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使用真实的个人经历可以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在写作文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逻辑去理解复杂问题,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书法类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书法类的作文篇1
寒假里,爸爸送我到书法班学习书法。
上课了,黄老师轻快地走进课室。他用眼睛环视了我们一下,就一声下响地在宣(xuan)纸上写了一个苍劲的楷(kai)书“永”字。那潇(xiao) 洒(sa)流畅的笔法立刻就把我们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黄老师让我们临摹(mo)这个“永”字。我早已经跃跃欲试了,马上拿起毛笔挥墨。同学们的基础参 (cen)差(ci)不一,有的写得东倒(dao)西歪,有的写得有点神似,有的写得像散(san)了架似的'……总之,没有一个帖(tie)临得像样的。 只见黄老师穿梭(suo)在同学们之间,有时凝视着,有时脸上带着半点微笑,有时皱起眉头……我们的心都像小兔似的蹦蹦跳跳,这回肯定糟(zao)了!没 想到黄老师平静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书法是一门很奇妙的艺术,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知识,也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持有一颗永 恒(heng)宁静的心,而不能像你们刚才那样急于求成。‘永’字里面包含了我国汉字中点、横、竖、折(zhe)、撇、捺(na)等多个书法基础,我们必 须先学好基本笔画,才能写好每一个汉字……”接着,黄老师就给我们讲述起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曦(xi)之的故事,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中国书法真是博(bo)大精深啊!
书法类的作文篇2
我的堂哥是个帅气的小伙,小的时候就特别可爱,所以爸爸特别喜欢他。堂哥在去年已经当上奶爸了,现在的他,给宝宝喂奶换尿布,也是轻车熟路。
自从上次堂哥给我讲了相对论,ufo之后,我对他可是仰慕不已。别看堂哥每天都是嘻哈打扮,他可是有个拿手绝活———写毛笔字。堂哥的毛笔字写的特别好,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了。堂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书桌上笔墨纸砚,整齐排列着,看着一排排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毛笔,就像一对整齐的士兵站好队伍,等待着检阅。堂哥拿出他写的对联给我看,我羡慕极了,我对他说:“哥哥,明年我们家不买对联了,你给我们写吧,你写的比妈妈买的好看多了。”堂哥笑了起来“没问题”。我缠着堂哥露一手,堂哥准备好笔墨纸砚,写了一首古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见他行云流水,一首工整的古诗就出现在我面前。看着堂哥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也心里痒痒起来,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一”,堂哥看见后说:‘’我教你”,”先跪笔,逆锋起笔,向下顿笔,提笔右上行,中锋行笔,稍向上提笔,顿笔向下右回锋“堂哥握着我的手,写了一个“一”字,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单的一横,写法却很讲究,所以堂哥写的比我的好看多了。一幅大气的书法作品背后,是堂哥每日每夜辛苦练习的成果。妈妈说:“哥哥就是你学习的榜样。”我的头像小鸡啄米一样,不停的点头,哥哥既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是我我心中的偶像。
书法类的作文篇3
我的书法老师名叫宋洲太。宋老师不到50岁,英俊黑瘦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一眼就能把人的内心看透。他会写一手好字,我是从二年级开始在宋老师办的书法班学习书法的。
每次上课,宋老师不大的书法班里总是坐满了学生,可是每个人练的字都不一样,大家写几行就要让他批改一次,宋老师会把写得好的字圈起来,不好的字他会教你订正,一次课如果能挣到15个圈,就可以得到一个宋老师自己做的精美的书签。每个书签上都有一句名言,日积月累,就会越积越多,经常看看这些名言对我们的学习十分有用。每次,当我表现好拿到书签时,宋老师都会对我说不要骄傲,因为骄兵必败。
宋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每次上课前不但要检查书法作业,还要检查学校的作业本。有一次,我因为参加书法比赛得了个小奖,作业写得不够认真,于是宋老师就对我说:“你要是再不认真写,我就把你的.证书没收。”我听了,为了保住证书不被没收,从此就认真写起字来,再也不敢偷懒了。
自从跟宋老师学书法以后我写的字有了很大进步,在学校也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现在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宋老师不但教我学习书法,还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付出,我一定能超过他们。
因此,我非常感谢我的书法启蒙老师——宋老师。
书法类的作文篇4
书法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写字也有些年头了,但越往前走,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思想、修养、眼界、品格和心灵的领悟。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应该是深深打上传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墨韵心声,所谓“天人合一”“书如其人”,确是需要毕生为之付出。
书法之道玄而又玄,对经典法帖深入研习的程度,往往决定作品品位的高下。我在工作室开班的第一课上,即为学员确定了“研习经典、把握规律、用对方法、找准定位”的思路,特别强调对经典的深入研习和对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并身体力行。虽然目前所涉猎的书体还是大篆、简书、章草等有限的几种,但展现在这里的作品和5年前的集子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于“岁月磨砺涵养了笔墨,笔墨再现了真实的.自我”,体现在撷取经典作品中能打动我的部分精华,为我所用;结字宽博而敦厚,展现神采;用笔沉实而丰富,增强力感;不仅通过留白和空间处理的手段,还注意笔调的虚实呼应和细节的节奏变化,使大章法气韵生动,继而达到“气”厚而“势”足的意境。篆书与章草互相渗透,笔意融通;篆书与篆刻互为借鉴,相映成趣。
说到学习楚简,我有所体会。早些年我给自己学篆订立了一个目标:在金石气与笔墨表现力之间写出自我的篆书个性。我写楚简是在写了多年小篆、大篆而举步不前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展开的。我虽然也时常被楚简的天真烂漫、鲜活生动的气息所感染,但为了与时风拉开距离,采取了有所取舍、融会贯通的方法,用大篆的笔法来写简书,复以简书的笔调来调节大篆,不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范畴内。近些年举凡楚简、秦简、汉简,都不同程度地涉猎并汲取有益的营养。因此,笔下的篆体是杂糅出来的新品种,用孙其峰先生的话讲是“带有行草书味道的大篆”,似是而非,并不纯粹。这里不仅有技法的综合运用,更有经验与灵感的融入,笔下流泻出些许古奥、厚重、沉雄、生涩的气息。这一过程的美妙常常使我达到物我两忘的沉醉。
写篆书不能不提及古文字。正确掌握和运用古文字是写篆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有一个关节点,即在某一书风中古文字与个性书写的比重问题。文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个性化的书写、气息的融入,那样的作品可能会味同嚼蜡。书写性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忽略。所谓“写”,重在笔法。写篆书不是画字,当发挥毛笔的书写特性,“写”与“画”虽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
古人书法重实用,今人书法讲创造。沈鹏先生在精英班上给我们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进而提出原创性的思想。我理解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书法创作规律把握基础上自我认识的升华和能动性的发挥、化古为我的个性创作;原创性也不是照搬一些稀缺少见的书法资料,而是将个性融于共性中,在共性中展现个性。
当下书法作品追求形式至上,作品面目极大丰富,然大多失之于表面化,形成所谓展览体。如东施效颦般的竞相粉饰、拼凑画面,个性的缺失导致作品空洞、做作和雷同。如今社会浮躁是通病,作为东方文化核心的书法艺术,本应给人提供高雅、隽永、深刻的精神享受,而不是炫目和花哨的表象,也不是炫耀技巧和画面堆积。真希望有一天书法展出的全是清一色素纸,看谁的表现力更强,那才叫真本事!
北京是个大舞台,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算起来我来北京已经5年多了,5年来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因此历练得更加成熟、执着、自信和坚定。我很知足,安淡惜福,涵养平和的心态,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我当下真实的想法。苏东坡曾感叹“常恨此身非吾有”,对此我感同身受。现在白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好在我已经适应了这种两套头脑工作的模式,会在慢慢的修行中,书写属于我的人生和艺术之路!
书法类的作文篇5
学过书法的人,是要暗自庆幸的。
我向来不懂得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感受,只是听到他们时常抱怨:“写字好难!”只记得我十一岁那年,学了软笔近一年,钢笔字却退步很快,那缘起我的心态。那时候羡慕写字环绕跌宕的人,以为那种“鬼画符似的绕绕字”就是美,就是书法了。不得不说,凌乱美是有的,但如没了章法,别人辨识不清,总以为你是马虎的人。后来得及时扶正,字迹又工整起来,可爱如初了。
我临《九成宫》,大抵练了五年。第一年写字时手抖得厉害,墨色不能把控,常常是“深深浅浅”,好似水墨图,这不符合欧体的风格。次年便有好转,字态逐渐成熟,方为雏形。小学三四年的底子是很牢固的,即使长久不练,一提笔一蘸墨,心神便会合一,入了境,不再出来,直到收笔,才长吁一口气。
如今的我的欧体进步很多,值得赞扬,但有很大不足,如老师所述:笔画太飘浮,不沉稳。或许是我的性子作怪,太急了,这应当改变,正如杨绛先生提出的“修身”一说,“受锻炼的灵魂”。书法的初生儿,谁都是块野玉,但当你的野性在形色的字体中展露时,那突兀的一笔一画便是你受锻炼的灵魂的所在。我是能真切地感受到的。书法使人静,但亦能动若脱兔,这是灵气,它们全隐含在或狂或娇、或喜或悲的作品中。
?曹全碑》我也是临摹过的,但那太娇柔,不投缘,便搁浅。
记得去年炎夏,我疯抄写古诗,手持毫如星点的小白云,在仿古的蓝皮书黄草纸上写下了几十篇长诗。临摹《长恨歌》时,一坐便是一下午,两脚麻透了却不敢动弹。或是酷暑难耐,心不静,而总寻不得手感。书法同写作一般,要的就是坐得起冷板凳的人,要的就是“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人。
近来两腿酸软而无病痛,我便怀疑到写字和写作上来了。谁教我热爱这颇淘神费力的两桩事呢!
总归,心是静的,写字的益处不必多言,从前字拙的我与字秀的我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写作也是写字,不分家的。于是每每当我写作时,便不由自主地把流泻下的思想与情愫化成悦目的字来了。好字叫人悦意看。
陋文自要补苴罅漏,而字也如此。
人一辈子是离不开一支笔、一手字的。每当我“锻炼灵魂”,所有的门就是开的,我的心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