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时间:2022-02-28 作者:Mute

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那么相关的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相关资料,欢迎您的参阅。

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因为我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有太多的相似,也许我们教给她更多的知识,,她并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够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对教学研究比较肤浅,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别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这便是最近看的一本书《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景区景点服务心理的一段阐述,这些在景区里本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而被赋予人情后,既让游客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让其领会到景区景点的善意提醒,从而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与此同时,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构成了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这就是心理学中细微服务在旅游服务各行业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对旅游行为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等进行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展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读了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之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服务心理中一些彰显细节过程的实际操作问题,以前只听说旅游服务无小事,现在却深深地体会到小事做到细微处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及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一、细微服务的理念及其特征

细微服务,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要注意细节。细微末节往往被人忽视,也往往是容易出纰漏,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服务过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们不关注,不愿去做,或不想去做。

3.要亲历亲为不想当然。如在客房服务中,每个电器的开关要天天检查。不能认为这个灯昨天还亮,没坏,懒得动手,有时恰恰是这种想法会出现问题,引起客人的投诉。

4.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中国有句老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客人更喜欢符合自己个性的服务产品。有了个性化的需要,就应有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细微服务正是个性化产品中所必须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细微服务来满足客人个性化的需求,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尊重,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对企业的忠诚之心,维持和扩大企业客源。

二、尊重是搞好旅游细微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求尊重的心理是马斯诺需求理论中的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旅游服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平等与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们常说:“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可见,尊重客人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笑脸迎客,礼貌待客。让客人处处感到温馨,处处得到尊重,即使是景区里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我们也要赋予人情,体现对人的尊重,游客既能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领会到你的善意提醒,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

满足游客求尊重的心理,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同样也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件小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师德、师爱。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掘出其闪光点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人生的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每一个细节问题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如课间情绪的低落、某次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的不高、甚至是迟到的理由等这些细小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只有在这些小事上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其受尊重的心理才会得到满足,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学会去如何尊重他人。

三、细微处的尊重是优质服务的体现,也是教师授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游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只有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入手,在服务中真正做到“无微不至”,才能及时地、准确地为客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反之,忽视了服务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优质服务的失败。模拟导游课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关于导游服务心理方面的细节,如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带客人进黑店或用隐语来向客人索要小费;导游应忌讳当着客人的面议论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些细节的细致分析与生动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细微处的尊重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始终本着细微处体现尊重这一原则来为游客服务,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具体操作细节的讲授。

教师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读了《致青年教师》,从此爱不释手。读文如读人,我从书中明白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也 从吴非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很多。从吴非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用心和爱。

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提问,如何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呀!

“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愉悦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实施很顺利。可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孩子的的什么能力?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一个老师事事认真,用心,为的是尽量不给自己的教学蒙上暇疵,处处留心细节为的是不给每一个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正因为“用心”,老师的“爱”才得以体现。

“爱”体现着尊重。“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你已经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吴非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不可否认,每一个老师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好呢?读了书中的若干文章后,我体会到,用什么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你的爱才能得以体现。

“爱”蕴含着包容、信任。《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等篇章,让我不忍释手。

“爱”是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教会孩子相应的知识,还要循序渐进地教给他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常识;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这种目标提升的过程中,本着为孩子终身学习着想,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合上书卷,我不禁沉浸在书的后封处作者所描绘的教育图景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读给妈妈听……

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让我们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和吴非老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