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22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25 作者:Brave

优秀的作文的主题一定是明确充满正能量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审清题意,你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会得高分吗?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精选2022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2022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

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1

小时候思念长大,长大了,才知道需要承担什么,因为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许多烦恼,要学会更多的烦人的东西,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而这都是必要的。

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每一种承担都需要责任心,原来长大就是要学会承担责任。

其实成长看起来虽然不难,但想要真正地长大却是很难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少不能做到承担自己责任。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敢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许多父母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感,而有的父母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孩子都不知道责任是什么,又谈何责任感呢?

我们今年都16岁了,看起来好像也是一个小大人了,可是谁敢承认自己真的长大了。就拿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班里的讲台上出现了一个老师说班里的扫把谁弄坏哒,没人敢出声,连弄坏扫把的人都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见,成长真的需要承担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就称不上是成长了、长大了。

成长需要学会承担责任,责任感很重要。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

我们长大,要承担的,是责任!

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2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在身处困境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

唐朝的玄奘法师,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发现了各家对佛经的解释不同,就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取回真经。他在沙漠中走了100多里后,发现自己迷路了,喝水时大皮囊掉在地上,以至于水全部流光。在这紧要关头,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印度,决不回头!是什么支撑着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而继续前行?是责任!是他对大唐人民的责任!更是他作为一名法师对于佛经的责任!

他又走了5天4夜,几度昏迷在茫茫大漠中,终于找到了一处草地池塘,才脱离了险境。

试问,如果没有“责任”做他坚实的后盾,玄奘又如何能够翻山越岭到达印度?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又如何面世呢?正因为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才使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使他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玄奘用实际行动担当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告诉后人:做人要有所担当!

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是的,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只想着自己的小世界,而没有对大家庭有所担当,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自身的价值必会贬值,必会随着历史长河奔涌而消逝。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肩负的责任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

清代的顾炎武将君子的这份担当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慨叹,身处乱世的孟子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责任时而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时而为北宋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固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成为君子,但我们会成为有所担当的普通人,因为,我们已深深懂得:做人,要有所担当!

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3

江北小城,寒蝉凄切。

近日带奶奶回村,一家人一起收拾破败的小院时,一个闪着暗淡的光、锈迹斑斑的发簪映入我们的眼帘,奶奶握着发簪,望了许久,叹了口气,轻轻把它放去垃圾堆。

奶奶出生在淮剧世家,在淮剧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奶奶对于淮剧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爷爷说奶奶年轻时常常练戏练到嗓音沙哑,做饭练、打扫练、洗衣练……后来奶奶随我们一起搬入城住,每天操劳于各项家务,对淮剧的记忆也渐渐淡了。

我与父母商议着想要为奶奶重返戏台做些什么。我们决定到村口给奶奶搭个戏台,让奶奶拉上年轻时的伴儿,重圆戏台梦。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我负责为此次活动做宣传,我印制好传单来到村口,不停地为村民讲述着淮剧与本地的文化传承。在向一位老爷爷推荐时,他还夸着说,以前总来我们家听戏,整个村里数我家奶奶最会唱哩!那一刻,我对奶奶、对戏曲、对文化的敬意油然而生。

宣传时我也寻找到几位老艺人,他们都与奶奶一样,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淮剧,再次听到我向他们提起淮剧时,眼框里不免泛起泪花,拉着我的手向我讲述他们年轻时唱戏的情景。我想,淮剧是我们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真的会在信息传递如此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失传吗?

演出的日子到了,奶奶早早起身,翻出曾经珍藏的戏袍。我们为奶奶抹上胭脂,整理好衣裳。鼓声响起,奶奶披着猩红斗篷,拖着葱白水袖,捻花从后台款款走来,一双巧手,皓腕凝霜雪。唱腔响起,我仿佛看见了黑白照片上眼神坚毅的那个戏子,台下的小朋友们也随着奶奶的样子,咿咿呀呀的学唱起来。

台上扇开扇合,袖起袖落,唱尽人间悲欢离合。而当今时代愿意听,愿意学这项传统文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凝聚着时代精神的国粹,真的会被时间的长河冲刷走吗?如果说科技、军事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文化不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为传统文化做些什么?或是走进剧院倾听传统文化,亦或是发发传单,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文化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担起文化传承的大梁。愿文化的明天,走过风雨又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