热情。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我们去郊外看看吧!那里有些什么呢?(蜜蜂、螳螂、桑蚕、七星瓢虫、蜻蜓)
2、简单了解各种益虫。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小蜻蜓》,瞧!小蜻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多高兴啊,听!他们正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2、初听歌曲《小蜻蜓》,边听边拍手,让同学感受三四拍子的旋律。
3、师: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轻柔、抒情)
4、再听歌曲,同学用lu跟着轻轻地哼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琴演唱歌曲,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7、让同学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同学懂得保护蜻蜓。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扮演歌曲
1、师: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听歌曲创编动作扮演。
3、师出示碰铃,让同学为歌曲伴奏,可参照图示。
4、分组扮演 a组演唱
b组伴奏
c组扮演
6、分段扮演歌曲。
四、小结下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定,请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2、听《小蜻蜓》音乐律动出教室。
捉蜻蜓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音乐的伴奏下,两手侧平举的向前(或变换方位)行进,模仿小蜻蜓飞行。
2、通过游戏,知道小蜻蜓是捕蚊子的小英雄。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音乐图谱、图片(小蜻蜓一只,蚊子3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在这段音乐里来了一些会飞的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2、提问:刚才你听了这段音乐觉得是什么小动物在飞呀?
3、(出示小蜻蜓和小蚊子)看,原来是小蜻蜓和小蚊子在飞呢。
二、看图谱感受三段体音乐。
1、提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是小蜻蜓在飞?什么时候是蚊子在飞呢?让我们看着这张图谱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好吗?
2、(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看着图谱再一次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三段体的结构。
三、模仿小蜻蜓飞行。
1、提问:你们知道小蜻蜓是怎么飞的吗?(象架小飞机)
2、哪个小朋友来学一学?(个别)
3、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学小蜻蜓飞呀?(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方位的飞行)
4、跟着音乐飞一飞。
四、游戏《小蜻蜓捉蚊子》。
1、(放蚊子飞来的音乐)听,是谁来了?(蚊子)对了,可恶的蚊子又来了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那你们知道小蜻蜓可是捉蚊子的小英雄哦!下面我们来玩个《小蜻蜓捉蚊子》的游戏。
2、交待游戏玩法:当听到蚊子飞来了,就用力打死它。
3、听音乐游戏1—2遍。
五、活动结束。
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学学其他小动物飞。好吗?
捉蜻蜓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正是踏春郊游的好时节,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好景象,自然界各种小昆虫也飞来了,小朋友能了解一些简单的昆虫知识对他们的成长也是很有好处的,《小蜻蜓》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幼儿歌曲,音乐优美抒情,对幼儿很有感染力,本节课以小蜻蜓的形象为主,让幼儿在理解音乐情绪的同时了解小蜻蜓的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不同方式感受并表现音乐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活动难点: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准备
2、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今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播放《去郊游》)
走了这么久,小朋友一定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春天来了,来到郊外(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冬天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阳光变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的树叶,小鸟多了,花也开了。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草变绿了,小树长出了新叶,天空中还飞来了小蜻蜓,大家看到了吗?
2、初步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性质
老师听过一首关于小蜻蜓的歌曲,你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安静地听一听。(播放歌曲)
这首歌曲怎么样?(好听、优美、浪漫、温柔)那这首歌是快还是慢呢?(慢)
小结:这首歌是一首舒缓优美的儿童歌曲。
3、播放《小蜻蜓》flash,了解歌曲内容。
(1)这首优美的歌曲的名字就叫《小蜻蜓》。那小蜻蜓在做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再来听一听,看看小蜻蜓到底在做什么事情。
(2)理解歌曲内容
歌曲中唱到小蜻蜓,是益虫。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益虫呢?益虫就是保护人们的`粮食不被害虫吃掉,专门跟害虫做对的,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那蚊子是益虫还是害虫呢?蚊子身上带有很多的细菌,飞到过很多不干净的地方,然后飞到粮食蔬菜和我们小朋友的身上,害得我们生病了,所以蚊子是害虫。小蜻蜓就是专门捕蚊的小英雄。
(3)教师完整演唱,小朋友们再次欣赏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引导幼儿用温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是一首优美好听的歌曲,接下来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哼唱一下。小蜻蜓是益虫,是小英雄,人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都在表扬他,夸奖他,所以我们大家要用高兴的心情来歌唱。教师边弹钢琴,便带领小朋友们歌唱。
4、用动作表现音乐
(1)小朋友们,我们了解了小蜻蜓的知识,你们喜欢小蜻蜓吗?(喜欢)那谁愿意来学小蜻蜓表演呢?
(2)集体表演。小朋友表演的很好,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看看谁是最美的小蜻蜓。(播放音乐)
5、活动结束:小蜻蜓们表演的真棒。春天来了,小蜻蜓飞来了,小蝴蝶也飞来了,我们去找找小蝴蝶吧。(播放《去郊游》)
活动反思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课前知识准备,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只有使教学符合实际,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使每一个幼儿得到音乐审美上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捉蜻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抚摸复杂入神 结构调整 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 孑孓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学生3:因为 陶行知 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5: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小学教学设计网==]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出示作业)(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捉蜻蜓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捉蜻蜓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并体会到老一辈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婊?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捉蜻蜓教案篇8
活动目标:
在画画中找好蜻蜓翅膀的对应方向。通过分解画法知道蜻蜓的结构。
活动准备:
蜻蜓画一张。蜻蜓分解图。
活动过程:
一、蜻蜓画一张,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我们什么季节能见到蜻蜓啊?
3、这张画上的蜻蜓好看不啊?
4、我们也来学着画一画吧!
二、学画蜻蜓
1、先画蜻蜓的身子,橄榄形。
2、在画上蜻蜓的眼睛,小圆圆。
3、眼睛画完,在前面画上嘴。
4、在画上蜻蜓的翅膀,翅膀画完后。
5、最后画尾巴,和蜻蜓的小眼珠,
6、一只蜻蜓就画完了,我们画的不同,飞的姿势也不同。
活动结束
给我们漂亮的蜻蜓涂上颜色,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园门口的黑板上,让家人接你们的时候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