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一种学习,身为教师要善于从有用的书中中汲取营养。那么教师读了某些书籍后有什么心得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范文相关资料,欢迎您的参阅。
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永远不要忘记,孩子们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会识破你的。
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示范作用就越强。“如果你想让家人团聚,首先要修复身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推进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在校园里看到老师要打招呼。
进出教师办公室,敲门,征得同意,即可进入;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要迟到,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针对学生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其中。
学生们做了,但是老师做了榜样吗?当你早上进入学校时,学生们礼貌地向你敬礼并说“你好老师”。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打扫清洁区……
我们的.老师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学生们怎么想?
一个学生告诉我:有些老师我主动跟他打招呼,他甚至都不理不理我,也没有表情,后来我再也没有……当然,这只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但经常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我自己也没能主动和同学打招呼。有个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上次我叫你的时候,你没有回答我为什么?”
我很茫然,怎么也记不起来了,也许我真的没有看见或听见。然而,我伤害了同学们的自尊心,我主动向同学们道歉,说:“对不起!”学生高兴地离开了。
对我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它是伟大的,,他们觉得老师的眼睛或者心中有自己的位置。无意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从那时起,无论我去哪里,或者在校园里,无论我有没有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都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现在有些同学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到也想跟我招手,我也主动响应。
因此,教师传播一个例子,收获一个目标。有人说:“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信服,直接从教师身上让学生学会良好的作风、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程度的加深,我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孩子及家长的需要。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蕴是必然。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作为第一期的班主任团体心理训练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从中得到了意志与品质的锻炼,也让我们不断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质。上期培训中陈主任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回来后我就在网络中找到了它,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起来。
打开网页便不想关闭。《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作为教师和妈妈的我很多启发。与我的教学生活中有太多的情节相契合。有些问题下是我们思考并想付诸与行动的。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特别是在做了妈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
烈。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31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