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业的好消息来了,延迟退休或将变为“工龄制”,教师学习心得体会2篇

时间:2022-06-13 作者:Surplus

教师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人们尊重的行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而且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成为很多大学生争抢的热门岗位。

教师行业的好消息来了,延迟退休或将变为“工龄制”,教师学习心得体会2篇

可人们只看到了教师享受到的优越的福利待遇,其背后所付出的心血也是非常大的,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承担着很多额外的工作任务,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反而是劳心劳力的。

很多老师就会因身体原因选择提前退休颐养天年,但是随着延迟退休的到来,很多老师的身心不堪重负,更是感觉退休的好日子遥遥无期,因此有人提出了“工龄退休”的想法,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更是举双手赞成。

教师行业将迎来好消息,退休制度有变化?或将实行“工龄制”

我们都知道“延迟退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且公务员、事业编等岗位已经逐步落实新的退休制度了,但是新的退休制度却一直饱受争议,其合理性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尤其是教师行业更是质疑声音比较大的,较比公务员和其他事业编来说,教师的工作性质还是比较特殊的,虽然稳定但是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而且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老师的工作时长不断增加,很多地区为了方便学生假期学习,还提供了寒暑假托管服务,这都是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其实老教师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行业内非常吃香,但是面对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很多老教师的身体都在超负荷工作,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原本到了退休之后,很多老师就会选择退休,但是延迟退休让很多老师拖着病痛的身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来说也并非一件好事,毕竟体力和脑力跟不上,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工龄制”是更为合理的,只要达到一定的工龄不管到没到退休年龄都可以选择退休,这样让很多老师更有盼头,还可以尽早腾出岗位给年轻的教师。

其实“工龄制”是更加符合教师这个行业的,也有很多地区在讨论这个新的方案,虽然说并没有真正的出台,但是现在的制度转变也是瞬息万变的,相信在不久就会有新的变化,这对老师来说也算是有所期待了。

相比较而言,“工龄制”或许更加合理,但是制度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

其实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毕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延迟退休能够一定程度保证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教师而言可能“工龄制”更加合理。

毕竟老师的工作表面看似轻松,实际上非常耗费精力,而且现在很多老师还会有额外的学习教研等多种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很多老师的身体状况都难以承受延迟退休带来的压力。

但是制度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现阶段符合国情的是延迟退休,不过关于“工龄制”也是呼声比较高的,而且已经有相应的部门就此在讨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所转变的,教师们也可以有所期待。

教师岗位利弊并存,想要推动教育的发展,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随着课后延时服务以及假期托管的展开,让很多老师力不从心,因此身心负担也是比较重的,积极性也大不如前,那么相对应就要提高老师的薪资水准,除了提高基础工资以外,加强各项福利补贴政策,让老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其次,提升老师的职称评定比重,给予更多一线教师评职称的机会,减少各种论文等硬性要求和“潜规则”,让年轻教师更加有冲劲,这样才能够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发展。

最后,老师也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与学生共同进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为学生带来更加先进的知识,当然师德的建设更为重要,对学生要负责任,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笔者有话说】教育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育人才,教师的职责就凸显出来了,因此老师的心中要有一杆秤,全力承担好自己的职责,带领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样学生和家长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老师。

教师们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教育制度的改革也会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未来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当然还是要立足于当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当一名优秀负责任的好老师才是重中之重。

1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2

少做题目的童年,后果是可以马上显现出来的,可少了丰富生活的童年,后果是什么?只有等未来体现了,但等到未来就来不及了!

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感到困惑,尽管我理解什么是科学素养。

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感到困惑比没有困惑的人看到的东西更多。有困惑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研究。教育科研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否则,教育科研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用于装饰的花瓶(退一步说,有花瓶总比没花瓶好,起码可以点辍一下我们的生活)

教师劳动的科学化,也会影响学生,或者说也会训练学生学习的科学化。教师自己的运动量和其要求学生的运动量成正比,教师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学生。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教育科研能不能成为教师自我解放的一条途径?

我初次接触于漪老师的课还是读大四的时候,…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于老师的课很美,萌生了效仿的念头。

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成了真正的教师。于是我就借来于老师的讲课教案开始模仿,没想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我的课很散。为此我对于老师的课产生了怀疑,随着我对语言教学大师流派风格了解的不断增多,我便认为于老师的教学风格魅力只是其个性的自然展露,她的特色不能成为共性特色,有时甚至觉得于老师的课最没有特色。然而许多次不经意地拜读于老师的教育教学论著,我又不得不否定自己对于老师的评价。

每一次的自我否定就是一种自我超越,敢于嘲笑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把“伟大”这个形容词冠于这种令人尊敬的人格品质之前!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的品质。

从我省今年初规模最大的人才招聘会获悉,一些高级技工行情“看涨”,其待遇甚至超过了大学本科生。更出乎意料的是有27所重点职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不久前,在由省内某劳动保障局兴办的20xx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模具制品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模具技工,于是在招聘会上开出了年薪16 万的“天价”。

这一信息使我想起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也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这个事实,但我们的奶酪天天在变化!这本书强调了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道理:“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但这又是我们最难(或者说最不愿意)做到的。让我们真正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角度,来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吧。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首要条件是我们必须有一种敏锐的“嗅觉”,发现甚至预见“奶酪”的变化。

尽管未来的路途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我们的具有现代意识的领导带领下,只要每一个教师都怀着一颗热爱学生的炽热的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能做的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智慧,走出一条新路来,我相信,我一定会努力去做的。

只要能做到这三个“做起”,我们就可以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领导、无愧于我们自己。看了这段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九中的明天会更好!