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还是有很多人都在为怎么写好作文感到头疼,值得读者反复阅读的作文肯定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的,大黑猫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回家乡的作文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回家乡的作文篇1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脉延绵而来,从三面温柔地将村子拥抱入怀。不远处,三门湾的海风挟着淡淡的海腥气徐徐吹来。远天白云,幽静小巷,时光仿佛定格。腊月,当青白色的枇杷花开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来,沉睡的古村才苏醒过来。大人们做麦饼、裹麦饺、包粽子、捣麻糍用各种美食迎贺新年,而最受人欢迎的美食要数十四夜的馏了。
在宁海,我们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我们叫“十四夜”。这天的主角就是馏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敞开;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切菜烧火,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屋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喊一声“吃馏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青瓷碗,叮叮当当一路敲着,在“侦探”的带领下向已经做好馏的人家进发。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馏高手。她先将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浆,然后把腌好的瘦肉、卤豆腐、冬笋、墨鱼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丁,接着把挑好的鲜牡蛎装盆洗净,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细细地剁成菜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烧锅了,用猪油翻炒料理后放入盐,加水,等水沸腾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浆,并不断搅拌直到不稀不稠为止。这样,美味的馏就烧好了。家乡有一句古话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可见馏实在是好吃。
这十四夜吃馏的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相传戚继光在台州府抗倭时,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落,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供军队充饥,这就是最开始的馏,此后年年相传沿续至今。每年的这一天,主人十分欢迎别人到自家吃馏,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我的奶奶甚至在门口支起了大锅,笑眯眯地盼着客人来吃。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村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车子沿着弯弯的山路排的老远,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客人,熙熙攘攘,沿着老街,每家每户的“讨”着馏吃,留下一路欢歌,因为他们手中捧的是最热情的家乡味啊!
回家乡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虽说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体会到的何尝不是欢乐呢?
除夕是最令人兴奋的日子,这天可以说是辞旧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为“无新衣,不新年”。傍晚,吃过年夜饭,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买各种烟花爆竹。到了店门前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有飞天炮、摔炮、水雷、雷鸣......我真想统统拿走。
我把烟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机点着,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随之又开始冒出不同颜色的火花。我急忙挥舞,挥舞出不同形状。眼看快灭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来引火,居然引着了。我又拿起几个烟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几个,不停地挥舞,像仙女在凌空飞舞彩带。真是美丽又壮观!
还有摔炮,拿起一个,往地上一摔,立马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还有飞天炮,是一个蜜蜂的外形,旁边还有一个绿色的引火线。我把线点着,赶紧跑开了。它像一个飞碟一样,旋转着,随之升天,发出各色的光芒。
当我们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联欢晚会了,里面的舞蹈优美而喜庆,演员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还有各种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拢嘴,又颇令人感动。
这天夜里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回家乡的作文篇3
这天中午,我吃了妈妈的拿手菜“芹菜炒鱿鱼”这菜颜色美,气味香,味道更是鲜气十足,真是羡慕妈妈的这一手艺。我实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跟妈妈学学,自己做美味给自己吃呢?于是,我就和妈妈学了学手艺。
妈妈说:“我们首先要把鱿鱼煮熟,这鱿鱼煮熟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得用这东西煮。”妈妈指了指高压锅。妈妈接着说:“我们分工行动,对于高压锅你太熟悉,所以我来煮鱿鱼,你呢就来择芹菜,洗芹菜和切芹菜。”我胸有成竹地说:“包在我身上吧,没问题!”
当我闻到阵阵鱿鱼那诱人的香味时,我的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自言自语地说:“哈,我可以再显身手啦!”妈妈说:“你现在还不可以做”芹菜炒鱿鱼“因为你还没有经验,不能光听”芹菜炒鱿鱼“这道菜的名字就以为做这道菜就很简单,你得先看看妈妈我是怎么做的。”说着,就做起了示范。
妈妈首先把煤气打开,把锅加了加热,接着了舀一小勺油在锅上。一分钟后,妈妈把准备好的芹菜全部倒进了锅内,一会儿炒芹菜一会儿适量地加水,没过几分钟,妈妈把煮熟的鱿鱼也给放入锅中,炒了几下之后,妈妈把各调料也陆续放入锅中,接着说拿锅盖,盖住了锅,闷了一会,妈妈的拿手菜就做好了。妈妈说:“该你了。”我也像妈妈那样做了起来。
十分钟后,我和妈妈的杰作都摆在了餐桌上,各自尝了各自的“芹菜炒鱿鱼”,妈妈先发话:“你做的”芹菜炒鱿鱼“颜色和气味倒都挺不错,只是——”我说:“只是什么?”妈妈说:“只是你的”芹菜炒鱿鱼“太咸了,说,你到底放了几勺盐?”“哈哈——”我们俩哄堂大笑起来。
回家乡的作文篇4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那里的田野长着成片成片的庄稼,比人还高。一次,我在玩皮尺,看见窗外碧绿的田野,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用皮尺去量稻子呢?我匆匆忙忙地跑出去,找大哥哥、大姐姐帮忙。一量,竟然有一百五十厘米长。
家乡的泥土还很肥沃,我和我的小伙伴去挖蚯蚓。那蚯蚓可肥啦,其它地方的蚯蚓细细的,最肥的也不过三毫米,而家乡的田因为肥沃,蚯蚓有一厘米宽,挖出来会把人吓一跳,喂鱼是上等的饲料。
家乡的田野也有许多的“宝贝”。一回,我在田野里玩,看见远处的田野似乎有一件物体在发金光,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沙粒大小的“金子”,旁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玻璃。虽然这只是一件毫无用处的东西,但我还是拿着它向伙伴们炫耀,弄得大家眼红红的,手直痒痒,恨不得马上像我一样走一步就有一张百元大钞等着拿。
在家乡的田野还有很多资源和机会让人致富,那东西就是野生大黄鳝。这野生黄鳝跟外地的黄鳝可不一样,野生黄鳝又粗又长,最大的比你的手腕还粗,而其它的黄鳝就像泥鳅一样大小。野生黄鳝的味道也不错,像是火腿肠。
我喜欢家乡的田野,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快乐。
回家乡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陕西宁强,那里有香菇、木耳和茶叶等众多特产,但我最爱的是家乡的野草莓。
春天,野草莓发芽了。一棵棵嫩绿的小芽破土而出,挺了挺它们那娇嫩的身体,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细雨如丝,野草莓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长啊长,长大的草莓苗成了一顶顶绿色的小伞。
夏天,野草莓藤上开始挂上了果实。它的果实有小拇指头大小,像小小的鹅卵石一样,洁白的身体上点缀着棕色的芝麻点,在绿色锯齿状托盘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诱人。当它们在一片野地里长满的时候,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洒下星星点点的珍珠般美丽。当你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伴着甜甜的汁液在齿间流淌。我最喜欢摘下一整碗草莓,洗干净后拌些白糖,拿一个大勺子舀着吃,那种伴着清香的甘甜让我回味无穷。
这种野草莓在家乡非常受人喜爱,只要一上市人人都抢着购买。比起人工种植的奶油草莓,它既没有鲜艳的色彩和硕大的个头,也没有华丽的名字和特别的甜味,但它却生长在山野林间,喝着甘甜的山泉,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使它拥有来自大自然的淡淡清香,这是奶油草莓永远也无法拥有的。
我爱家乡的野草莓,它虽然小,但却蕴藏着大自然的甘露。
回家乡的作文篇6
每个人都深爱着生他养他的地方家乡,我也不例外。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天然氧吧”──甘肃康县。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我在三年前为了上学,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被妈妈带着离开了家乡,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只有在寒暑假时才能回家乡玩,每次开学时,我很不想离开,心里总是依依不舍。
我爱喝家乡奶奶做的面茶,面茶是家乡人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早餐,我在外面吃过好多的风味小吃,都没有我记忆中的面茶好喝,那“三层楼”的调和,味美之极,可香啦!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吃家乡的特产核桃、樱桃、野草莓等等。核桃很好吃,营养又丰富,它可是补大脑的好东西哦!三月那水淋淋的樱桃犹如珍珠玛瑙挂满枝头,可甜啦!最让我难忘的是每年四月份跟着妈妈去山上摘野草莓,我那时候也怪,既不嫌累也不觉得饿,直到摘满一竹篓才回家,可真是“满载而归”。我们家乡人都把它叫“瓢子”,我还记得奶奶给我说的关于“瓢子”的一个谜语呢:“红竹竿,挑白蛋,又好吃来又好看!”
家乡景美人更美,我爱乡亲们的淳朴善良,爱他们的尊老爱幼,我很想小时候和我在一块玩的小伙伴们,我们每次在一起玩的都很开心。
我在梦里常常梦见他们和我一起玩耍,常常在梦中兴奋地笑着醒来,看着窗外的月光,我真的感觉是“床前明月光,梦里思家乡。”
我爱你,我可爱的家乡!──你是我梦中的乐土。
回家乡的作文篇7
在江西老家过年,是非常热闹有趣的。年三十夜,大人们除了贴对联,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年三十的各种美食,其中我最爱看他们做的就是炸丸子和打糍粑,这两样都是我最爱吃的,所以每次我都美滋滋地在旁边看着。
炸丸子很简单,在江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炸丸子,丸子种类很多,有糯米丸子,红薯丸子,最多的是炸肉丸子。年三十炸好一盆黄灿灿香喷喷的肉丸子,过年期间可以打火锅吃,也可以做红烧丸子。那圆圆的丸子,象征着一年中生活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更寄托着家人之间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但是打糍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糯米需要提前两三天浸泡好,一直泡到手指轻轻一捏糯米粒就断了的程度。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火上蒸熟,等糯米的香味四溢,而且越来越浓时,就是蒸熟了。妈妈总是随手捏一个糯米饭团塞进我嘴里,我大口大口地嚼起来,那糯米饭团,米粒颗颗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般,瞬间激活了我的味蕾。
大人们将糯米饭倒进粑槽,开始打糍粑了。一人双手紧握粑锤,一人握着粑柄,两人拉锯似的,先将糯米捣碎,然后,握着粑锤开始打起糍粑来。打糍粑可是力气活儿,抡锤的人一边打一边喊着号子,我和旁边围观的孩子们也跟着附和着,好不热闹!咚咚咚,随着着粑锤声声,香香甜甜的糍粑也打好了。
香甜的糍粑,浓浓的年味,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