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时间:2022-04-25 作者:Anonyme

会写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是很了不起的,你知道吗?优秀的读后感是能够增加我们的思想深度的,你知道《我们仨》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热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热门版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篇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1

我们仨手挽着手踏过那万里长梦,我们仨肩并肩越过那凛冽寒风,而如今我一个人在暖阳里,迎着清风雨露,思念过往的天空。

《我们仨》这本书饱含的是沉甸甸的暖意,书写的是平淡生活中如涓涓细流般的爱。它是暖,是爱,它深深打动着我,似水流年飞逝而去,但是经过时间淘洗过的真诚力量,却如黄钟大吕般震撼我的心灵,久久不消。

合上书本,钱老夫妇和女儿平凡的日常生活跃然眼前,——出国期间,和妻子一起“逃会”,细心照顾生产后的妻子,和女儿圆圆“没大没小”的“打闹”……整本书里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每天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淡琐屑的林林总总,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却是三人平淡中的真情,寻常中的幸福。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三个人的温馨,一路扶持、一路相守,苦也酿成了乐,悲也酿成了喜。这应该就是生活的真谛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起父亲为我准备早餐那忙碌的身影,深夜苦读母亲那一杯温热香甜的牛奶,长久以来都被我遗忘、忽略,也许,看多了长江黄河那样的壮观美景,听多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我的内心深处总潜藏着一股英雄情结,幻想着有不一样的人生,不曾想这平静中的纯真美丽竟如小石子一样在我的心田泛起了阵阵涟漪,听风看雨可以是幸福,喝茶赏花可以是温馨。

在岁月的长河里彼此凝望,互相守护,倚在时间的角落里一同慢慢地老去,也是一件悦事,只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空悲切,女儿,丈夫先后离她而去,徒留自己在世间独饮相思的毒酒。我能听到作者杨绛在深夜里的隐隐啜泣,我能看到作者杨绛文字背后的凄婉,我能摸出她温热心脏背后的悲怆。

一如作者所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我们仨,已不再是我们仨,但还是我们仨,我们仨已融成了一生,融入了时光中,即便是散落在宇宙无垠的广袤中,我们也能第一眼望见对方,这便是我们仨。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2

《我们仨》的故事读完,让我久久不能放下。为他们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的风范深深感动着我。真希望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每一个“我们仨”的故事都让人回味绵长…

认识杨绛缘于钱钟书先生,读书年代,读《围城》曾被我们视作为一种时尚,仿佛不读《围城》就不是文学爱好者。由此,也进一步了解了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家人,这样的了解毕竟不同于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这样的家庭也毕竟不同于我们。但是,一直以来却从未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许当时的读书更多的是追随潮流吧。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杨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绘得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她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份量?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是的,有情、有爱,何尝担心没有幸福呢?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3

杨绛先生的大名早就知道,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也是我读过四五遍的书,这本《我们仨》也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特别是前两三年前杨绛先生去世的更是网上铺天盖地。我对杨绛先生的记忆更深的是她回复读者那句“你的问题在于想法太多而读书太少”。她这句话还被我自嘲过说自己是“想法太多而行动太少”。

这个月开始想好好读几本实体书,就入手了这本书,今天放中秋节假,在这个传统的团圆节里读完这本书,甚好。

整本书读下来,感受到的不是传说中的“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实际上,这会读下来让我对这个说话相当怀疑,甚至鄙视,感觉是文人圈里文绉绉的奉承。)我无意诋毁杨绛先生,对于她,我是尊重之情。不过,我觉得从这本书里读出来她最令人羡慕的是和钱锺书先生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同步,在性格上有些互补,在是非对错上和教育女儿态度上又非常合拍,确实是非常棒的组合。在他们三个人的小家里,每个人都非常率真单纯,又各有优点,相互照顾。家庭氛围真的是轻松到让读着的都想结婚生娃。这样的家真是令人眷恋的心灵港湾。一个三口虽然每人都是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家里却一点那种清高冷谈的状态都没有,反倒是非常的活泼天真,像三个长不大的孩子。最后一节,那种淡而久的怀念和悲伤,让我想起了,“庭前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好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家庭,温暖,轻松,关心。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4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一本回忆录,讲述了杨绛、钱锺书和钱瑗一家三口平淡的生活。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一个梦开头,第二部分是一个亦真亦假的梦,钱先生生病,圆圆生病,杨绛奔波在老伴和爱女之间,最后圆圆先走了,钱先生也走了,“我们仨”走散了,第三部分是完全真实的故事,讲述了钱钟书和杨绛婚后工作,爱女出生直至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世的人生历程。

钱钟书和杨绛婚后到英国留学,后又回国,他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们把平淡的生活当作是“探险“,在”探险“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没有主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交流什么,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夫妻。

爱女圆圆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圆圆虽然从小体弱多病,但是生活很乐观,喜欢“格物致知“的观察事物,是父母的小棉袄,重病期间,都不忘叮嘱妈妈注意身体和饮食,也不忘给爸爸寄卡片。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处处有欢声笑语,有趣味。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句平实的话语,却真真的感受到了那份沉重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现在的人们都太忙碌了,不断的追求想要的,却忽视了平淡的美丽。我们有理想,有追求,不停的奔波忙碌,抱怨生活中工作中的不满意,却没有认认真真的体会身边人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我们仨读后感范文5

看惯了现今的明争暗斗,看淡了生活的不义不忠,现在静下心来细品这三个人走过的一路,真的有种难言的感动。经历着社会的洗礼,可心灵依旧纯洁;经历着战争的侵扰,可信仰依旧坚定;经历着疾病的纠缠,可亲情依旧温馨。犹如品味一盏香茗,苦涩中夹杂着清香,“我们仨”的生活亦是如此。

只可惜一切都没能逃过命运,如书中所说,只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圆圆离去,钟书也没能陪着杨绛走到最后。不敢想象,这位老人要怀着怎样苦涩的心情完成这本书,但还好,这本书确实真真切切地记录了他们仨的幸福。

读过杨绛与钱钟书爱情的点点滴滴,才懂得真爱亦是知己,爱人亦是灵魂的伴侣,是何等的幸运。当今的情侣又有几对是这样呢,拥有再多的甜蜜,也没能牵手走到最后;而今的夫妇又有几对是这样呢,可笑那么多匆匆的离婚,只是因一句性格不合。

我们急着完成人生的任务表,考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老去。结果一切都是那么仓促,仓促到我们都忘了品一品生活最原本的味道,忘了到底怎样的精神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然而请你别忘记,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富,而家,也永远是你最温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