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老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那么怎么做一名好老师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做一名好老师个人心得体会通用范文相关资料,欢迎您的参阅。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我意识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
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做一名好老师个人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在第xx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x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当代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且强调“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笔者能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带给教育界的震动。这“第一粒扣子”既可以是知识的扣子、学问的扣子,又可以是理想的扣子、信念的扣子,还可以是道德的扣子、价值的扣子。只有具备“四有”标准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才不会走偏,才不会迷失。“四有”标准就如同给教师的四面镜子,每位教师都要站在这四面镜子前面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有学者说“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广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自己知识丰富,做生活中的智者,才能在学习、处世、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我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我将用勤奋+恒心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将成为我矢志不渝的目标。
第一面镜子——理想信念之镜。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教师职业,三尺讲台虽小,却可承载伟大祖国的复兴大业;一人一言虽轻,却能传递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作为教师首先要构筑自己的教育梦想,才能帮助学生编织他们的人生梦想,才能带领学生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第二面镜子——道德情操之镜。“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这里的“道”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做人的准则。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脱离俗气、浊气,培养正气、清气,才能在学生们中间传递正能量。当前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有个别教师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诱惑,甚至做出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
第三面镜子——学识之镜。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知识种类之丰富,知识更新速度之快,学科交叉比例之大,都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当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第四面镜子——仁爱之镜。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爱和责任是教育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爱”之前又加上一个“仁”字。“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词语。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因此,孔子把“仁”作为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爱”这个词语准确地阐释了当今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一位好老师不仅仅要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能够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用仁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学生,亦师亦友,与学生共同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送给教师这四面镜子,就是要让我们常常对照,时时反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每一所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四面镜子“正确安放”并“常常擦拭”。“正确安放”的根本在于将“四有教师”的标准和本学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将教师的个人发展纳入到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中。“时时擦拭”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保障和落实。镜子不擦容易落上灰尘,同样,有标准不执行容易懈怠,有要求不落实容易务虚。
做“会系扣子”的“四有教师”,需要教师按照“四有”标准先扣好自己的扣子,再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适的平台,真正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的根本工作来抓;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为教师、学校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输送正能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教师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其中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关于做一名好老师个人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炎炎七月里,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名师培训班第二次培训活动,聆听了肖远军、李更生、高亚兵等8位教授精彩且充满智慧的讲座,在得到专业提升的同时,又时时被他们感动着、激励着。肖远军教授的“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与管理”、李更生教授的“教师有效沟通的艺术”、高亚兵教授的“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周建达教授的“国际化视野下的教育改革与教师的责任”等讲座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视窗,充实了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是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肖培东校长的成长历程带给我内心极大的触动,也促使我重新构建自己的职业理想:做一名成功而快乐的教师!
长期以来,琐碎的工作、过重的压力、超负荷的运转让教师的生活沾上了一层灰色,使得我们的教育变成了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变观念,要想改变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改变教师的面貌,提升教师的素质:
一、开阔眼界,博采众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化,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专业教师,要不断汲取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当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都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应该审视与他们的客观差距,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所用,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决不能固步自封,做一只井底之蛙。
二、提升专业,碧海探珍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伴随其教育教学专业生涯的始终。随着新课程的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精深的基础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知识,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在培训中,肖培东校长提出了“三心二意”的概念,“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坚持之心、学习之心;“二意”是指写意人生、新意课堂。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反思自我,才能使自身专业得以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三、有效沟通,和谐共建
“德者,师之帅也。”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生活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其次,学生作为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无论是在生理、心理方面,还是在生活和社会经验方面都还没有成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耐心、爱心,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用自己人格和道德的力量来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此外,教师还要学会与家长、同事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商教育对策,协调教育步骤,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
我想,能做到这些方面,哪怕我们的工作依然劳累、依然忙碌,但我们的内心一定是快乐并充实的,也一定能用我们的努力描绘出教育事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