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积累,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一定都得到了磨练,一篇工作总结中包括对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医院内保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1
在院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以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院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感染管理工作,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导院感办开展日常工作。第一,注重依法管理,按照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学习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各项政策法规,院领导强调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院感办主任认真负责的管理,我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不断强化。第二、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院领导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产房、手术室、检验科等重点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配置基础设施。第三、吧控制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经常到临床第一线了解情况并检查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设法解决,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
二、充实卫生院感染组织机构
根据卫生部规范要求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医院按照职责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每季度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对质量检查结果组织讨论和考核,同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科室院内感染存在问题组织医务人员讨论;各级院内感染监控人员履行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应职能,从而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的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检查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等。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营造氛围,院感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院内感染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全年对我院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培训考核4次,实习生培训考核2次。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医院预防、控制感染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2
20xx年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指导和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从组织管理,到制度落实,以及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贯彻落实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健全完善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医疗行为,保证了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加强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做好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社会污染,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
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四、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3
今年以来,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儿科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我科成立了感控小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我科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检查室、治疗室、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二、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彻底,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科人员的素质,争取全科人员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4
根据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要求,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对中医科全年院感工作进行了自查,要求边自查、边整改,力求做到认真、全面、仔细,不留死角。检查院内感染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一、中医科院内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1、健全组织并完善规章制度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根据中医科特点,制定了中医科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及病房感染控制管理措施等文件,明确科主任为消毒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类人员职责分明。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为强化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并进行考核,增强全员消毒无菌观念,充分认识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
3、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5、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立即消毒。
6、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7、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9、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10、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灯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4、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各病室应有流动水吸收设施。
15、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相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二、自查结果:
1、科室定期开展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并进行考核。
2、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对病房、治疗室等消毒。
3、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集中交专职卫生员回收处理,从源头上杜绝了医源性废物流入社会。
4、抓好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病例及时登记上报。
5、未发现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纱布块、棉签等有过期使用现象。
6、医护人员能严格执行,日常工作中习惯用“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7、通过以上工作,中医科20xx年未发生1例院内感染事件。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5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控制院内感染是手术室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感染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对医院参与市场竞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科控制院内感染工作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院感科的直接指导下,对院内感染工作控制较好。现将全年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科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感染管理质控小组,专门负责科内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提出了控制感染的措施和方法,经常检查每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与业务知识培训,使每个医护人员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手术室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院感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手术间、无菌物品储藏间每日用三氧机消毒2小时。每周更换消毒液和容器,碘伏、酒精每周更换两次,每月均对手术间、无菌物品物品储藏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表面和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敷料等含菌进行监测,并将结果上报院感科。在护理操作中做到了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和一做一擦手、一用一灭菌。对消毒物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有无过期物品。对一次性用品均进行毁行、浸泡,由供应室统一收集,使一次性用物的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对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本年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装,医用垃圾用黄口袋分开,对于针头、刀片、玻璃等锐器放在专用锐器盒内,由专人收集处理;每周五定时对手术室各个区域进行大扫除。全年我科召开了四次监控小组会议,会上将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订出了预防措施,分析薄弱环节,并制订措施,限期改正,同时对好的环节进行鼓励和表扬。
四、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科内全年进行12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等,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保障病人安全。
(1)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进出手术室人员按要求着装。
(2)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则。
(3)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发霉、过期现象。
(4)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技术加强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5)手术后器械按卫生行业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腔镜器械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6)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7)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工作人员、手术器械和物品、污染布类、污染环境等均严格按特殊手术后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六、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共采样133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37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36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24份,消毒液采样培养36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24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261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县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16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共收治手术病人1285例,其中无菌手术切口320例,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9。7%。
七、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我科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存在的问题
1、必须加强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技术管理,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2、需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感染手术的器械、敷料和环境的处理,加强自身防护,防止因为手术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3、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包括使用的控制。器械入室后必须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以保证器械的使用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以上问题希望能得到院感科的重视和支持。
医院内保工作总结篇6
一、完善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二、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记录。
三、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10%,漏报率<1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2、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24小时上报感染办,科室做好记录。
3、按时做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
4、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感染办,并做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根据培训计划,每月对科室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
六、抗生素应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6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七、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3、输血完毕后,科室保留输血袋24小时,无异常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八、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
九、医院感染检查考核
1、每日由科室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针对上述相关指标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并反馈给个人,以便及时改正。
2、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按时填写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质量分析、手卫生消耗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