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时,用词要准确,避免因词语不当导致意思表达不清楚,大家在分享读后感时,可以通过讨论激发更多的思考和灵感,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本书书的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1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迎来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书籍对人们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闻资讯充斥耳边,报纸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这只是资讯,是个消息,我们只是在搜集消息罢了,而评论是别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们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罢了,没有营养且有害。久而长之,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但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问题没有时间,兴趣阻碍着人们阅读的心。但作为学生已经满足了各种条件,学了十几年我们就会阅读了吗?老师则并未培训我们相关技巧与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告诉我们不是。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告诉读者通过前言与目录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写书如同谈话。任何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总需要一个观点,而书则是他如何阐释解读他的观点,无论书看似如何费读难懂,作者都不会为难读者,而是诱导读者去发现懂得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过程。阅读也像打猎,我们捕获的猎物不能仅仅弃之不顾,需要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都源于他对一些问题与现象的看法与思考,要看懂一本书就必然要找出这些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物繁杂五花八门类型众多。比如面对现象文学时。没有现象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这是一种思想与创造力。现象文学的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胸襟,有了这思维创造才会没有局限,才能超脱现有的桎梏,摆脱现有的时空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面对这种想象文学,我们应该按照作者的规则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戏剧小说皆是如此。
时代向前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意义却是难以被取代的活学活用不拘于条条框框。
要做主动地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头球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的信息,让读书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智慧需要积累知识,而累积知识最重要的是透过阅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读书学习始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时间宝贵,我们不可能看尽所有的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将这本书的精华融会贯通,就要像庖丁般目无全牛而知牛,终达神技实践出真知。不断改进,摸索适合自己的技巧,以我为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提高效率,提高自己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2
读完《皇帝的新衣》后,我觉得里面的国王太愚蠢了,
有一位非常爱美的国王,他总是喜欢穿漂亮新潮的衣服。一天,国王发现没有新衣服穿,于是下令立即找人给他做一件更新的衣服。这时,有两个骗子想赚钱,两个骗子去对国王说:“陛下,我们会织一块神奇的布,颜色和图案都很好看,但是,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这种布做的衣服,不称职和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听了这话,国王想:这种布也可以用来知道我的大臣们是否愚蠢。让他们快点做这件衣服。读到这里,我真的很担心国王,他怎么能相信骗子的话呢?一切都不能脱离现实。过了一会儿,国王派他最聪明、最诚实的老部下去看看。看完之后,老部下也对国王撒谎。他派另一位大臣去看,大臣也对国王撒谎。这两位大臣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国王撒谎。国王决定亲自去看看,国王什么也没看见,但他显得很满意。在生活中,我经常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人为了赚钱,用欺骗、抢劫等行为,以实现金钱的虚荣心。
第二天早上,国王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参加了仪式。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说它不漂亮。虽然一个孩子说了实话,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是一个愚蠢的国王,国王只能假装非常骄傲地继续前进。每个人都听过狼来的故事,小英雄欺骗了农民,最后,他伤害了自己,所以我们都必须诚实。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3
这本书相对来说也算是读的比较仔细的了。既然学习方面是博客的重要一块,那么趁最近没什么事也就多研究一下关于学习、阅读方面的书。而第一本就是这个《如何阅读一本书》。
很明显,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书应该怎么去读。说来好笑,怎么说也是上过多少年学的人,连书都不会读吗?可是在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发现一些问题,恰恰也是我们对自己过于自满的一些问题。
首先,其实我们真的都不太会读书。就这点而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同时不同的阅读内容也有着不同的差别。像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人,不过目的似乎更多的是打发时间,即使对于明显的工具书或者说是教学方面的书也只是看过就忘。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
于是乎,参照书中的标准,开始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就在空白处做一些笔记,划一些内容。并在看完一整遍后再次的复习,还把画出的'内容做成了笔记。
其次,阅读的层次。这应该是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它提到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阅读。基础方面不用多说,能识字,能领会大意,我们大部分人应该都只是在这个层次而已。检视则是快速的了解一本书,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分析阅读是本书所强调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篇幅最最多的一部分。其实用自己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是真正值得去读的书,就应该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读。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获得收获。而阅读则是针对某一而不是针对某一本书,也就是说,你踫到一个问题,或者要做一项研究,就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著作,类似于我们写论文以及我现在做的关于学习和阅读方面的研究。
对于我来说,似乎每本书都在做着基础阅读和分析阅读。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是缺少了检视的过程,从而对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无法定下结论,于是每本书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却收获甚少。因此,在这方面也是我要加强的部分,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人要加强的部分。另外多说一句话,不要被所谓的畅销书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这个问题一会我们再说。
再次,阅读应该是主动的。就像前面所说,很多时候我的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如果仅是为了资讯或者是消遣来说,这种形式未尝不可。不过还有很多时候在对待理论性的书籍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很多的时候,一本书对我来说即是打发时间用的,又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一种诡异的矛盾体,或许说是一种无法集中的心理精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本差书倒也无所谓,如果是一本好书。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4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5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难以忘怀的情……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一本让我喜爱的书——《骆驼祥子》中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
拉车夫祥子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祥子有一个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为了完成他梦寐以求的梦想,他四处拉车,夜以继日,原来的那个懵懂的少年成了一个健壮的强汉。他凭着不解地努力和坚持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他又遭遇了一个噩耗——他的车被士兵抢走了。但他并没有灰心,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又买了一辆车。也许他实在是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勇气继续生活。他开始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彻底堕落成这座城市的“垃圾”。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风景。从明媚美好的开始,到黑暗慵懒的结果。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地被生活击败。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前进,就有了可能成功的路。在生活中,如果每次都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就离成功又更近一步。生活就像一座座入云的险峰,只有毅力坚强的人才能不断地征服它们。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6
打开它,你就来到了多年之后,这里的一切都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黑压压的世界,污染极重的环境……种种的场景告诉你,未来也许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
“这本书不可能完成!”多少人在反驳着,耻笑着,但老人却从未放弃过。这本书的末尾,确实无从结尾。直到遇见了那个奋不顾身,哪怕赌上性命也要拯救妹妹的被人们称之为废物的男孩。
他很卑微,明显不像是这么一本应当书该有的男主,可就是他,也只有他能够填补上老人书中的不足,也为此书添上了浓墨重彩。
科技发展是好,这说明了人在进步,可是有时却因为科技的大爆炸,再次分类。一类住的地区美仑美奂,悠哉清闲,他们明事理,知人心;另一类,却要永远的在肮脏的关口生存的“人类”,他们以生存为目的,为生存而生存,而那消遣,却也就是那腐蚀他们肉体乃至灵魂的大脑曲针。
老人的生命最终还是消散了,但他的灵魂却寄藏在了这本书上,他是他人生的缩写,是他灵魂的写照,男孩最终带走了它,发誓要振作起来,不再懦弱了。
但,真的吗?
曾经的懦弱小子,会因为一次冒险彻底改变?不甚可能。而作者埋藏在文中的,又何尝不是深深的反讽啊!
?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不仅是作者写的一本书,更是作者对社会的一种劝导。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7
本书感觉太过冗长,不知道是不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给自己加了很多戏;且文章的结构条条框框要求太多,个人认为读书不该有这么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凭兴趣读了很多书,喜欢的书也会读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连当时的自己抬起来都费力,没人指导,没人要求,纯粹依靠兴趣,这样的读书和学习或许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果你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一个问题,他可能会回答你。如果你还是不懂他说的话,你可以再问他问题,省下自己思考的时间。然而,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一本书书的读后感篇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宇宙的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是由保罗·特普斯写的。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有些不熟悉,不过没有关系。听我介绍了这本书,大家可能就把这个名字烙在了脑海里。保罗·特普斯,一位擅长写科幻类小说的作家。可是这本书写了一本没有书的世界。人人颓废,像一具尸体一般,没有笑容,没有泪水,没有抱怨。更没有知识,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场大地震和一场大火。所有的书毁于一旦,化为乌有。人人失去了所有,就这样,上帝还留给地球一个天使。一个来拯救地球和宇宙的天使——一位充满善良,自信,阳光,感恩的小男孩儿。他夹带着宇宙中的最后一本书开始经历起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拯救全宇宙的重要使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那些日子,现在的日子。就在不久,我还抱怨妈妈又给我买了“小山”一样高的书,抱怨不想看书,还想让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读完这本书,一想到没有书的日子,我就后背一股冷风吹来——害怕。害怕我变成和书中一样的人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那样的.生活是多么无聊、黑暗、害怕。一向不爱惜书的我竟把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揽在怀里,可心里还是有种“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破”的感觉,似乎那就是宇宙的最后一本书。我还觉得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竞争的社会上你不读书,又和书中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和社会共同发展,与时俱进。
借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吧:假如你不读书,明天就将会是一个没有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