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三篇

时间:2022-02-12 作者:pUssy

教师因读书铸就的教书灵魂,作为教师首先是要爱读书,善于从有用的书中中汲取营养。作为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呢?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和大家分享的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相关资料,欢迎您的参阅!

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三篇

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

管桂梅名师工作室四月份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身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每一天应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有些时候自我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由于自我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向都没有构成较好的解决对策。《给教师的提议》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并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向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给迷茫中的我指引方向。如何高效地转化后进生,如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如何让自我的这份事业有所发展等,从中我受益良多,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

做读书人

有句话我一向十分喜欢“想给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阅读对我们教师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许多条件提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当要不断培养自我的阅读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的面前静下心来,要善于对书本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座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应对今年暑期即将迎来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此刻起我要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读书人,不断的充实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涵养变得越来越广阔,让自我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材施教

书中提到了一个值得我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学生呢?”当我读到那里时想到的首先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或许是存在智力缺陷等。而书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曾则提到,对于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拿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让他光听别人的学生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一点点提高也好。读到这我羞愧了,也陷入了更深入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应对每一个学生,异常是弱势群体时能公平对待。我们应当多一份关爱,多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后进生。

点燃兴趣

在从教的6年里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让学生都喜欢自我所教的这门学科?没想到书中竟给我了答案,首先我要充分的备课,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经过精心备课,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才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还要注意精心地设计课堂语言。如果你的语言素养很好,那么你的课堂可能会十分的简便,学生听得也会十分的明白,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最终还要把学生当成朋友,要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要真正的关爱学生,真诚平等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尤其对那些成绩落后的差生,必须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仅有这样,那些所谓的差生才会与你更加亲近,才会慢慢的爱上学习。相信我们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供给了百条提议,这些提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话题,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经过阅读这本书,我更能深刻地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也将会把自我得到了教育理念来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使自我的教育教学得以有效的提升,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

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

一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一瞥见作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探索,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谦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认同的观点

1、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一个学横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2、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的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对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他们要求进步,但是他们的毅力不足;他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

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逆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差强人意的学业成绩、家庭的漠不关心,加上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不少中职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三、反思与重构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独立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对社会的多种诱惑,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帮助中职生明辨善恶。

《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27条说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所以,一方面,我们自我加压,不断更新变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关爱学生,让其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教师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最新

近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一、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来备课。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十多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尤其是对备课,我一点都不敢马虎,因为我觉得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注重的是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每次备课我都是琢磨了又琢磨,生怕其中的哪一点讲忘了,讲丢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致于没有空闲的时间静下来,细细回味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把备课看做一个独立的环节,备好课就觉得事情就好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惭愧!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大师告诉我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对学生来说教科书的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

二、学习以思为起点,也是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某某的学习成绩如何的不堪入目,教的我们老师发疯了,可他的成绩还是依然如故,甚至有的老师拼了命似的给这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一题又一题的练习,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一点点的启发。可是,整天把自己搞的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还是没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什么会这样的?对于后进生,我们一直以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够好才学不好数学为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帮他们讲解,但我忽视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王怡深,刚接触时觉得他不会听讲,成绩也差,没什么好感。时间久了发现这个孩子读书的声音很好听,就发自内心的去表扬了他。从此,他在语文课上,常常举手回答问题,也常常听到他悦耳的读书声。没想到期末考试时,他竟然比期中时进步了十几分。年前放假时,他不仅领到奖状,还领到了奖品,我想这都源于他已经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有时候我在想我对学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我做到了别人都无法给予的关怀和帮助,看了这块内容后,我才明白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只不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是隐藏着的,需要教师去发觉,去培养。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也许有些教师会抱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体已筋疲力尽,哪有时间腾出来读书?”对此,我也有同感。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不光要读所任学科的有关书籍,还要读学科以外的书籍,要做到博览群书,因为现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学科以内的知识,现代课程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敏锐的思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熠熠生辉。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于他广泛阅读的缘故吗?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书中还有很多好的建议,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细细品读,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略书中的精髓,用大师的教育精神来鞭策自己,用大师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自己,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的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