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时间:2022-04-13 作者:Animai

优秀引人深思的读后感是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相关的书籍的,作为老师,当我们看完一本有趣的书之后一定不能忘记写相关的读后感,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精选关于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精选关于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5篇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1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让我意识到不仅仅是教育学生也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本文中里透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讲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在文中表述了德育方面需要一种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人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构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而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文中教导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应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理解、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构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个性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理解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务必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透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每个课堂上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通过语言的鼓励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优势。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2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3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赏识你的学生》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让我这个作为母亲的深有同感。不管我的孩子在别人眼中将来是否是才,她总是我的孩子,我的生命,希望她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我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我心中默默地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把一切交给你了,拜托了!”这是我一位年轻母亲的心声。

作为一个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多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母亲的心情,“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还让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4

当第一次拿到《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棵嫩绿的幼苗在努力地生长,是那么的渴望让人发现,渴望得到路人的肯定……

翻开书后,细心品读,更沉浸在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中,和书中发出感慨的教师一起思考,更折服于教育专家的专业点评,为我指点迷津。认真拜读此书后,确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面对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刺。世界需要用一颗闪亮的心去欣赏,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观看。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或许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又笨又丑,脾气倔强,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当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不喜欢她,对她不屑一顾。孩子很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直到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改变了她……

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文章让老师欣赏。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得人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反观自己的教学,也许在某次急于求成的教育,我无意中伤害过某个孩子;也许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课堂评价中,我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许在某一次误解中,我淡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自己严厉的话语中伤了孩子的自尊。

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雪深恶搞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上帝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门。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欣赏式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欣赏学生,创造一个鼓励的磁场,学生也会被这种磁场、魅力感化着。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只有捕捉这些闪光点,去欣赏他们,赞美他们,孩子们才会更加可爱,同时也会让自己眼界更开阔,让自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

《赏识你的学生》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5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最近,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书中有众多家长对教育的感激和期盼;有孩子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心灵独白;有过来人的不少感触和遗憾;有教师内心深处的一些体验;还有许多专家理性深入的点评分析。同时又令人信服地为我们指出了本书所宣扬的核心理念——“赏识”。那一个个令人感叹不已的故事无不启迪着我:学生就像那稚嫩的花朵,时时需要教师细心地呵护、辛勤地浇灌;赏识你的学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是师爱艺术的最高体现。

赏识学生,就是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当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我们不妨就告诉他:你已经具有了这些品质,只是需要再持之以恒。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赏识和肯定,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优秀。

赏识学生,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学生,首先应亲近学生,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要信任和激励学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帮助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当学生有进步时,需要得到的是认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的鼓励。一句“你能行”,或许会使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此时,教师期待的目光,或许会激发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赏识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确,赏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我们在引导、激励这些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的同时可千万别忽视了的学生——“中等生”和“差生”。这些学生往往是占了多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和鼓励。我们知道,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因而,我们的赏识应开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赏识学生,就要承认差异,允许孩子失败,要相信孩子,对暂时落后的孩子决不轻易放弃。面对他们懒散的学习习惯,面对他们在老师的苦口婆心下无动于衷的表情,说老实话有时真气不打一处来,哪还有喜欢可言。但是爱就意味着宽容,如果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不去正确地引导他们,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耐心等待他们的回心转意。

赏识学生,也需要辨证地看待和实施赏识学生。表扬时不“夸大其辞”,该批评时就批评,只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这也是对学生的爱。

回首自己的执教生涯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初为人师的时候,我满怀对工作的热情,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给以热情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工作热情慢慢消退,有时也像书中提到的老师一样,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很多时候,也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但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其实也都有可爱的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深深领悟到: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