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根据疫情形势,陆续发布高考防疫提示。除了科学防疫,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吃、吃什么也是家长们最关注的话题。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比拼,也是一场体力战,尤其在疫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考生的营养问题愈显重要。只有吃好喝好,考生才能补充脑力、稳定情绪,发挥出最佳水平。
高考饮食建议做到“四要四不要”,这些饮食原则对于其他考试也同样适用。
一要吃好早餐
备考期间,一顿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早餐,能够为大脑提供充足而持久的能量,进而高效学习。
考试期间,早餐质量更为重要。因为考生从吃完早饭到考试结束,通常都需要3小时以上的时间,甚至更久,如果早餐马马虎虎,就难以保证血糖稳定,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早餐至少包含三类食物:
一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牛奶等。
二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花卷、面条等,最好加入燕麦等粗粮,降低血糖反应的同时,还可提供B族维生素,利于大脑能量代谢。
三是新鲜果蔬,比如圣女果、生菜、黄瓜等,它们可提供膳食纤维、钾、镁、维生素C和多种保健成分。
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小把坚果,比如核桃、松子、花生等,就更完美了。
比如说,一个切片烤的全麦馒头(或面包),几片酱牛肉,1碟芹菜丁拌核桃仁,1碗牛奶燕麦粥,再加半碗樱桃番茄,这样营养全面的早餐就很适合考生。
二要饮食多样
多样化的饮食能为考生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其中,谷类、薯类、杂豆类每天吃够3种,蔬菜水果类每天4种,畜、禽、鱼、蛋类每天3种,奶、大豆、坚果类每天2种。
具体摄入量可参考最新版的膳食宝塔。
补充大脑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以水溶性维生素和磷脂最为重要。磷脂是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在蛋黄、大豆中最为丰富。维生素中最要紧的是维生素B1,在人体中的储存量最小,几天不足就可能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适当吃些全谷杂粮、薯类、豆类来补充B族维生素很重要。同时,这些食物的血糖反应比较低,有利于长时间稳定精力和情绪,保证学习效率。但如果平日很少吃豆类、薯类等,不宜一次吃太多,避免肠道胀气或消化不良,宜少量添加,循序渐进。
另一些有助于稳定情绪的营养素是矿物质。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量,有利于保持情绪沉稳平和。多吃蔬菜和水果最有帮助,特别是富含镁的各种深绿色叶菜和富含钙的酸奶,对减轻压力最为有益。
三要烹调清淡
蛋白质类食物需要较多的胃酸和蛋白酶,氨基酸被吸收之后的后期处理也很复杂,所以大量吃高蛋白食物给胃和肝脏带来的压力都比较大;而脂肪多的食物排空慢,还需要较多的胆汁来帮忙。
也就是说,压力越大,越需要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因此,考生饮食的烹调方法要清淡,不用煎炸烧烤,适当减少烹调油。
此外,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也不利于大脑思考。精白细软的主食以及各种甜食,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是导致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应该少吃。
四要饮食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卫生不容忽视,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为“拉肚子”而影响考试发挥。
高考临近,考前气候炎热,食物容易变质,建议各位家长最好亲自选购食物,为孩子制作三餐,并保证食物的新鲜、卫生,尽量不吃凉拌菜,尤其是外面餐馆的。
辛辣生冷的食物容易“闹肚子”,无论考生平时喜不喜欢吃辣,这几天都尽量不要过多的食用辛辣的食材,它们都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雪糕、冷饮、生冷的海鲜等也尽量不吃。尽量杜绝生食,比如生的三文鱼、生鸡蛋等,不吃剩菜,当天购买新鲜的食材,保证食品安全。
在“四要”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下面四个“不要”。
不要随意进补
除了“食补”,很多家长每天还为考生“药补”。
其实,营养品有时精神安慰作用更大,有些补品中还可能含有激素类物质,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有害无益。随意进补,更可能会让考生紧张。
不要食谱大变
从考试前到考试中,家长不要打乱考生的饮食规律。
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很可能会造成身体内环境紊乱,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摄入肠胃不习惯的食物,可能导致胃肠出现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等,影响复习和考试。
因此考试期间要吃平时习惯吃的食物,没吃过的食物不要在此时尝试。
不要吃得过饱
考生用脑多,每顿饭不能太饱太撑,否则会使更多的血液进入消化系统,影响大脑血液供应,容易使人犯困,可能会影响学习考试的效率和质量。
建议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两餐之间适当加餐。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吃过多的加工食品,因为其中的香精、色素、磷酸盐等成分可能会对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要猛喝咖啡
考生每天可以喝1500~1700毫升的水,最好是白开水,不能用喝饮料代替喝水。如果平时容易尿频,考试前要注意控制一下饮水量,以免中途影响考试。
考试前最好不要喝咖啡,尤其是平时不喝或很少喝咖啡的考生,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1
同学们:
今天离高考还有30天,最后30天的特点是风云变幻,对一个班级而言,这30天可以使一个好的班级一落千丈,也可以使一个差的班级变成数一数二,对个人而言,30天也可以产生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有的同学问了,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大局已定吗?平时达线了,高考还不达线吗,平时连本二线都很少达到甚到甚至于一次都没达到过,高考又有什么指望呢?那我告诉你,30天可以创造奇迹。
同学们,我们即将走过高三,在这最后30天里,你打算留下什么呢?我想,留下的应该是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全力以赴的拼搏身影,应该明白:拼搏人生,无怨无悔。人生拼搏,无怨无悔。只有搏过,才能无怨无悔。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从你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你们的父母就对你们寄予美好的期望;从你们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你们就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从你们迈进淮中校门的那一天起,你就告诉自己:这里是我腾飞的地方!三十天,时间太短,对那些充满朝气、胸怀理想的同学,将更加奋发努力,分秒必争,因为他们相信,奇迹总是由强者创造的。
成功的人分三种:
一是一路领先,志在必得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股霸气;
二是快马加鞭,更上层楼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种志气;
三是力挽狂澜,异军突起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身的骨气。
面对失败,也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逃避失败,不敢面对,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这种人成为被失败打垮的人;
第二种是不屑于失败,无所谓,仍我行我素,这样的人麻木不仁,必将重复失败;
第三种人是勇于直面失败,在失败的阵痛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起来,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因为他明白,生命遭受痛苦的时刻也是面临最大转机的时刻。
你选择做怎样的人呢?高考是一场特殊的成人仪式,经历这场考试,你们不仅在年龄上步入成人的行列,而且整个身心也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高考是对人生的激励,对待高考的态度正是你对待人生态度的反映,经历高考却没有为之全力拼搏过的人生是缺憾的。高考划出一条线,这边是懵懂的少年,那边是成熟的青年,高考更是一道分水岭,两侧分明是不同的人生。
同学们,为了含辛茹苦的你所深爱的亲人;为了这宝贵的光阴与闪亮的青春,也为了维护作为一名学生、一个人的尊严,请努力吧!
2
各位老师、同学们: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处于临战状态的学生尤为重要。在学习中,静下心来,能够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
同样的,信任自己,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的时间,二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得很有底。
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地发挥出来,我真切希望所有对自己信心不足和正在丧失信心的同学从中得到启示。
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把自己的智慧潜能发挥到最佳水平,重树信心,挑战自我,赢在高考场上。那些永远不向命运低头、面对挑战永不服输、面对挫折永不气馁的强者,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中学学子。
著名的现代教育学家卡耐基用了一个很浅显的日常生活经历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爬楼梯,分别以六层为目标和以十二层为目标,其疲劳出现的早晚是不一样的。
把目标定在十二层,疲劳状态就会晚出现,当爬到六层时,你的潜意识便会暗示自己:还有一半呢,现在可不能累,于是就鼓起勇气继续向上走。远大的志向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进步的内燃机。
在我们学校,一大批学子走进了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以骄人的成绩构筑起了灿若星辰的××中学名生群。总结他们成功的经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高中的起跑线上,他们就已锁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锁定了心中理想的大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其实,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伴随困苦和挫折。高考就是凤凰涅磐,没有炼狱般的经历就不会得以重生,一个人能够经受得了高考的苦,什么苦都能受,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一种素质,它会让你终身受益。
迎接高考的复习异常的艰苦,心理压力大,学习时间长,生活节奏快,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但是心中只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每天再累也能够适应,就像爬一座高山,只有凭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追求,才能登上山顶,只有登顶者才能领略无限的风光。
成功与失败往往是取决于能否坚持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坚持就是胜利。
每个人心中都有太多的梦想,谁又知道有多少梦想会实现,又有多少梦想会如期到来!在许多时候,你都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许多的梦想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的。
我坚信:xx年的高考一定会因你的努力而大放异彩;xx年高考也一定会永载学校发展的史册。你们一定会为学校的高考创造新的奇迹!
为了梦中的理想,我们一起努力吧,高考的胜利一定属于顽强拼搏、勤奋上进的xx中学的学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