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海面上,老师是我们的指明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教师节就要到了,那么教师关于德育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您的参阅。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于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引路人,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工作水平;社会是立德树人的软环境,要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整合学校、教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始终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方向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指南针,办学方向走上大道坦途,才能培养出人才和精品;办学方向如果走上了歪路邪路,只能培养出废材和毒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到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去,将党在革命时期创办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式高等教育、创办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新型正规大学,到逐步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优良经验和光荣传统发扬光大。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研究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高校的主流价值、主导观念、主体精神。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教书育人的总战略,以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规范治学理教的全过程,以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影响师生员工的言与行。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礼记·文王世子》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要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新时期新形势,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70、80后居多的青年教师和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也体现出新的特征,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规范,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全社会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不仅是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发凸显。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应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供立德树人的基本资源,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所需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硬环境建设。同时,要融合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合力,在全社会、全领域构建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另外,要弘扬大学精神、彰显大学文化,在变革的时代保持宁静的校园,维护大学的清醒和理性,自觉坚持和守护大学的精神和原则,激发和保护教师、学生对于学术的兴趣、热情和追求,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时间、有能力、有条件关注自身、关注变革、关注世界,教学相长、携手进步,使高校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于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3这个春天,我们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中华儿女为之震撼、倍受鼓舞;信心坚定、昂首挺胸。为实现中国梦而继续着奋斗之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也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人民教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凭借良好的价值观、德行、信念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 “少年强则国强”,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要让莘莘学子深知,使一个公民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个人的品德。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以德服人才是立足于社会;长期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
作为人民教师,我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回想我的学生时代,鼓舞我、影响我人生最大的;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些拥有迷人人格魅力;彰显以身作则原则;爱学生如爱己的德育兼优的老师们。
因此,当代教师更应该彻底贯彻严格执行师德师规的观念,培养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良好的师德,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