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彩的作文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使其在阅读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感悟,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化为文字,释放潜在的能量,以下是大黑猫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明的作文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明的作文篇1
寒假,阿姨送给我一套书,书名叫《法布尔昆虫记》,里面一共有10本书。它们分别是:《地下毒王——狼蛛》、《天才建筑师——圆网蛛》、《装死专家——步甲》、《殡葬师——埋葬虫》、《神奇麻醉师——飞蝗泥蜂》、《战争狂——红蚂蚁》、《嗜尸者——麻蝇》、《夏日音乐家——婵》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夏日音乐家——婵》,它主要讲了一只婵的故事。婵妈妈选一根很好的树枝,用非常锋利的产卵管在树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里面产下了10颗卵,然后向上爬,用同样的方式再产下12颗卵。它一直重复着,就这样,它一共产下了大约400颗卵。忽然,出现了一只小昆虫,它叫“蚋”。等婵妈妈产完了卵,它立刻飞了上去,在婵卵上产下了自己的卵。它狡诈地说:“愚蠢的婵妈妈,你的卵马上就成为我宝宝的食物了,哈哈!”但婵妈妈已经顾不上了,产完卵后,它已经精疲力竭,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没有妈妈的保护,只有二、三十颗卵幸运的存活了下来。
从这本书我学到了:不管天空、陆地、海洋、小溪里面的所有动物,成长都很艰辛,特别离不开爸爸妈妈的保护和付出。我们小朋友也一样,正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保护,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
昆虫明的作文篇2
你知道吗?在我的身边,有一位干什么事都能扯到昆虫的小小昆虫迷,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王泊然。
要说我什么时候发现他是个昆虫迷,那还真得从那次魔力剧排练说起。记得我们那时,总是演不出各个动物的具体形象,为了让我们演的更加受欢迎,阿姨们也是费了不少心思,他们一边查资料,一边给我们一遍遍展示,可小小的我们却怎么也听不懂。
正在大家都苦恼的眉头紧皱时,只见小昆虫迷蹭一下站起来,使劲举起了他的小爪子,好像不叫他回答,他就要哭似的。没办法,我们只好把王泊然叫起来让他回答,谁知他一说就说的没完没了,而且还说的都是精华,没有一句废话!这可把我们都惊呆了,王泊然一看我们这般兴致勃勃的听着,他就讲得更有劲了!一会给我们说屎壳郎为什么要滚粪球,一会说小鸟为什么会飞......在一旁坐着的我们都惊呆了!仰着头,瞪圆了双眼,仔细的听着他所讲的每一个精华。
后来,魔力剧演完后王泊然对昆虫的知识那可真是更近一步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他在每一节语文课上,只要任老师一问道有关昆虫的问题,或者昆虫的课文,反正只要他小耳朵听到了“昆虫”二字,他准会说到你不懂的`知识,而且还一说一大串儿。那时,你就会像我现在一样,记录他所说的每一个昆虫的小知识。
真期待王泊然以后的样子,希望他能成为像法布尔一样的昆虫学家,但我更希望他能一直保持对昆虫的兴趣!
昆虫明的作文篇3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喜欢和痴迷,他通过对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惯、觅食、还有婚俗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详细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世界。
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金步甲在消灭毛毛虫方面是行家里手,荣获“园丁”称号,金步甲如何恋爱、如何结婚的、蝉是怎样脱壳、蜂抓青虫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的,成年麻雀照顾刚出巢的小麻雀,训斥不谨慎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觉到昆虫的生活世界和人类一样多姿多彩,我要爱护昆虫、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从书中,我知道了很多昆虫世界的事情。比如萤火虫,法布尔通过观察到试验记录了从如何捕食到如何进食再到如何消化、还有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发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整个过程。还有作者不顾危险捉黄蜂,谨慎试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和效果,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等,一次实验失败、分析原因再做一次试验。我们学习也要像法布尔一样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样一定能写好作文。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很敬佩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探索昆虫世界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们了解认识了昆虫的世界,我要像法布尔一样爱护昆虫、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去探索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昆虫明的作文篇4
我家有个书房,那里是我的藏书阁,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取经。而在众多书本中,我最宠爱的就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昆虫记》讲述了许多昆虫的特征、习性、与人的情感故事等。
其中我喜欢蜣螂的那一章,写的是蜣螂准备产卵,它需要为它的孩子们准备食物。但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食物在半路上被抢走了,蜣螂妈妈沮丧地望着天空,她的眼前一片漆黑,仿佛世界都失去颜色,她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她听到有其他的宝宝在叫“妈妈”,她想起了自己宝宝,此时她充满力量,心里装的满满的都是孩子,她继续寻找食物,皇天不负有心人,妈妈终于找到了食物……就这样小蜣螂在妈妈的呵护中慢慢的成长。而小蜣螂长大以后也没有抛弃自己的母亲远走高飞,而是与母亲快乐地生活着。因为他心里明白母亲对他的爱。现在母亲老了,他想要用多些时间陪着母亲,来回报母亲。
小蜣螂身上那知恩图报的品质不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要学习的吗?我一出生的时候,妈妈就无条件地养育着我,把自己最年轻、最宝贵的时间都给了我,陪着我慢慢长大。读后感·现如今每每看见妈妈拖着劳累身躯,为我忙上忙下,发丝之间隐隐约约有那么几根白发。我心里就暗自下定决心,待我长大之时,我也一定会像小蜣螂一样陪在妈妈身边,和她一起慢慢变老。
?昆虫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让我见识了奇特的昆虫世界,还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我人生的导师。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学习,使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和照顾自己的父母,就像他们儿时照顾我们一样。
昆虫明的作文篇5
从现今小学生写的读后感来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总是先介绍一下读该书的背景,接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谈几句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内容简介”而已,从中,看不到阅读者如何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如何在阅读中生发感情,一句话,没有引发对话。
首先,文化认同是儿童作文的对话立场。儿童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历着文化的熏陶与习染,儿童也在作文的过程中,与世界发生;中突、融合,因此,儿童是在与世界对话也就是作文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我的这种文化身份,是儿童在习作对话中成长应当持有的立场。
在这篇读后感中,一开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对于昆虫并不怎么喜欢,但是通过阅读《昆虫记》之后,她却能发自内心地对昆虫充满敬意。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一种感悟,那就是”天下虫虫都可怜”,具有独特的打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作者是把昆虫作为一种“生命”来看待,把昆虫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放置于一个同等的文化地位上。这种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持有的立场,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作者是真正进入了《昆虫记》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写作作为一种对话,是需要写作者敞开自我,与世界建立起“我一你”关系的。所以从本质上讲,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实都是在讲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儿童作文应当学会从讲述自我故事出发。
作者一开始就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作者从小害怕昆虫,“莫名的紧张”和“起一身鸡皮疙瘩”点明了自己的害怕,同时,作者又说自己喜欢蚕,却不喜欢蛾子,这又使得故事的讲述很有戏剧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虫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转述了一遍,这就突破一般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的读书笔记会用“概述”的方式把全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展现全书,但是可读性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则以书中一个故事作为讲述的重点,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使笔墨集中于一个故事,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
因此,好的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
再次,心路历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呈现。作文需要袒露心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但文章贵在含蓄,表达感情贵在曲折,所以在许多时候,这种心路历程的表达需要蕴含于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表白。而这种心路历程,又恰恰是儿童作文与世界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
文章从一开始表达的对昆虫的“厌恶”到读到《昆虫记》时感受到的“震撼与惊讶”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均是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先说“厌恶”,儿童对于昆虫的“厌恶”感,很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体验,例如蚊子会吸食人血,蜜蜂会蜇人,有的昆虫有很怪的气味等,这些生活体验导致了作者对昆虫的“厌恶“;当然也有可能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影响,成人对昆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态度,这两种情况恰恰是儿童与生活世界对话的结果;然而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对话毕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直至作者读到《昆虫记》,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现的昆虫世界突破了儿童的已有经验,细致深入的描绘令儿童看到了超越经验的世界,因此,“震撼与惊讶”就产生了。而“敬佩”感的产生,则与儿童对昆虫产生了新的理解有关。作者写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作者是以人类的亲情的视角来看待昆虫世界的现象,可以说,此时,对话已然形成,视界得以融合。
最后,建构理想是儿童作文的对话指向。对话为何展开,何以需要有对话?实际上,对话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构,都基于对未来的理解与畅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撑的对话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渴求,他们天然地具有“理想气质”。因此,真正的儿童作文会表现出儿童对理想的向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让文章具有“理想气质”的是作者从金步甲虫的故事引发出对昆虫的怜爱之情,从一个故事引申出对昆虫的爱,对于小动物的怜悯,这是一种由此及彼式的人文关怀的萌芽,这使得文章获得更为广大的境界。
昆虫明的作文篇6
不知为什么,我自打一出生,就害怕昆虫。你要问了,苍蝇、蚊子都怕?太没出息了吧!其实我的胆子也不小,但是……爸爸说:“怕飞蛾?它全身都是软的,没什么可怕的……”还没说完,我就说:“太恶心了,真是的,还软的哩,咦(代表恶心 口头语)。我去东北的时候那里全是黄色的七星瓢虫,真是讨厌,我见一只踩一只,毫不留情(后来想起来觉得的些残忍)。但是,看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我对昆虫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昆虫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它怕人类会伤害它,所以用特殊的方式防身,像在毒液,易容术(就是和周围的事物溶在一起)……当然,这也是它捕食的方法。
很多昆虫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的喜欢群居,有的喜欢独自生活。有的昆虫喜欢吃小虫(如萤火虫),有的则喜欢听懂粪便(如屎壳郎)……上帝对每只昆虫都是一样的。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段话:蜜蜂这种杰出的昆虫,一旦把蜜罐装满就一命呜呼了。蝴蝶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它不是本领杰出,而是打扮出色,它在合适的地方固定好成团的卵后,也就死去了;披挂着厚厚的护胸甲的步甲把后代的胚胎撒在碎石下以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其它昆虫也是基本如此,除了群居昆虫以外。群居昆虫的母亲要么独自生存下来,要么在仆人的服侍之下延续生命。昆虫从一生下来起,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是很普通的。但是,因为某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这些低下的滚粪球工,尽情地过着日子,最后变成高龄的元老。
我不会再这样对待昆虫了,因为它们也有生命,也有爱。
昆虫明的作文篇7
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在《昆虫记》里,所有的虫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着复杂的身体结构,有着微妙的喜怒哀乐,有着杰出的直觉和本能。它们虽然是渺小的生命,却充满了灵性。《昆虫记》里描述了很多昆虫的爱好和习性。比如腐尸清洁工----绿蝇,自由的歌唱者----蝉,预见未来的幼虫----天牛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昆虫是腐尸清洁工---绿蝇。绿蝇,就是人们看到就讨厌的绿头苍蝇。我们经常能看见这种绿蝇在窗户外嗡嗡地飞来飞去。千万不要让它们停留在你要吃的东西上面,要不然的话,它们会使你的食物也沾满细菌。不过你不必像对待蚊子一样,毫不客气地去拍死它们,只要把它们赶出去就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房间外面,绿蝇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会在动物尸体上产卵,几天后尸体上就会出现绿蝇蛆虫,蛆虫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们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死者的遗骸归还给生命,将尸体进行蒸馏,分解成一种提取液,它们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就好像人类的胃液,能将食物消化。它们以最快的速度,使死尸产生新的能量,变成一种无机物质并被土壤吸收,使我们的土壤变得肥沃,从而形成新一轮的生态循环。因此,即使是渺小的、令人讨厌的昆虫,它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昆虫明的作文篇8
“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的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有捕食的'蜘蛛,有吃食物的蚂蚁,还有睡觉的蝴蝶呢。
表哥非常喜欢昆虫。有一次表哥放学了就立马跑到我家,一到我家就迫不及待地把我拉着去捉昆虫。到了位置放下我的手说:“表弟,帮我一起捉昆虫吧!”我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捉到什么昆虫!于是我跟表哥兵分两路,我发现了昆虫就叫他,但是叫了好久都没动静。我回头一看,表哥早就没了人影。我一边叫一边走,想把表哥找过来。突然,我看见表哥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棵树的下面,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蝴蝶大家庭呢。我轻轻拍拍表哥,表哥却没有反应,像自己和外界隔绝了似的。不管我怎么喊,表哥都没反应。天色不早了,而且我的肚子早就咕咕地在抗议了,我大声说:“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表哥这才回过神来,跟我一起回家了。
表哥一观察起昆虫来就非常的入迷。那一次,表哥发现了一个松鼠洞,正在等着小松鼠回来呢。不一会儿松鼠果然回来了,表哥蹲在洞前,双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洞里,还时不时地皱起眉头,仿佛在思考呢。看着它们吃东西玩游戏,一直等到两只松鼠跑到洞里去睡着了,表哥才肯回家。
这就是“昆虫迷”表哥,这么喜欢昆虫,长大了必定是个昆虫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