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时间:2022-04-25 作者:Indulgence

仔细看完一部名著之后,我们应该及时写好相关的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我们的思想程度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你知道《我们仨》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通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通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1

《我们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三岁的杨绛,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前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中书,回忆一家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说明。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所。

在书中杨绛是以一个旁人的角度来回忆他们一家三口的时光,一时间的前后顺序来写亲人离她远去的痛苦但是书中却没有描述太多喜与悲,也许在作者眼中苦难总是伴着快乐前行的。

关于在书中,他们的相识,相爱,相知,一直生下可爱的女儿,以为生活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度过。但是回国以后,突如其来的运动,打破了这一平静的生活。他们变成挨批斗的知识分子,生活变成打扫厕所,下放农村,直到暮年生活才有改善。但是作者却没有埋怨社会的不公,只希望生活可以平安度过。

杨绛是一个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淡然处之,看淡世间每一件事,不论自己周围逆境。始终保持自我,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我在想杨绛若处在这个繁盛的时代,是不是又是不一样的人生。我记得杨绛的朋友说,那是我度不敢去他们家,感觉去他们家连敲门都是一种罪过。她们一家三口在自己的房间看着不同的书,平淡,安静。

在我们仨中,人生就好像一场大梦,梦里的样子很美好,想象着那梦很真实。梦醒了,一切全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很触动心灵的一句话,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人生就是这样,相遇相知到设生离死别,都是在一开始安排好的,我们在路途中扮演不一样的路人甲,有一句话这样说,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尾,从此以后他们永远快快活活的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伴着苦难前行的:人世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安顿的时光,但是老病相残的我们在人生的道路已走到尽头。

杨绛说,家是她倾注全部情感的地方,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真谛。我认为这本回忆书,倾注作者全部的情感。试想一位百岁老人,在自己晚年,亲人全都离她而去。自己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她用她全部的精力回忆与亲人的美好时光,就像自己的梦,真实又甜美。回想时又是该多开心,激动。

愿我们每个人,度与一个幸福的家。它不必宏大,不必辉煌,住下一家人刚刚好。只希望杨绛在拎一个世界与他们重逢,在那个世界,阳光明媚,刚刚好。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2

杨绛随着船一遍又一遍地追随着那对父女的身影,最后爬上了最高的山,喃喃着看着他们顺流而下,化为一个点,直至不见。

后来,我知道古驿道是医院,那一个连一个的梦是真实在她身边发生的事时。在深夜,心是沉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杨绛在每日早晨去医院靠着钱钟书谈论圆圆,黄昏又颤颤巍巍回家的情景,在听闻父女俩死讯时站不稳跪在地上掩面的情景,在回忆往事泪湿衣襟的场景。

她把往事一件件磨成珍宝,血淋淋地从心里面拿出来。钱钟书自嘲笨手笨脚,却还是为了杨绛做了一辈子的早餐。钱媛天资聪慧,却仍听信赞同父母的话。钱钟书爱杨绛,为她写出至高无上的评价。

钱媛爱杨绛,年过六十仍亲昵地缠着她。他们互相依靠,相濡以沫。人间没有永远,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几十年的爱情生死两隔。杨绛是很可怜的,又是很幸运的。她一人独守这世界,却有人为她编织长达万里的梦。我不敢想多年以后,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回忆录,除了肝肠寸断,是不是所有温馨甜蜜都夹杂着苦涩?

但值得高兴的是,最后的最后,他们仨,肯定会再相聚。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3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读至散文末尾,一种心酸化作干枯的藤蔓爬山柔弱的心田,久久不去。静坐了好一会儿,仍是不舍得合上书的尾页,瞬时,痛苦、悲伤、难过与凄然仿佛都随着岁月的积淀在杨绛先生那清澈的眸子里化作红尘中的平淡与安详。

人生如梦,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何必去追求那功名利禄,何必去向往那荣华富贵,何必去在意那浮云粪土般的纸醉金迷呢?何不静下心,慢慢来,让如水般的平淡浸染自己的身心,平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没有惊涛骇浪,亦没有狂风暴雨,只是一叶小小的扁舟在和风里静静地数着阳光下碧水的波纹,简单又幸福。

让亿万颗心随时光跳动,打响岁月的节拍,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们何不珍惜身边的爱人,品味生活的真谛,奏响生命的乐章,在彩云和琉璃里绽放最美的色彩,在人生的小路上留下最深的脚印!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4

如果不是小米妈妈的推荐,成妈很难想到去读杨绛的这本《我们仨》,甚至连杨绛是何许人也都不知道。成妈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读完此书,很是为他们一家三口相扶相守所感动,也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却仍工作的态度落泪,为互爱的一家人失散而悲伤。

杨绛是钱钟书老先生的爱人,钱钟书是《围城》的作者,他们唯一的爱女名钱瑗。此书是杨绛老先生于九十多岁后怀念已逝去的另二位家人作做。书中描述了她们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却患难与共,相互理解与支持,同时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抱怨,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描写一家三人的品质,但字里行间及一生事迹却透露着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高尚品格。

很是为文末所描写的一句话感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如此,会历经大起大落,会历经生老病死,端看我们用何种态度生活着。用积极的一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乐和幸福的;用消极的一面看待人生,则人生充满不幸。其实现代社会,我们人人是幸福的,没有饥饿,没有战乱,是和平发展 繁荣昌盛的好时机,几百年才一遇。我们处在这样的好时代,有什么不知足的,又怎么能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我心亦然。回想着自己曾经许下的愿,为社会贡献一些心力,去落后地区资助些生活困难的孩子。但总是为生活中各种杂事缠绕和困扰,将那些心愿抛诸脑后了。等成成大点要去实施了,带着他去去落后地区,体验当地的生活,让他明白他是幸福快乐的。

看完了《我们仨》,我也学到了很重要的一条,不要抱怨。其实人生中总会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会被误解,会被陷害,但没必要抱怨的。今后我也要摒弃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与失。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

“世间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所用的,出自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这么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白居易诗里的悲伤在这仿佛更加痛彻心扉。

书记录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梦说;“钟书大概是记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第二部分记梦,作者犹在梦中,但又感觉真真切切。如庄周梦蝶,却并不轻灵。作者夜夜梦回女儿所在的医院,看她日渐消瘦,也看她渐行渐远,去一个没有作者的地方。而后看着丈夫那叶小舟随着瀑布冲出来,驶入茫茫云海,愈来愈小,直至消失。作者无能为力,只能化为一片黄叶,让风吹回曾经的家,如今的客栈。此去经年,“我只能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

这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过世的奶奶和爷爷。奶奶个子中等,慈眉善目,带人极温和友善,我的记忆中,她从不曾发过脾气。小时候,父母不经常在家,都是奶奶照料我的生活。她总是很早起床,忙里忙外。当她歇下来,她会牵着我的手一起去门口的小街散步玩耍。她是我最爱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回到家后,我坐在椅子上,奶奶在一旁拉着我,爷爷就蹲下给我擦药,他们都是极其温柔的人。那时,爷爷偶尔会去幼儿园接我。每次他随身带一个小马扎,坐在园区里等我放学。我隔着门,看见他,喜悦涌上心头。接到我后,他一手拎着小马扎,一手牵着我,慢慢往前走,阳光打在他脸上,多么美好。那几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2008年,奶奶因病去世。自此,爷爷每天中午都在堂外摆个小桌子,几碟小菜,一瓶酒,一人用饭。爸爸告诉我,爷爷是想奶奶了。后来,爷爷也离开了。那时的我才三四岁,十几年过去,我对他们的记忆大抵只剩这些了。世间美好的事物到底留不住。

书的第三部分则是杨先生的回忆录。自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相识相知相爱,奔赴他乡,到1938年一起回国去上海,1949年前往北京,一路走来,地点在变换,时间在推移,身边的人一直未变,他们的爱情让人赞叹。初到英国,钱钟书生活技能为零,后来,给杨绛做了一辈子早饭。阿瑗出生时,杨绛一直在医院,钱钟书每每提到他做了坏事,杨绛总是笑眯眯的说:“不要紧。”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这些美好的画面构成了他们的一生。

合上书,闭眼之间脑海里浮现一个老人靠在椅背上,轻轻抿一口水,从窗边拾起一朵残花,慢慢回述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