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显著的提升和进步,,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小学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象导入4′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
识字
4′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
板书: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
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鄞县”的“鄞”应读“yín”,不要读成“jǐn”。
“成绩”的“绩”应读“jì”,不要读成“jī”。
“平均”的“均”应读作“jūn”,不要读成“yún”。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2、识记字形,区别形近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振作”用“振”。“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末()试()震()
未()式()振()
厕()努()技()
测()怒()枝()
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属宁波市。
四、练习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
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
成绩不好
二、抓“争气”,理解重点词句。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均成绩才45分。(②)
c、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练习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习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刻苦钻研。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习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画出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
发愤学习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
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抓“争气”,深化中心。
讨论: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童第周为祖国争气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让学生自读4。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带有“争气”一词的句子,然后想一想,童第周这次成功是在什么情况下为谁争气?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全文两次提到的“争气”含义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在同学的后边。第二次是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争气,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甘心落在外国人的后边。
四、抓“争气”,练习朗读。
这课的朗读,应该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在学生理解了童第周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刻苦学习的精神后,应集中体会他是怎样学习的,把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如,这一段的最后童第周说的话,“一定要争气”,他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自己听的,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话,应指导读书。另外,“我并不比别人笨”这个“并”字就突出了童第周下决心,要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的坚定信心,让学生把这个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五、作业:
1、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词句,再抄下来。
2、预习27课。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
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环境恶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用具准备:有关环保图片
教学过程 :
一、揭题、板题,课前谈话
1、揭题、板题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xx年后,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可谈人们利用新科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谈由于地球被破坏而使生活处处充满困苦)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2、用生字卡拼读生字,互相正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1、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2、海洋污染:要想简直比说明污染严重。你能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吗?
3、结果:辐射、恶臭、酸雨、飓风
四、联系实际,你谈谈周围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五、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
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
1、读文,交流
2、抗辐射服的`普及
3、已经发明了无铅汽油。
以上都说明了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的生活可言。
六、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
明确科技发达不是一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早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学习文章的最后2节,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不会再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到那时,只有梦里才能见到绿色的、可爱的世界。要想保持这个绿色的、可爱的世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母亲地球
八、拓展练习
说说你对环保做了哪些事
九、作业 :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
[ 教后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所以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30年后,我们身边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不但说出了坏的方面,如环境恶化,同时也说出了好的方面,如科技发达,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等等,充分体现了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理念!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勇敢锻炼自已,学会独立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和练习朗读。
2、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已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小猴头饰
教学过程:
一、实际入手,激趣揭题。
1、同学们,你们自已会做哪些事情呢,是怎么学会的?(生自由谈)对,能做的事要自已去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自已去吧》,(师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自、已、吧”的字音。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生字正音。
1、出示自学要求:
⑴正确朗读课文。
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选取例段,重点。
1、(课件出示小鸭和鸭妈妈对话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指导学习第一段。
⑴生轻声读第一段,找出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回忆自已生活中用什么样的语气向妈妈提要求的?妈妈拒绝请求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让生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读。
⑵学了这段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可能会提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已去游泳呢”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通过“最后小鸭学会了游泳”这一结果来体会鸭妈妈的用心良苦,从而明白鸭妈妈让小鸭自已去的原因。
⑶出示:_______学会了_______。
让学生仿照例句:小鸭学会了游泳。练习用“学会了”说话。(如:小猫学会了捉老鼠。)
四、模仿例段,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第二段的要求:
⑴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⑵说说鹰妈妈为什么让小鹰自已去山边看风景。
2、生小组自学交流。
3、反馈。
4、分角色练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语气(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已向妈妈提请求和妈妈回答时的不同语气)
5、谈谈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生模仿例段自学)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5
[教材分析]
这首诗共三节,意境悠远:寂静的早晨,雪花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也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拿着竹竿,哼着歌儿寻找知了的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林中小孩具体、形象的描绘,抒写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的疼爱之心,把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诗。全诗采用口语入诗,节奏和谐,自然流泻,朴素清新,精练流畅,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读通顺,生字词也容易掌握。因而,教学重点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意境,通过朗读想象意境,感悟意境,并进而创造自己的意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仿写诗歌,再创意境。
(二)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写字、背诵、与人交际、写作文,语文教学的“宗”即“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于永正老师因而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简约,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简洁。
[课时安排]
一课时,如时间不足,可以上两课时,第二课时让学生尽情想象、仿写、朗读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课件《乡村雪景图》,雪花纷纷飘飞,让学生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2、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3、说说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听读诗歌,想象意境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请同学们听一听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或配乐范读);
3、听后交流汇报。(抓住: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1、自由读,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小组互读,批批、画画,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4、学生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①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②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③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④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⑤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⑥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⑦齐读第三节。
5、出示课件《乡村雪景图》,配乐齐读全诗。
6、指导背诵;
7、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8、指导写字。
(“院”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竿”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每字联系两遍即可。)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4、学生练习;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5、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语文小学教案模板篇7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