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29 作者:Fallinlove

只有心怀谦虚我们才会有更多成长的机会,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该了解谦虚的含义,更应该让更多的人以拥有谦虚为荣,相关话题的作文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整理的最新关于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关于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三篇

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1

《周易》中说:“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里有“满招损,谦受益”。亦有国外学者说: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可见,凡智者,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者。

学者钱钟书的谦虚之风和他的学问一样为人所称道。一次,正在创作电视连续剧《围城》的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芹就此剧改编的有关问题请教钱钟书。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钱钟书摊开《围城》一书,将毛笔微蘸墨汁,微笑着对孙雄飞说:“我称你为兄吧!”孙飞雄手足无措地连说:“不不不!”可钱钟书已经飞快地在扉页写上了”雄飞兄存览”五个字,并说:“这作为我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吧!

谢觉哉说过:“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一个人的品格与其所拥有的知识是成正比的,要想成为智者,则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谦虚。

即便如牛顿这样的伟人也在临终前这样说:“不要说我是伟人,我不知道世人真正的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认识,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相反恰恰有些高高在上的人,总是目中无人,眼高手低,傲气十足,这样的人非但谈不上谦虚,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简直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而真正的智慧者,却经常以一个普通的态度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时候你甚至不知道面前这位看似普通的朋友就是一个冷静察世,谦虚谨慎的知己,淡泊名利,从不去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这才是智慧者的本色。

谦虚并不是懦弱,谦虚亦非等同于软弱。战火纷飞时、唇枪舌战中、激烈角逐时,谦虚意味着落后、失败!“对骄傲的人不要谦逊,对谦逊的人不要骄傲!”与傲慢无礼者接触也不需谦虚,因为你的谦虚只能换来他的鄙夷!

厚德载物,惟有谦虚才能养成诚恳待人、虚怀若谷的品质;惟有谦虚才能让自己身处顺境看见阴影,身处逆境看到光明;唯有谦虚才能雕琢出自然豁达、睿智聪慧的人性之美!

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2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就过时了。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类似谦让的事情在你我身边似乎已很难发生了。无论是乘车、购物、排队、买票,还是与人合作、相处,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生活所激发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实秋曾在一文中写道:“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难道谦让真的过时了吗?当然没有。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谦让精神,今天,谦让不过时。

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深感面子不保,马上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书一封,细述了家中烦恼,要求儿子快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这位在京高官见信后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文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话:“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户人家见信后深受教育,迅速与邻家修好,并决定两家之间不再垒墙,永不隔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是吃亏,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一则公益广告,除了人们拥挤在公共汽车门前,始终是画外音,一男一女为了自己能先挤上公共汽车而与对方大吵起来,一位老者则平心静气地劝告两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谦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一位为人极其乐观豁达的朋友讨论谦让的问题。她说谦让实际上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因为谦让有时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体现了为人的一种风度与涵养。“不争”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种修养。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积极进取,没有人愿意主动让出自己的利益给别人。谦让并不是说不去面对真正残酷的竞争,这与个人能力无关,而是因为谦让寻求一种内心的平和,内心平和才会静,心静才能生出大智慧。抛开斤斤计较的睚眦必报,谦让展现出的气度与修养、个人魅力会增加自己的人缘,获得更多信任与好感,谁说不会给自己留有更多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以谦虚为话题的作文3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

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它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就是像他这样,他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在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本故事说详细点,时间就没有问题)

是啊!多么好的一个比喻,多么深刻的一番阐述!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个“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