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6篇

时间:2025-07-22 作者:Indulgence

教案的结构应清晰明了,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规划,最终会凝聚在教师编写的教案之中,​,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1

活动背景:

前不久,我带着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稻田里去拾稻穗,当他们听说这些稻子收割完以后变成稻草就没有用了都直说可惜。考虑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之后,我们就问农民叔叔要了2捆稻草。我们想充分利用这一既环保又结实的材料,设计一系列活动,充分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满足孩子们挑战自我、展现自我的美好愿望。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稻草错成的尾巴若干,稻草搓成的绳子若干,活动前幼儿学习将“小尾巴”塞进裤腰的方法、“踩尾巴”的游戏音乐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自主探索——运动——分享交流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

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绳操(绳子是由教师事先用稻草搓好的稻草绳)

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稻草绳?

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会玩揪尾巴的幼儿示范玩法,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湖性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躲闪灵活,捉的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稻草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稻草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①.有的孩子探索垒高跳

②.有的孩子把稻草装进蛇皮袋里 做成了一个大大的垫子

③.有的孩子把稻草扎成一捆,套上马头,骑在身下,做成了马头琴。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四)延伸活动:运动项目多

将幼儿探索的玩法保留一段时间,利用晨间、户外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教师及时表扬发现新玩法的孩子。离园时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稻草的多种玩法,增减辅助材料,共同体验快乐,增进亲情,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建议

在体锻活动中,再玩此类游戏时,可对运动量、密度作适当的调节。也可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决定游戏的次数。在重复练习中,角色亦可自由选择变换,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小朋友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体育活动时间玩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怎样摆脱别人的追捕还要能捉到别人,通过几次的练习玩耍还是比较灵活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放得开,放开地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予特别指点,并和全班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的新经验,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健康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2

活动内容:

?有趣的尾巴》

活动目标:

(一)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他们的用途。

(二)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三)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

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难点:

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一)《有趣的尾巴》视频资源(二)小兔、猴子、袋鼠等图片。

(三)相关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出示松鼠图片,让小朋友叔叔松鼠的特征。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①出示猴子的图片,认知猴子尾巴长的特征。

②依次出示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特征。

③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独立说出动物尾巴的特征。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①出示老牛的图片,让幼儿猜猜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②用问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袋鼠、鳄鱼、响尾蛇尾巴的作用。

③依次依次出示金鱼、燕子、啄木鸟、蝎子、猴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作用。

④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尾巴的作用,加深影响。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说一说在自己的收获,激发幼儿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中动物尾巴的区别,理解童谣的内容

2、根据问题与图片提供的线索,学习童谣。

3、积极地参与和教师、同伴的合作问答。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在理解童谣的基础上,尝试续编童谣。

活动准备:

动物的图片 动物的尾巴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出示动物的图片(鸭子、公鸡、松鼠)

2、 提问:这3只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啊? 引导幼儿结合平时积累的经验区别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也为学习童谣做好铺垫,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童谣

1、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那现在有些问题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提问:

①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像把伞?

②根据老师的提问完整的回答

2、完整朗诵第一段

3、结合第一段,试编第二段

①教师出示(猴子、兔子、孔雀),了解尾巴的特点,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扇?

②幼儿自由创编童谣。

3、今天我们学了两段童谣,现在,我把它们编在了一起编成了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完整的念童谣《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像把伞?

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像把伞。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扇?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像把扇。

3、 引导幼儿完整的念童谣 在学习第一段的童谣的基础,结合动物为尾巴的特点试编第二段,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三、你问我答

1、用多种形式完整的朗诵问答式童谣

①现在我要请你们用问答的方式来念这个童谣。教师和幼儿的问答;幼儿和幼儿的问答

2、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童谣《尾巴歌》,你们还可以问动物的什么吗? 运用问答的形式,摆脱以往的反复念童谣的形式,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学习童谣。

反思:

1、 我觉得这个活动我在材料的选择还比较好。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幼儿的兴趣也还行。

2、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只是一直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下去,没有给幼儿充分讲的空间。而且,在学童谣的过程中,对图片的呈现方式也有点单一。整个活动只是一味的要求幼儿学童谣。

3、 其实还可以根据童谣的形式进行仿编。这样可以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其他特征,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4

【活动要求】

1.通过尝试松紧带圈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创造力。

3.继续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松紧带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彩色气球若干,并分两组挂在墙上。

课前让幼儿了解松紧带圈的特性,知道它具有可变性,可以由短变长,由圆变长;利用其有弹性可以射出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拿着松紧带圈自由进入场内,听到哨音后集合成4路纵队做松紧带圈操。

二、基本部分

1.分散玩松紧带圈。

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松紧带圈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幼儿尝试练习)

2.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玩法:手指绕圈跑、拉弓射箭、背拉松紧带圈、打气筒、拉力器、两人玩炒豆子、揪尾巴、二人三足走等等)

3.幼儿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幼儿再次尝试)

4.游戏“揪尾巴”。

规则:教师做揪尾巴的人,小朋友将松紧带圈当尾巴塞在裤腰上,左右躲闪揪尾巴的人,保护自己的尾巴不被揪下来。

5.竞赛活动:

○○○○○两 ○两分墙

场地布置: ○○○○○组←——4m——→○组别上 △△△△△幼 ○气挂 △△△△△儿 ○球在 交待规则:

将幼儿分成两组,用各自手中的松紧带圈当弓箭射向吹足了气的气球,比一比看哪一组幼儿在1分钟射炸的气球最多。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将松紧带圈结成两根长绳,分组变成各种图形:如走圆、三角形、五角星等。

2.最后两组幼儿排成火车状队列开出场外,结束活动。

【说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小朋友利用松紧带圈的可变性,想像出多种玩法,达到锻炼的目的,从中培养小朋友的尝试精神及创造力。

完成重点所采用的方法是尝试、讨论、再尝试,最后达到本节课目标。

本节课难点是如何让小朋友利用松紧带圈的可变性来想像创编出比较科学的玩法。

解决难点的方法:课前让幼儿观察松紧带圈,让小朋友把松紧带圈分解成圈和绳,了解松紧带有弹性等不同点,然后再根据已有的有关圈、绳的玩法,再来创编松紧带圈的玩法,可当圈玩,可当绳玩,还可利用弹性创编出拉长、缩短及弹射的玩法。

松紧带圈玩法介绍如下。

1.当圈玩的有:手指绕圈跑、跳,或单脚跳;拉弓射箭;打气筒;做松紧带圈操;拉力器(可两人同时做),等等。

2.当绳的玩法有:揪尾巴、两人炒豆子游戏、跳皮筋等等。

3.利用其具弹性的玩法有:拉锯子、二人三足走、蹦跳人(单、双脚蹦)、练习臂力的背拉、松紧带圈等。(包括前面谈到的拉弓射箭、拉力器、炒豆子等)

4.利用松紧带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竞赛类的活动,如接力赛、跳土堆、钻山洞比赛。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对创编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

2、发展幼儿初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编能力、细心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2、录音机、磁带、课件、尾巴.

活动分析:

春季是万物复苏、动物萌动的季节。在“美丽的春天”这个下,动物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二级。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也是与生俱来的,而动物身上的奥秘则是幼儿较感兴趣的内容。“动物尾巴的作用”成了游戏“抓尾巴”活动后幼儿探讨的话题。“怎样把动物尾巴的作用”变成易于幼儿接受的诗歌,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根据所了解的动物尾巴的有关知识,练习创编诗歌。运用层层递进和追问的形式,与幼儿共同分析、共同创编。难点是能够套用格式,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创编,采用模仿编和描述性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带幼儿由模仿编到创新编,同时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活动最后进行知识的拓展,以游戏“揪尾巴”作为结束。

活动过程:

1、导入:听音乐,做动物模仿游戏“小松鼠避雨”。

2、展开:练习创编诗歌。

(1)创编诗歌第一句。

a、提问:下雨了

b、小松鼠们是怎样避雨的?避雨时

c、小松树的尾巴像什么?

d、师小结诗歌第一句:小松鼠的尾巴真能干

e、下雨那它来当伞。

f、全体、个别幼儿跟诵。

(2)创编诗歌第二句。

a、听音乐

b、提问:谁来了?

c、启发幼儿讨论:小鸟尾巴的作用。

d、引导幼儿根据第一句创编诗歌

e、全体幼儿练习。

(3)创编诗歌第三句。

a、教师模仿猴子的动作,请幼儿猜。

b、提问:小猴为什么能在树枝上灵活的活动而掉不下来?尾巴挂在树上像什么?

c、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幼儿互学。

(4)请幼儿将诗歌的前三句连诵,激发幼儿再次创编的兴趣。

(5)启发幼儿继续创编诗歌(大象、啄木鸟)。

a、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b、分组讨论

c、创编大象、啄木鸟的诗歌

d、师巡回。

e、请幼儿说出创编结果

f、幼儿互学。

(6)幼儿集体练习朗诵诗歌,教师给与适当提示。

(7)为诗歌取名字。

3、结束:延伸活动玩音乐游戏“揪尾巴”。

幼儿园中班借尾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仿编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情绪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作用的兴趣,增进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 、行为习惯目标:引导幼儿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壁虎妈妈头饰若干。

2、《小壁虎借尾巴》的flash课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

幼儿初步了解了动物尾巴的基本作用。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那天咱们看到了一只小壁虎,小朋友们还记得它吗?它是怎么爬的呀,来,咱们一块学一学。(随着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学着小壁虎的动作爬行进入活动室)。

2、引导幼儿看flash课件听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听完第一段故事后,教师提问。

师:张海龙告诉我,他那天看见一只小壁虎的尾巴断了,那你们说说,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办?(让孩子们进行集体讨论,然后说说他们给小壁虎想了什么办法)

师:今天我也看见一只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弄断的。(让幼儿观看flash课件的开始部分)小壁虎找小鱼干什么呀?借到尾巴了吗?它对小鱼说了什么,小鱼是怎么说的?(多请几个幼儿说出自己听到的话,全班小朋友集体说一遍)

3、引导幼儿仿编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对话

运用白板课件,请幼儿尝试仿编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对话。

4、引导幼儿观看小壁虎向小燕子借尾巴的课件

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把学过的海燕尾巴的作用联想迁移到燕子尾巴的.作用上。

师:谁还记得前两天咱们学过海燕的尾巴有什么作用?那小朋友们看一看小燕子的尾巴和海燕的尾巴像不像啊?大家说一说小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小壁虎去向小燕子借尾巴,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接下来的提问方法与前两部分相同)

师:小壁虎借到了尾巴了吗?它伤心地回家了,咱们再看看它回到家妈妈对它说了什么。

5、结束部分

请三位配课教师分别带领三组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故事,主班教师作为旁白。

6、延伸活动

(1)把头饰放在表演区、幼儿活动区,指导幼儿进行排练表演。

(2)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自制图书《尾巴的功能》家园合作,共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