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通过教案的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让教师在面对挑战时能够迅速调整教学方向,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熊来了活动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文学活动,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理解儿歌内容,并大胆想像其他堆雪人使用的材料。
3、能根据儿歌的格式和韵律,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雪人图片、玉米须子、红色纸条、贝壳、纽扣、萝卜、花围巾小图卡。
2、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三九天”的意思。
3、课件:幼儿堆雪人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玩雪时的情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下雪时去外面玩雪的情景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朋友玩雪时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
(2)教师:下雪时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堆雪人)好玩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关于堆雪人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2)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部位。
教师:你在儿歌中听到了什么?雪人的五官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幼儿根据雪人图片,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朗诵、表演儿歌。
(1)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2)男女分组朗诵。
(3)分角色朗诵。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仿编儿歌。
(1)讨论:雪人的五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请根据儿歌的`句式,尝试将你想的仿编到儿歌里。
(2)引导幼儿与同伴自由讲述,教师以插话的方式参与幼儿仿编。
(3)请个别幼儿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在集体面前念出来。(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画在相应的雪人图片上)
(4)教师带领幼儿朗诵仿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提供材料,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创编儿歌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食品袋上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食用新鲜的食品。
2、了解几种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冻、干燥、罐装等。
3、乐意参加调查实践活动,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调查内容。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事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大家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装。
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食品袋上有什么?包装上为什么要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师小结: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看清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吃上新鲜、卫生的食物。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食品保存方法的调查。
教师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教师:你知道怎样才能让食物保持新鲜呢?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教师出示调查表,和幼儿讨论如何完成调查表。如:两两结伴,一个人记录,一个人讲述;学习用符号和图画来表示发现的内容;要专心完成任务,不能开小差等等。
教师引导幼儿两两结伴,一同到附近的超市中完成调查任务,并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详细地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整理、统计调查表。
教师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并介绍自己调查的结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将大家的调查结果展示在一张大的图表上?
引导幼儿分头进行统计,并邀请几名幼儿记录。
教师和幼儿一同完成统计表,并张贴在活动室。
活动反思:
食品是幼儿每天都接触的,知道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此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易于操作性且能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对周围事物十分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认识不全面,缺乏科学性,通过本次活动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并能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的能力。孩子们了解包装袋上的信息,重点引导幼儿对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习用笔记录自己食品袋上的日期。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3
活动意图:
我发现幼儿园小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声音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感兴趣的一种游戏,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听辨中区别、了解各种声音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幼儿听辨声音的能力。让幼儿从开始听自己比较熟悉、喜欢的声音,逐渐过渡到注意听周围各种声音和别人的说话,从而帮助幼儿养成安静、仔细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2.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纸等。
2.音乐《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听听摇摇。活动开始,教师出示一个铃鼓,摇一摇,请幼儿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请幼儿拍铃鼓,感受到声音。
2.出示空瓶,听听有没有声音,然后请幼儿说说怎么样可以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基本环节
3.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4.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5.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放入瓶中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放入瓶中不能发出声音。
结束环节
6.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活动策略:
科学区的重点在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并且具有自主的自发性的猜测和探索,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有效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到了示范法、谈论法以及讨论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使得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象,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可以将坏蛋变成好人。
3、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经验相结合,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想象练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画面创编故事。
2、难点:在阅读交流中,感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可以将坏蛋变成好人。
活动准备
课件ppt(在原课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
1师:你听过关于狼的故事吗?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小朋友请看封面:这头狼像什么?头上戴的是什么?封面上还有一只母鸡,猜一猜,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幼儿大胆地猜测)
3、揭示书名《狼大叔的红焖鸡》你们知道什么是红焖鸡?
(二)老师讲述故事。
1、从前,有一只狼,他喜欢各种各样的美食。除了吃,他再没有其他的爱好了。他总是吃完了这顿饭,马上开始想,下一顿吃什么呢?
2、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红焖鸡。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鸡。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一只鸡。“啊,这只鸡红烧正合适。”他想。狼大叔蹑手蹑脚地跟在母鸡后面,越靠越近。
师:什么是蹑手蹑脚?学一学。当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猎物的时候……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3、那是不是如我们所料呢?你们自己继续往下看。
(三)、幼儿自己观察图片
1、师:狼大叔抓到鸡了吗?咦?他在干什么?他在打什么主意?
2、狼大叔做了什么啊?为什么做这些呢?(幼儿想象)
3、老师告诉你们狼大叔的想法。
(四)、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边看边讲述故事内容
1、师:“那只鸡现在一定胖得像个气球了,”他想,于是,狼大叔在干嘛?(偷看)后来发生什么事了
2、幼儿讨论,老师指导。
3、师:看到母鸡,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狼大叔会有这样的表情呢?
3、狼大叔最后吃掉母鸡和小鸡了吗?狼大叔为什么没有吃掉他们呢?(亲了他),哦,原来亲还可以表示感谢。
4、狼大叔哪儿去了?(回家了)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心里在想什么?好心眼的狼大叔还会给小鸡们送小饼干吗?
师:狼本来是想吃掉母鸡的,是什么让狼大叔改变了想法,反给小鸡们送吃的呢?(幸福、温暖、快乐……)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说一说!
活动总结
一、激发兴趣
想让孩子由绘本爱上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绘本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许多书,封面很能吸引眼球。封面插图往往生动、形象、有趣,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有些书的书名也非常有趣。这本书也不例外:一只狼拿着一本《烹饪大全》躲在大树的后面看着一只母鸡,故事一定会很精彩。在切入话题时,我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读书名,看画面,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兴致盎然,猜想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
儿童是阅读的主体,不同孩子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课堂上,我采取不同的形式,师生共读、教师引读、学生自主阅读等,让学生走进故事中。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能准确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关于我国缺水现象)、《小水滴旅行记》、水、节水标志牌、日常用水图片、枯萎的花、手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花儿要枯萎了,怎么样做才能将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绢脏了,怎么能让它变得干净?
3、幼儿可以分小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知道用水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幼儿观看课件(我国缺水现象)
1、师提问: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这些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没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庄稼不长了、人类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饭、没水喝危及生命……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庄稼需要水,花草树木也需要水,动物要喝水,我们人类要用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离不开水。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提问: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阳一晒,它就变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飘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落下来,庄稼、花草树木就喝到了水,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
三、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时开小水,冲厕完厕所后立即关紧水龙头,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孩子,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但个别幼儿对课件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幼儿没有经历过缺水的体验,不能真正的体会水的重要。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课件的观看与问题及时的提出,使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尤其是孩子们在解决日常问题需要动手去做,从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儿自身情感体验,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此活动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做到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坚持才是让我最欣慰的事。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4—5岁,所以这次的设计均以日常行为习惯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学东西很直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在点滴事物之中,用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同时也希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既是一种人文,又是一种情感的。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好情操。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即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应该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
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
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
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
幼儿:知道了。小乌鸦是个好孩子,他爱妈妈。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儿讨论‘我的妈妈’
四、结束部分(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长辈对我们的爱)
孩子们是妈妈将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妈妈和爸爸给了我们美丽的衣服和好吃的饭菜。在我们摔倒是是他们将我们扶起,当我们生病时使他们将我们照顾,所以我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爱并感谢爸爸妈妈
五、家庭作业(请家长辅助)
1.回家认真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2.帮妈妈爸爸捶背。
六、家园互动
给爸爸妈妈做礼物,送礼物给爸爸妈妈。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
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三、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4——11月27日,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四、活动地点:各小班教室
五、活动前期准备
1.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等。
2.幼儿园环境布置。
3、制作贺卡的'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向孩子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2.读一篇《感恩的心》故事。
3.欣赏《感恩的心》歌曲。
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4.做一张贺卡,说一段祝福,将感激铭记心中。小班孩子和老师一起通过画笔画出自己帮爸爸妈妈做的事,自己爱爸爸妈妈的画面。说一句感谢爸爸妈妈的话,老师帮助写下来,制作成一张大的贺卡,让爸爸妈妈知道我们很爱很爱你们
感恩节,它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中秋节。而我们这个有着浓厚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的国家,就更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三字经说道: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又说道:首孝悌,次谨信。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今中外,尊师重道,所以我们:感恩老师,给予我教诲,教我知识,懂得思考!感恩兄弟姐妹,让我不再孤单感恩朋友,给予我友爱。感恩帮助过我的人,让我温暖!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歌曲《感恩的心》的歌声中,通过手语来表达感恩。我们体验了两大游戏活动,一个是我是孕妇妈妈,让孩子们办成孕妇妈妈跨过障碍。二就是运宝宝,难度比较大,除了要运宝宝还要保护好安全,亲身的让孩子们感受了母亲的爱。
最后孩子们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将自制的感恩卡片及祝福语一同贴在感恩树上??
熊来了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