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工具,一份重视反馈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韵律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韵律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与“×××︱”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与“×××︱”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本文(……)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习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习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韵律课教案篇2
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准备:
1、回家观察家长烧菜。
2、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若干。
3、幼儿会场歌曲《杀鸡宰鸭》
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看戏
——教师:过年了,大家快乐看戏吧!
——带领幼儿拿出椅子下面的乐器,引导幼儿一起演奏《小看戏》
二、歌唱活动:杀鸡宰鸭
——教师:快过年了!咱们杀鸡宰鸭,快乐地在一起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唱《杀鸡宰鸭》
三、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教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和打开锅盖,怎么做闻香味的动作?怎样品尝自己烧的鸡汤?
——请个别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动作元素,练习表演相应的'动作。
——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在表演动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关注老师的动作和提示,表演杀鸡宰鸭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的更好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和演示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歌曲《杀鸡宰鸭》
附动作建议:
(1)小节:找鸡(鸭)
(2)小节:抓鸡(鸭)
(3—4)小节:每拍做一下杀鸡(鸭)的动作。
(5—6)小节:双手按| x x x x | x x x x |的节奏轮流做拔毛的动作。
(7)小节:把鸡(鸭)放进锅里。
(8)小节:盖上锅盖。
(9)小节:打开锅盖。
(10)小节:闻香味。
(11)小节:吃鸡(鸭)。
(12)小节:做出表示满足、高兴的动作。
韵律课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好多水果都在这个季节中收获,而韵律《摘果子》节奏欢快鲜明,体现了丰收的情景。音乐一共有八小节,容易听辨,很符合中班上学期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考虑到中班上学期幼儿现有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我就以这首音乐为主设计了此节活动。
活动中我首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听一听、编一编、练一练、演一演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表演。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体验并表现劳动时的愉快和果子丰收的喜悦心情。创编不同方位摘果子动作,随音乐节奏合拍的做摘果子以及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知音乐活泼、轻巧的.特点。
2.创编摘果子的动作,并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表演。
3.感受并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摘果子的经验并初步掌握踵趾小跑步。
2.物质材料准备:《摘果子》音乐;果园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韵律入场,感知音乐
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去果园看看吧!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用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2.果园里都种了哪些水果呀?
二、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师幼讨论摘果子的动作
果树上结满了水果,我们一起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好不好?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装果子的(篓子)。
一手抱篓子,一手摘果子,我们可以怎么摘?
小结:果树这边一棵,那边一棵,所以我们摘果子时可以往各个方向摘,可以向上、可以向前、可
以向左、还可以向右!
2.现在大家跟着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试试吧!
三、整合经验,完整表演
1.巩固复习踵趾小跑步
刚才小朋友表现的可真棒!那你还记得我们一开始是怎样进果园的吗?(请一名幼儿表演)
(听音乐,集体复习踵趾小跑步,教师指导)
2.结合舞步玩《摘果子》游戏
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帮农民伯伯把树上的果子一起摘下来。
3.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果子,我们哼着小曲帮农民伯伯运回家吧!
韵律课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传统的猜拳、击鼓传花这些游戏大家百玩不厌,为什么能带来这么多乐趣,就在乎一个“猜”字。那我们就抓住这个兴趣点来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要有“猜”,必有“疑”,怎么来质疑呢,我们传东西吧。怎么在传字上作文章,创意新的玩法,又能符合大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想到了卫衣,有帽子的衣服,尝试用自己衣服的一部分——帽子来传东西,可行吗?会不会有一点神秘感,帽子里谁都看不见,然后帽子里的东西又不见了,会不会有变魔术的感觉,孩子应该喜欢吧。怀揣着种种假设开始设计“猜猜在哪里”这个音乐游戏。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尽可能考虑选择直观、情境、游戏化的方法,来给幼儿多种刺激,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大树和啄木鸟这个游戏情境,在大树和啄木鸟发生一连串故事的同时,游戏情节也在不断推进,师幼在不知不觉中共同建构游戏。在这里我们把学习新游戏放在另一个游戏情境里面,让孩子们充满乐趣的学,做到有效整合。音乐、情境、游戏,只有自然整合、顺应幼儿学习规律,才能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发展得更好。
【活动目标】
1、在啄木鸟和大树的情境中展开一连串的游戏,最终学会“传果子”的游戏。
2、能分角色开展游戏,并在合作中将游戏共同推进。
3、体验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传果子”音乐,幼儿戴帽t恤每人一件,“小果子”一个,幼儿围圈坐在地上。
【活动过程】
一、创设大树和啄木鸟的情境,初步体验音乐并开展“传果子”的前游戏阶段。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t:在一片大森林里,长着好多大树,高高的树干,翠绿的树叶非常漂亮。可是,这几天,大树生病了,树叶都变黄了,怎么办呢?
t: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捉虫子的?
t:我们一起做啄木鸟给大树捉虫子吧。
2、同伴合作模仿啄木鸟捉虫子。
t:啄木鸟还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捉虫子,真聪明。
刚才我们给自己的.大树捉虫子,现在我们给旁边的大树捉捉虫子,让他更健康。
两个朋友一起玩,商量一下谁做大树谁做啄木鸟。
交换角色玩一遍
3、大树长出“果子”,并用果子玩游戏。
t:虫子都捉完了吗?大树的病终于治好啦!大树长啊长啊,长出了一个……果子。
你想要吗?你想要吗?好,我做啄木鸟,你们做大树,我把果子传给你们。
会传吗?我们一起来(语言提示练习两遍)。
我的果子真的要传出来,大树要把果子一个一个往下传哦。
4、听音乐传果子
果子又传回来啦,大树你们都会传果子啦,好,现在我们听着音乐传果子,听一听什么时候拿果子什么时候传出去。(适当用语言提示幼儿)
t:果子传到哪里啦,继续往下传,看看音乐结束的时候果子又会传到哪里。
二、逐步体验、推进、建构游戏并完整开展游戏。
1、演变传果子的方法,教师示范玩一次。
t:啄木鸟说这样玩太简单了,一猜就知道果子在那里?
我要换一种传果子的方法,让大树猜不到。
t:大树起立,你们是高大神气的大树
我是啄木鸟,我来传果子。
果子在哪里,请大树猜。
听音乐玩一遍,故意让大树猜到。
t:大树你们太厉害了,一猜就猜到啦。
刚才啄木鸟是怎么传果子的?(飞一飞,传一传)
“在这里,在这里”啄木鸟在干什么?
啄木鸟就这样把果子从这棵大树传到那棵大树。
2、教师藏果子,传果子。
t:啄木鸟还想玩一次,这一次要让大树猜不到。
现在啄木鸟要把果子藏在一棵大树上,你们说藏在哪棵大树身上。
追问在那棵大树上,
待会果子还会不会在哪里呢?大树要看仔细了!
没猜到,为什么?
3、大树藏果子,两只啄木鸟传果子。
t:传果子的游戏好玩吗?谁愿意和我一起传果子。现在有几只啄木鸟啦?
果子就交给大树啦,果子藏在哪棵大树身上呢,你们商量一下(教师旁观)。另一只啄木鸟不能看。
听音乐两只啄木鸟传果子。啄木鸟待会我们每一棵大树身上都要找一找,如果你摸到了果子要记得传出去哦。
4、尝试一群啄木鸟传果子。
t:刚才是两只啄木鸟传果子,好玩吗?如果有许多啄木鸟来传果子会怎么样呢?我们玩玩看。
一半幼儿做啄木鸟,一半幼儿做大树。
t:这么多啄木鸟传果子,你们会传吗?怎么传,你们说说看。
大家一起在乐曲唱名提示下联系动作两遍。都会啦,我们开始。
t:失败的一方只能接受惩罚,
大树没有猜到,啄木鸟我们小小的惩罚一下大树,刮个鼻子吧。
5、交换角色玩游戏。
t:现在你们做啄木鸟啦,会传果子吗?传给我看看,唱名玩两句。都会啦,开始游戏!
请幼儿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惩罚失败的一方。
6、穿粉红色衣服的孩子做啄木鸟。
t:还想玩吗?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做啄木鸟,兰色衣服做什么,大家做好准备,先藏果子。
5、4、3、2、1好了,啄木鸟回来,开始游戏。
7、穿蓝色衣服的幼儿做啄木鸟。
教师完全退出
建议惩罚的方式:挠痒痒等
结束语:
这个传果子的游戏好玩吗?好,今天就玩到这里我们下次再玩。
韵律课教案篇5
动作建议:
a段:小木偶站在原地不动,魔法师做制作木偶的动作;
b段:魔法师复活木偶,第一三乐旬魔法师对着小木偶施展魔法,第二四乐旬小木偶活动被施魔法的身体部位
c段:小木偶感恩,第一三旬小木偶用自己的动作感谢魔法师,第二四句魔法师模仿小木偶
活动目标:
1、在随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结构,尝试自主创造及表现音乐。
2、能按照游戏规则按角色随乐进行表演。
3、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风格特点,体验随乐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领袖模仿游戏的经验
音乐素材准备:《啤酒桶波尔卡》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l)教师:有一位魔法师,他制做了很多的木偶人。他想用强大的魔法让木偶人都动起来,让我们听着音乐,看一看奇迹能发生吗?
2)观看情景表演:魔法师和木偶人
3)师幼共同梳理故事情境
2、分乐段、分角色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感知a段音乐
2)引导幼儿感知b段音乐
①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②引导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动作指令下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③尝试自主按照游戏规则听音乐进行随乐游戏。
3)引导幼儿感知c段音乐
①迁移领袖模仿游戏的已有经验,按照游戏规则表现音乐。
②尝试自主进行随乐游戏。
3、师幼共同完整欣赏、表现音乐
1)师幼共同梳理回忆故事情节。
2)两两合作分角色表现音乐,感知乐曲结构(a+b十c)。
3)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现c段音乐,并再次完整感知音乐。
韵律课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并能用相应动作表现。
2、乐意参加活动,有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小围裙、厨师帽、音乐、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买菜”:
师:今天妈妈不在家,我们来当会小厨师,帮妈妈做饭,好吗?让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开车——买菜)让我们带着菜回家吧!
(二)学习律动“快乐的小厨师”
1、学洗菜
提问:刚才你买了什么菜?小厨师们准备先做什么呢?(洗菜)想一想用什么动作表示洗菜呢?请你来表演一下(双手搓),还可以怎么洗呢?(幼儿自由做)
总结: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是洗得什么菜呢?(师带领幼儿边做边念儿歌:两手搓搓洗青菜,手臂伸长洗萝卜)
a听音乐,师做洗菜动作,幼儿做菜随音乐扭动
我洗菜洗得干净了吗?你们想不想也来洗一洗?
b那我们一起听音乐来洗菜吧!(坐)
妈妈洗菜时是在哪儿洗的?(水池)我们来变成个大水池吧!(幼儿围圆)
c我们这一次把菜放在水池里洗一洗
2、学切菜
师:洗好菜,该做什么了呢?切菜需要用什么?刀在哪里?可以怎么做?五个指头并拢很锋利哟!你是什么做切菜动作的?谁来做一做?
今天厨房里可真热闹,听,传来了好听的声音,请你听一听,猜一猜,切得什么菜?(师听音乐发出当——当——当当当,嘿——嘿的声音)刚才你听见了什么声音?当当的`时候在切什么?嘿的时候在切什么?是怎么切的,请你做一做,我们一起来学着切一切,
a听音乐做切菜动作
b围着砧板切一切
3、学炒菜
洗好菜,切好菜,该做什么了呢?(炒菜)
谁来做炒菜的动作,都会做的,真是能干,那我们先炒个什么菜呢?(师带领幼儿集体学炒——炒——炒青菜)
尝尝味道看,恩,淡的,怎么办?(洒点盐、味精)谁来做撒盐的动作呢?(个别幼儿做好,再集体做——放点盐,撒一撒放点味精撒一撒)尝一尝味道好极了!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炒菜吧!(围成大锅子)
上菜了,请你做和最美的姿势来上菜(幼儿摆出各种造型)
4、穿上服装,整体表演
今天本领学得真好,让我们打扮一下,穿上围裙,戴好厨师帽,一起来做饭吧!(二遍)
5、结束:妈妈回来了,我们把菜端到餐厅让妈妈品尝吧!
韵律课教案篇7
动作建议:
a段 1-8小节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
间奏:9-13小节玩“点兵点将”游戏,到l3小节点到谁,谁就是幸运小马。
b段:14-16小节幸运小马随乐跑到圆心,准备好向上或者向下的动作。17-22小节 幸运小马与圈上的小朋友玩上下相反的游戏。
游戏玩法:
1、a段部分:领头马站在国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幸做各种的动作。
2、间奏部分: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
3、b段部分:幸运小马在圆心做或上或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动感的韵律,感知音乐中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2.能随乐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并与同伴合作玩上下相反游戏,体验跳跳玩玩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并辨别前奏进入游戏以及“点兵点将”前后的提示音,发展音乐听辨能力与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过旋转木马,相反游戏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椅子摆成圆形、音乐《bar bar bar》、播放器、马头帽、旋转木马的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年是什么年7(马年)你们知道小马都喜欢做哪些动作吗?
教师:有一群快乐的小马,他们跑着、跳着、扬着马鞭去旅行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最后来到了“旋转木马王国”。小马也喜欢玩旋转木马了!它们在旋转木马王国玩了很久很久。天黑了,小马们开心的回家了。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鼓励他们随乐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
(1)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2)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教师鼓励同伴间相互学习。(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找出小马跑的提示音,自由表现小马动态。
3、玩“点兵点将”游戏,体验寻找“幸运小马”的成功经验。
(1)幼儿倾听音乐,感知变化寻找“魔法音”。
教师:音乐里有个魔法音,魔法音停在谁那里,谁就是幸运小马。我们一起把魔法音找出来吧!
(2)通过游戏“点兵点将”,学会按节奏寻找“幸运小马”,获得成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体验“相反游戏”,丰富上下相反的动作。
(1)观看旋转木马视频,感受一上一下的样子。
(2)与助教示范“上下相反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我和我的好朋友做的动作一样吗?什么时候开贻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玩法:领头马站在圈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起做各种的动作。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3)师幼互动玩游戏,重点指导幼儿随乐做与领头马相反的动作教师:刚才在做相反动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7
5、改变游戏的玩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1)倾听并找到让全体小马静止不动的“魔法音”,在静止的状态下玩“点兵点将”游戏。
教师:听到第一个魔法音时,所有的小马都得停下来,老师会来寻找幸运小马,听到第二个魔法音时,幸运小马要快快的跑到圆心,准备好动作,其它小马解冻,开始做相反的动作。)
(2)幼儿在椅子外围成一个大圆圈,共同在圈上游戏,进一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3)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师:请客人老师站在小朋友的外圈,我们变成双圈朝同一个方向进行游戏跟刚才不同的是,当我们听到选木马的音乐时,我们可以静止不动或轻声商量两人分工,之后由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两个人面对面的进行相反动作的游戏。
6、活动自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