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2-12-14 作者:Lonesome

优秀的教案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为了能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优秀6篇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位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在我家的房间里,放着一盆鲜花,为什么阳台的鲜花生命力强,房间的鲜花生命力弱。” 告诉他这跟水份、空气、温度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我开展了科学活动“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空瓶子幼儿人手一份,大脸盆每组一个,玻璃杯若干个,蜡烛每组一支,干毛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做深呼吸。

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1):“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捉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然后再捏紧袋口)

提问:在什么地方捉到空气?

小结: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小结

三、尝试活动(2):瓶装水

(幼儿每人一只瓶子)做实验。

问:当瓶口放入水中,瓶口会有什么变化?

(瓶口会泡泡冒出)

四、尝试活动(3):手帕的变化

1、1——2名幼儿做实验,其余幼儿观察(杯子里空空的)

2、讨论:将干毛巾塞进玻璃杯底,再倒扣压下水下,毛巾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

3、毛巾为什么没有湿?

4、将毛巾放入杯底,倾斜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5、毛巾为什么湿了?

五、尝试活动(4):烛光的变化

延伸活动:

将一包湿豆放入密封的袋子里,观察它们的变化。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东西并进行分类。

·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2、教学准备:

磁铁;探索材料:回形针,玩具,一元硬币,夹子,茶叶罐等铁制材料和非铁制材料:积木,塑料玩具,纸杯,玻璃球,气球……

装水的大盆两个;取物工具---篓子、盘子、有磁铁的钓钩、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个

3、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师:陈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小弟弟把许多东西一起扔到了这两个玩水的大盆里,这可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帮助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c)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讨论并总结:取出的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铁。

师:你有没有取出东西?为什么没取出?这些东西为什么能取出来?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讨论: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东西?

·幼儿用各种工具水中取物。

·幼儿交流取物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东西?

·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d)取出物分类

·幼儿将取出物分类

· 师生小结:今天,我们动脑筋将水里的东西取出,发现……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起来;……是木头的、塑料的、纸的,不能被吸起来。

·经验迁移: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请磁铁帮忙的?发现了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延伸区域游戏:杯中取物

·介绍游戏和记录表的使用。

·幼儿游戏---按记录表的要求将水杯里的回形针用磁铁取出(磁铁贴在杯外吸)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

2.了解活动记录单。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

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

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

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

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过多种感官沟通参与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水是无声、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2.幼儿懂得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

3.使幼儿对探索水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1.让了解水的特性。

2.指导幼儿了解水的作用、颜色。

3.了解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自来水、一壶凉开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几个透明玻璃杯、纸巾、抹布。

2.小盆子、小桶、塑料袋、积木、塑料玩具、小石子、铁勺子等玩水用具。

活动过程

一、让小朋友通过玩水,了解水的性质。

老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了水宝宝来和你们玩游戏,喜欢吗?

小朋友:喜欢我们喜欢玩水。

老师:好,那我们和水宝宝玩游戏之前要听老师的话,小桌子上有水和好玩的玩具现在我们来分组。

1.将幼儿分组,每组分半盆水。请幼儿围在周围玩水,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小朋友请伸出小手捧水,看看谁能用手抓住水?你们能用手抓住水吗?小朋友你们抓水的时候水会怎么样呀?

2.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装水,在袋子下扎小孔,观察水流。

二、小朋友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品的浮沉现象。

老师:现在小朋友可以把玩具放到水里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会这样?

小朋友:老师宇宇把汤勺放到水里了,我的雪花片在水的上面。

老师:汤勺是铁的实心的所以会沉下去,玩具是塑料的比较轻所以它会浮起来。

三、让小朋友观察、比较、发现水的特性。

1.老师拿出一杯水、一杯牛奶、请小朋友观察,牛奶和水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水和醋的气味又有什么区别?

2.请小朋友品尝凉开水和醋,水喝醋是什么味道的呢?

3.水是什么颜色的,它会怎么样?

四、水的用途。

1.老师问:请小朋友讲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能和能洗澡还能干嘛呀?

2.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植物也需要水来供养。

3.请小朋友自由玩水。

4.跟老师念《节约用水》歌。

让小朋友把刚刚玩剩下的水跟老师拿去浇花。知道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宝宝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需要改进的是;1.活动的人数不能太多,游戏小朋友不小心弄湿衣服。2.请幼儿观察塑料袋装水这个环节应该老师示范,让小朋友观察水的流动。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2、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2):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2)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2)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4、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1)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2)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5、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中班科学糖和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冰。

2、知道冰的特征,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3、感受制作冰的乐趣,知道夏天不能吃太多冰冻的东西。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的冰块若干;

2、不同形状的干净器皿(用于制作冰);

3、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引入话题:孩子们,天气真是热啊,你们在家是怎么避暑解热的呢。引导孩子自由讨论。然后老师说“我喜欢玩冰块来解解暑。你们玩过冰吗?”给孩子自由玩冰块。

2、老师询问孩子冰块的感觉。(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3、老师请他们嗅一嗅,闻一闻,尝一尝干净的冰块。让孩子说出冰块的特征。(无色,无味。)

4、老师询问孩子,还可以怎样玩冰块。让孩子有更多的玩法,对冰块更加感兴趣。

5、老师拿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请孩子们将冰块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孩子得出冰块遇热会融化的结论。请孩子讨论冰块遇到什么会化,比如放在太阳底下,放在火堆旁。

6、请孩子们制作冰块。让他们自由选择器皿,将水倒入器皿中,还可以加入白糖。由老师帮忙放入冰箱内。课后,再请孩子们去观看自己的冰块,品尝自己的冰块。

7、老师不忘叮嘱孩子们,冰块虽好玩,但是冰块凉凉的,吃多了冰块,身体容易受凉,其他雪糕、冻西瓜等冰冻的东西也一样,所以不能吃太多冰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