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5-09-20 作者:Cold-blooded

心得不仅是对经历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导与启发,心得体会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已工作多年的我,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为更贴近自己的工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的小学教师岗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就要过去了。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中,我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

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在经过了开学前的一次新教师培训之后我终于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的需要的。

网络继续培训学习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学方面的讲座,在这段时间里 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网络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首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次,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网络学习,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绝不是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6年了,各个高校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成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次由部组织的大学英语教师网络在线培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听取各位专家所做的报告,还可以在线实时和其他高校的教师交流经验和探讨问题。在短短两天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对于大英课程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从各个专家和教师处学到一些先进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1、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适合本校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王守仁教授首先给我们解读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课程要求在充分考虑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下,又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一个更加实际的教学指导。新的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避免了片面化倾向,提出大学英语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我们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以针对每个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些听说和阅读讨论话题,使得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与将来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相连接,为学生的专业研究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学习。这正是个性化英语教学的体现。我们在本级学生中的部分班级进行了实验,通过问卷调查,教学信息反馈和考试成绩分项对比,发现这种方法更加有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设计并完善一个更加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到他们的英语语言学习目标。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我校的20xx年12月参见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机考试点。通过与参考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新的四级机考形式很感兴趣。这种新的考试模式能够更进一步的测试出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也更加贴近学生今后的英语实际语言运用环境。在考试过程中,单纯词汇和阅读已经无法通过考试了,必须练习听和说——这是学生们今后英语运用的主要技能,也符合我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要求。同时,学生们对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增加原汁原味的英语视听素材,针对素材进行专题讨论等等。我们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就增加了各种形式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新的语言材料,与原来我们使用的经过编辑的材料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我们还发现,经过一些练习后,学生面对陌生人说话的信心也有所提高。这种新模式的四六级考试更加符合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

3、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我校从20xx年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到20xx年已经在全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铺开。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改革后,我们采用渐进的改革思路。采用的模式是多媒体精读教师面授 + 多媒体听力教学教师面授 + 新时代交互英语口语练习教师面授 + 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各个任课教师每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监督,并在课余时间进行疑难解答;同时在课堂面授课时进行口语训练,检查并巩固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我们还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相关学习网站的链接)进行资源上传,丰富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同时我们还形成了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评估体系,从学生的听、说和阅读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同时学生也对于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用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为我校英语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空间。从20xx年9月起,我校几名一线大英教师开始建立动态大学英语口语语料库,课题组成员随机抽取了8个教学班安排20个场次的口语录音,包括情景对话和话题讨论,共计160场次的录音工作。并将所有录音材料转写为文字材料。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录音材料发现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其产生注意,然后通过口语练习进行强化,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口语错误。对于这些错误的分析可以转化为我们实际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以适合大多数的英语口语学习者。也就是说,学习者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口语输出,而教师针对学习者口语输出时所存在的问题改善优化相应的教学内容及策略。

4、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产生的新问题

在新模式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通过各个学校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能过帮助我们解决以下的问题:

1、如何鼓励学生认真、独立完成网络自主学习;

2、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3、怎样应对机考中的听力材料,也就是什么样的听力材料更有效。

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与其他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搞得更好。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4

作为一名战斗在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很庆幸能有机会参加本次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和教法的深入,双语教学的开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我曾深刻体会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而此次参加的网络培训,恰是对我们所欠缺知识的补充及方法的引导,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一次网络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通过学习,让我更深一步理解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教师的知识要像自来水一样随拧随有,要像泉水一般永不枯竭。遗传学是作为一门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同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感到遗传学知识抽象,学生难理解,复旦大学乔守怡老师通过对复杂知识简单化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教学的“深入浅出”。深感遗传学的教学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法共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变难为简,明晰结构,欲扬先抑,设计问题”等教学要点,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作为一名遗传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反思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锻炼。

2、 通过学习,让我更深一步意识到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要思考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立足点,要将课程教学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目光放长远,此外,在低头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做好科研工作。例如积极建设本学科的精品课程,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建设的发展。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化建设,对课程内容和平台进行必要的更新,对教学的方法手段进行积极探索改革。此外,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助于与国际相接轨。

3、 通过学习国家发展研究中心蔡克勇老师的“转变观念,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讲谈,内容从世界经济发展到我国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从爱因斯坦的教训和认识到创新改革的推进,丰富多彩,讲解生动,使我从单一的教学中抬起头,睁开眼,站在另一个高度来看待人才培养的问题。无论是北大模式的“创新个性化”,还是中国科大模式“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通过学习”,都是转变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先行军。通过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

4、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老掉牙,看书,看教案,看名人讲座,跑各地开座谈会,网络学习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使我受益匪浅,深刻的体会到:网络学习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此次的网络培训,使我对教学的理念有所上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所探索,对遗传学的教学过程有所思考。并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科研是一项重大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做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有助于我们对教学的进一步深刻理解,是高等带动国家建设的动力。

心得体会_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5

我是一名‰散数学》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散数学》的培训。本次课程培训于20xx年6月19日21日举行,我参加的是陕西省分中心的培训,由北京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屈婉玲教授和王捍贫教授主讲。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收获良多,启发很,对创建精品课程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认识‰散数学》的课程体系和教授方法有下列几方面的提高:

一、离散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指导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元素。

在‰散数学》教学过程中,初讲者和初学者都容易形成这样的认识:

1)离散数学课程抽象难懂。一方面数学概念多、杂、而且抽象,另一方面它是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关系为主要目标的,需要学生们从以往的连续概念转变到离散概念,而且它更强调创造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转变。

2)离散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目前离散数学的教学模式多为:以讲授法为主要授课方式,采用闭卷考试为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承,即“授之以鱼”,这种模式不能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而且,理论数学是抽象的,如果再把离散数学的教学囿于在基础数学教学的圈子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离散数学无用”的想法。

本次培训介绍了离散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及知识体系,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等,并通过一些典型知识单元的分析对相关教学设计,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离散数学的学科方法就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事务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其特点就是高度抽象和精确,主要的数学方法是描述方法(模型)、分析方法(变换、数量化)和证明方法(演绎推理、公理化方法、构造性方法等)。因而在教学中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专业方向、课程方向三维度来确定教学计划、进程、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中,也要根据能力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课程特点来确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课程定位、学缘关系等。

二、离散数学的能力目标是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的基本纲领。

离散数学能力目标的定位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认知能力、理论分析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这样的定位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历史、结构的双重观点来看待概念、关系、实例和推理构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区分重点难点、讲究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等。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能力定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1、如何讲好一节课?

2、如何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3、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4、如何强化能力的培养?

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深垦握离散数学的课程体系,避免“太散”“太满”“不活”“太快”“灌注”的死角,找出每章每节的结构;有取有舍的组织教学过程;不要照搬教材,应该组织实例,讲出内涵和发展;不同的内容穿插进行,掌握节奏;按照提出问题、讲解方法、推广应用的顺序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另外还要适度的安排好习题课和训练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过程对该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支撑和实践。

三、离散数学所在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计算机学科不断向前发展,而在计算机科学中又普遍采用‰散数学》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离散数学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如何教好‰散数学》课程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课程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特殊的图、组合数学等部分,以前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几乎是一样的,但听完屈教授“离散数学中的学科方法与实施方案”的介绍分析后,才深刻认识到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教学实施方案。依据计算机系学生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的离散数学应定位为应用型知识框架,应用型方向的教学计划以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为核心知识点,以基本概念、描述方法为主,引入较多的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这样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缺少与其他院校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一直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这门课程具有内容多且散的特点,在教学中总有一种赶课的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也不理想。在培训中学习了屈教授、王教授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后,发现课堂ppt电子礁加适当板书,课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讨论、答疑,这样可以适度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基本概念与定理用多媒体显示,必要的推理证明可用板书详细讲解,课程内容精讲60%-70%,其余留给学生自学或练习;另外电子礁ppt中一些动态推理或图片还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缓解教学内容枯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正如屈教授所说的通过实例使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对培养新型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基础数学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数学思维能力,那么离散数学的学习就是将基础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类专业学科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具备数学理论、数学模型和方法的应用能力,而不只是停留在考试和模拟使用的层面。

三天的学习,不仅让我看到了教授们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对离散数学的教学认识也有质的突破。听课培训、班级交流启发我对今后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和创建精品课程方面有了很重要的促进和提高。

离散数学课程的与建设是一个永不止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求实创新,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最后,感谢国家部、陕西省厅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次培训解决了一些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指导。感到自己受益匪浅,也希望今后多一些这样的高质量的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